媽媽,是世界上最辛苦也最甜蜜的工作,因為愛讓它如此特別,所以不應該由社會期待去評價,一起撕掉標籤吧!

 

究竟,家庭主婦與職業婦女,誰比較辛苦?

這似乎是街頭巷尾、朋友聚會,以及網路各大論壇很愛爭辯討論的話題。但對我而言,這就像是在討論:「究竟是當律師辛苦?還是當醫生辛苦?」一般。不同權責、不同獲得。兩者不在同一個天秤上,比較起來沒有太大的意義。除非今天是你有轉職需求,必須衡量你個人辭去工作回歸家庭當全職媽媽的利弊得失,否則爭論這個議題,似乎毫無意義。

說實在的,哪個媽媽不含辛茹苦?不全心全力付出?所付出的成本不同罷了,更何況金錢、時間、體力上支出的不等量,也無法代表用心程度上的差別,對吧?

謝謝辛苦的媽咪:今天起,和媽媽許下五個約定

不穿上別人的鞋子走上一英哩的路,如何能感受別人的苦與樂?我本人是個職業婦女,因而深刻體會到當職業婦女的美麗與哀愁。尤其,我發現到,職業婦女在社會觀感與期待下,身上的包袱比起男性來說,似乎總是沉重上了一些。

推薦閱讀:給職業婦女愛的鼓勵!家庭與事業兼顧的方法

雙薪家庭越來越多,夫妻倆共同為家裡打拼掙錢的必要性,似乎也越來越相當。但家務與小孩照料的分工,卻總會莫名的籠罩在傳統的社會觀感陰影下。

現在社會講求男女平等,家庭培育小孩的資源分配,也逐漸少見重男輕女的現象。高學歷、高薪、高社會地位的女性越來越多,但照顧、教養小孩的責任,卻還是很容易落在媽媽的肩頭上。

不管夫妻倆是否同時上下班,不管是否收入相當,不管是否職稱類似,小孩只要出了點問題,例如:營養不均、睡眠不規律、欠缺禮貌、功課趕不上進度… 這時候,將苗頭指向容易自責內疚的媽媽,似乎比指向被社會認定「該為養家餬口付出更多心力」的爸爸容易得多了。

因此,很多女生會自動的在職場衝刺上降速,轉移生活重心。而這有時候不單純是「她自己」做下的決定,而是她在社會期待下,做出「自認為對自己比較好」的決定。

推薦你看:職場媽媽的必修課:不再因為太忙而感到愧疚

所以,<挺身而進 Lean In>的作者桑德伯格,就苦口婆心地提醒職場上的女性:「將你的腳保持在油門上,別在你需要離開前轉身離開。」看起來,這樣的社會期待,是不分東西方社會的。

或許,這樣的期待是其來有自的,因為媽媽的身分是個天職,因為女性生來就適合處理多工事務。工作細節不疏漏的同時,還得照料小孩飲食睡眠、整理家務、煮飯燒菜,更要留意親戚之間的送禮事宜,並且注意財務支出與家人身體健康。好似千手觀音一般,總是要面面俱到。

而男人的形象,則常與手刀衝刺那般的熱血連結在一起。單一目標設定了,就卯起來往前衝就是了。就算衝刺的過程中,無暇顧及其他細節,也會被解讀為「認真、努力」的象徵。

但不公平的是,「剛當上爸爸的男性職員」與「剛當上媽媽的女性職員」,兩者在老闆心中比較下,他們對於家庭的責任感,卻容易有一個加分,另外一個卻被扣分的不對等情況。老闆常會認為職員當了媽媽後,容易對工作不上心,分心於家務小孩,但卻同時會認為職員當了爸爸之後,會因為對家庭的責任感,而增加對工作上的付出。

延伸閱讀:不當完美媽媽,孩子更快樂

很有趣的社會觀感與期待,不是嗎?

因此,有許多職業婦女不管再怎麼努力,卻老是有個標籤貼在身上,甩也甩不掉。於是,就得花費比單身時更加倍的努力,去證明自己。就像是,妳明明踩緊了油門,卻有人擅自來幫你打檔,幫妳煞車。實在好讓人沮喪挫折。

媽媽我愛你:親愛的媽媽,你可以不堅強

當然,每朵烏雲都鑲著銀邊。在這些哀愁下,職場媽媽的生活也有其美麗之處。例如,職場媽媽不需要將時間百分之百投入在餵奶、尿布與家務中,在身分轉換時能有喘息的空間;職場媽媽不需要掙扎於伸手向老公要錢的自尊問題;職場媽媽能擁有自己的生活空間與朋友群。

而我們這些蠟燭兩頭燒的媽媽們,每天就在這些美麗與哀愁間,開心著,抱怨著,奮鬥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