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話的藝術,原來交談也是一門學問,如何讓對談變得更有效率和意義?

這個星期完成了我的第一個主訪專訪,在這之前曾經跟訪過、也上過Sunny和Jolin的專訪課程,那天做完訪問,我突然發現,我好像在重新學習聽別人說話。聽他人說話很簡單,你可以不發表意見、只是安靜的接收說話的內容,可是這樣的對話就會變成單向的傳達,“對話”應該像丟球、你拋我接,兩人之間才會有相同的頻率、你才能真正理解對方想說的話。如何完成一個有意義的對談?這樣說起來好像很嚴肅,但其實最重要的是你是否希望在你們的對話裡有所收穫,不但聽懂對方真正想說的話、也讓他覺得,跟你聊天是一件很舒服的事

眼神告訴他:你懂

如果是平常的聊天,我們可以很自然地與朋友做眼神接觸,但如果今天是和你的上司說話、甚至是要訪問你很崇拜的對象,這就是一個截然不同的情況了。我是一個非常討厭和別人對眼超過3秒的人,那讓我感覺很不自在,所以就算是平時和朋友聊天,我也很少專注的看著他們。直到親眼看過實戰的訪問,我了解用眼神告訴對方“我現在很真心的在傾聽你”是一件多麼重要的事,也自己做了一些練習,一開始我會試著在和對方說話時看著對方的鼻樑,直到第一次主訪結束後,我才意識到已經可以很自然的和訪者做眼神接觸,我想,是因為我已經忘記“這是我的第一次專訪”這件事,在那一小時的過程裡,我是打從心裡想要理解他這個人,你必須真的想要知道對方的故事,你才可能聽懂,這樣在你們的對話中,不但有適時的眼神接觸、你也能在聽懂他說話的前提下,回應真誠的微笑或贊同。(推薦閱讀:跟誰聊天都盡興:聊天讀心術四大重點

原來和說話也可以5W1H

在訪問之前我們會先擬出訪綱,擬仿綱其實有好多我覺得有趣的地方、也不斷的在學習怎麼問可以讓對方更舒服?要了解一個人,除了從網路上的資料,還可以從哪里切入?如果對方有其他發表意見的空間(例如google+ 、facebook ),我們可以先從他平時發表的貼文觀察他的喜好,也可以幫助對話的方向。下面的小方法是我對自己曾經犯過錯誤的整理,也許在未來也會一直調整,但目前這幾點是我還沒達到想要進步的空間,對話開始了,5W1H也要派上用場!(推薦你女人迷最愛用的小工具)

我會先提醒自己在提問時盡量給對方開放式的回答,不要設限答案,讓他有更多空間表達自己的想法,不要用“是不是、對不對”的方式提問。假設對方是一個藝術家、我想問對方“ 你的夢想 ”,我可能會先從這個方向去模擬我提問的內容:

What:你現在其實一直很致力於台灣的文創產業、想知道你未來對自己在這一塊的想什麼?(“什麼”是一個範圍比較大的提問法,可以讓對話人有較多的回答空間,但要注意提問的用詞會不會造成理解上的模糊、不清楚題意。)

When:你以前曾經在國外的藝術村進駐過一段時間,有沒有關於那段日子想要和大家分享的經驗?(記得對方經歷過的事,在訪問前要做足功課。例如:如果你不懂這位藝術家創作的作品精神、就很難發現藏在語句中“他想說的話”。)

Why:你這次的展覽以“ 夢想 ”為主題,能不能和我們分享你第一辦個展的心情?(記得他為什麼要接受你的訪問?對方一定有想聊的東西,有可能他需要做專輯、電影的宣傳、有可能他想要發揚一個理念。)

Where:你曾經去過很多台灣的部落和當地的小朋友做互動,這對你在創作上有什麼幫助?(對方去過的地方,例如:留學的國家、成長的家鄉、遊歷過的土地,從對方的經驗可以聊起他更多發生過的趣事,在不是非常了解對方的狀況下,可以從“經驗”著手,聽他怎麼說、你再接著問!)

Who:你覺得在這次的夢想展覽中,想和大家產生什麼對話或連結?(讓你的對象聊他自己、可以聽到更多他對於自己的想法,可以知道他希望大家眼裡的他是什麼模樣?)

How:在這條路上,你也曾遇過不少阻礙:尋求贊助被拒絕、父母的反對、甚至發生經濟上的困難,想知道你是如何走到今天?(“如何”是讓他敘述自己“一路走來”的問法。每個人一定有很想說,卻不見得可以大聲說出來的話。如果在他的用詞中有出現過一兩次“不認輸”,那代表他很想讓大家知道他是一個非常努力的人,通常對方都很謙虛、不會告訴我們他有多好,我們要用心“聽”出來。)

推薦你看:飛越高越謙虛?不去太空也知道的人生哲理

對很菜的自己來說,最需要努力的就是“聽”懂他人的弦外之音,所以用了“5W1H”的方法把很多問題想的更清楚,包括我為什麼要問這個問題、對方有需要回答這個問題嗎?如果是報導上他已經解釋過千萬遍的問題不問,如果是問了讓他感覺不被尊重的不問,和我們想要和讀者分享的內容無關也可以不問。“和一個人說話”其實有好多需要從頭學起的地方,但最重要的,也是每個人都可以做好的,應該就是,“ 用真誠的心 ”去理解他!夥伴們,我們其實已經準備好在說話的藝術上更加前進了,我一直覺得,“對話”是一種“合作取向的談話治療”,不論是和誰說話、聊天,這個過程中也可能不斷的理清自己,現在就勇敢“發生對話”的可能性吧!

你會喜歡:你是在“溝通”還是在“自言自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