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工業與設計、設計與藝術碰撞!天晴設計總監易瑋勝,讓台灣工業設計開創新的格局


圖片 | 作者提供

設計是什麼?對沒有設計背景與概念的一般大眾來說,要如何可以直接而有效地明白「設計是什麼」、「設計存在於哪裡」,天晴設計總監易瑋勝(Alan)表示, 投入這個領域 10 年多了,他發現這不單單是設計師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不斷推陳出新做出好設計就可以的。

所以,Alan 和阿郎(天晴設計創意總監李尉郎)開始思考,透過「展覽」來說關於台灣設計師的故事。

時光回溯到 2007 年,Alan 和阿郎與幾個設計師好友們聚集起來,在北美館策劃了第一次的展覽,叫「亂,有秩序」。這對台灣設計領域來說,是很大的突破,因為在一個屬於藝術殿堂的地方,展出全然不同性質的工業設計。

當時在大家的想法裡也許會認為這些是商品、是被量產的用品,跟藝術好像沒有關係,卻可以在美術館展出,在當時對工業設計的展覽來說,可以說展開了突破性的新頁。


圖片 | 作者提供

2008 年,開啟了《台灣設計師週》的催生計畫,他們也從那時候起決定要投入在展覽這件事裡,第一屆主題是「牆」,也是接下來每年都會策劃設計師企劃聯展的起始。為什麼要辦「設計師企畫聯展」呢?身邊總會有一些聲音說,怎麼不專心經營品牌、商品銷售,怎麼會把全年的精力都投諸展覽上呢?

道理很簡單,他們希望提供一個讓設計師可以作品發表的平台,而這個平台是要成熟並且具有高水準的,當設計師參與、加入展覽時,也代表著設計師本身也會有一定的水平在那裡,這樣的展才會好看、才會讓人一直回味,設計師與作品也才會真正的被展現出來。(推薦閱讀:【展覽/表演】傳說中的設計大補帖:2011台灣設計師週 主題聯展

「一開始很難,但你必須要累積,累積好幾年的展覽經驗,才能觸及到我們的最終目標,所以當年義無反顧就決定要作這件事。」Alan 堅定地說著,「因為我們都很期待 10 年之後,設計師企劃聯展的長相究竟會演變成什麼樣,也許參與的門檻會非常高,那麼展覽本身就會有一定的代表性。」

他們認為,台灣必須要有具有代表性的設計展,如果永遠都等別人計畫,不如就自己先著手執行吧!


圖片 | 作者提供

再觀察近年的現況,在策劃設計師企劃聯展時,得到了很多好的 feedback,包括消費者也好、民眾也好,甚至在設計圈內都發生了一些化學變化。設計師企劃聯展影響了很多人、很多層面,過去以往很多民眾不知道「設計」,不認識台灣設計師,也不曉得哪裡可以買到設計作品,慢慢地透過展覽的力量讓大家都很自然地接受並且都知道。

許多國外設計師發現原來台灣也有很多這類的設計活動,連接起一些機會點,開始與台灣設計師交流。「我們邀請他們來做主題設計的作品,介紹相關的設計商品,他們也會穿針引線邀請我們在他們的國家參與展出,在過程當中就很自然地促成很不錯的互動交流平台。好事情就是這樣不斷地、一個接著一個持續發生,這是因為正在做正確的事。」Alan 這麼相信著。(推薦閱讀:「選擇做對的事,並把對的事情做對。」專訪瑞德感知科技創辦人林筱玫


圖片 | 作者提供

不過,Alan 也坦白地說,這整個過程中最不對的事情就是,做這些事情要花很多錢,就是燒掉自己非常多的錢這是不對的!

所以,必須讓更多的企業以及民間團體,一同共襄盛舉促成設計活動的形成。因為最終的回饋與效應都有機會回歸到企業本體,過去台灣多半都只談藝術創作而已,鮮少談及工業設計這塊,設計展是近年才開始有一 些能見度。但由設計的層面切入,得到的會是和藝術展不一樣的感覺,設計可以和大眾以輕鬆地方式溝通,更具有識別度的企業形象與質感,形成一股新趨勢。

從 08 年〈牆〉、09 年〈雨〉、10 年的〈看不見〉到今年的〈不變〉,每年天晴都從過去的經驗中再多補足一些,希望可以呈現出越來越完整的設計展規模全貌。策劃的過程中發現了設計的更多可能性,當工藝與設計,又或是藝術與設計開始撞擊在一起時,相信又會是一個很好的多元的發展。

設計師企劃聯展 10 年計畫正在進行中,也歡迎你以任何形式加入他們,不論是以觀眾角色、設計師角色或是贊助商角色⋯⋯等,你正在見證一段歷史的演變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