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過雨的傍晚,我們走進充滿藝文氣息的北藝大咖啡廳,迎面而來的梅卓燕老師笑得溫柔,「平易近人」是梅老師給人的第一印象。身為舞蹈及編舞家,梅卓燕老師以遊走於傳統與現代、東方與西方的風格馳名國際。一生習舞,梅老師於諸多國際藝術節中表演,不僅為《香港舞蹈團》首席舞者,目前也是獨立創作舞蹈家。在訪談中,我們漸漸發現,溫和、親切的梅卓燕老師其實是位有想法、獨立又富創作能量的舞蹈家。

老師的個性就如她的創作一樣,有著淺移默化,以唯美優雅的舞步,感動人心的力量。

推薦閱讀:舞蹈家:為夢想和希望用力的活著 許芳宜

梅老師從事創作已有 20 年之久,創作作品多元、風格大膽,並擅長與不同領域藝術家合作。在梅老師的創作中,又以「日記系列」最受喜愛,「日記系列」透過六支風格獨具的舞蹈記錄老師生命歷程,展出後獲得觀眾及藝術界廣大迴響,喚醒許多人對生命的體悟及感動。


圖片來源:臺北藝術節官網

今年臺北藝術節,梅卓燕老師將與港臺三位好友,台灣現代舞舞蹈家古名伸,幾米音樂劇、香港聲音表演家梁小衛及台灣傑出音樂表演者黎國媛老師,以音樂及舞蹈的形式再現美國最聰明的女人,蘇珊· 桑塔格的日記手稿《正如身體駕馭意識》(一本蘇珊· 桑塔格晚年見世的私人日記,是蘇珊本人以片段式文字記錄自己情感流露及潛意識思考的作品)上演一齣突破觀眾「觀看方式」的舞台劇!

也推薦:伊朗婦女真情告白

融合東西方舞蹈,是身心合一的過程

梅卓燕老師以傳統中國舞蹈起家,22 歲時加入香港舞蹈團,並成為首席舞者。「傳統舞蹈可以做到某一種風格及美感,它可以把舞蹈動作凝練到一個精緻的高度,如此以來可以將動作刻畫得很深。」梅老師在談中國舞蹈時,臉上帶著輕鬆卻深刻的表情,好比在談一段過去,一段熟悉的回憶。「但缺點就是動作刻得太深就無法往下走。」

在切入西方現代舞前,梅老師稍稍提起了傳統中國舞蹈的缺點,並同時指出,現代跟傳統舞的優缺點恰巧能互補。「身體的動作透過傳統舞的訓練可以達到一個高度,但同時需要現代舞的訓練解放,尋求更多可能性。」提到現代舞時,梅老師堅定而喜悅的眼神彷彿告訴我們,或許,比起中國傳統舞蹈,她更喜歡現代舞的自由,喜歡現代舞的自在,一種發自內心跳舞的自在。

推薦閱讀:藝術與醫學的相遇:癌症與舞蹈


圖片來源

「要從中國舞轉跳現代舞的確是有困難的。」梅老師談到她的現代舞啓蒙老師江青,「當時他來舞團當藝術總監,讓我認識了一種不同的藝術風格,即興跳舞的方式,我很想學。」之後梅老師就開始了紐約習舞的日子。「那時候很好玩,有錢了就背著背包去紐約學舞,沒錢了就回來,這樣斷斷續續的好幾年...」

「還記得第一次去紐約上課,老師請大家跟著音樂即興跟的跳舞,但我一上去就傻了!」梅老師說起第一次接觸現代舞的經驗,語氣輕鬆,卻可以感覺這段回憶對梅老師舞蹈經驗的衝擊。

也推薦:在爵士樂中心「紐約」來一場音樂之旅

一位學舞多年,香港舞團的首席舞者,卻沒辦法隨性的跟隨音樂舞動,「當時我非常渴望老師給我舞步,因為我太在乎別人怎麼看我。不跟著指令走,對我來說是很大的跨越!」

這個經驗也讓梅老師體會,身體跟意識,正如同東西方舞蹈一樣,是一體兩面的。「在紐約的經驗讓我慢慢學會身心合一,讓我發現其實我一直沒有用「心」投入舞蹈。」中國傳統舞發揮空間少,舞者以頭腦和身體在跳舞,而非心靈。梅老師提到,當她害怕自己跳得是否正確時,就是意識上所產生的不必要念頭,所以將中國舞及現代舞融合,就是融合身體及心靈的跳舞過程  

你會喜歡:我是許芳宜,舞蹈就是我的生命態度

身體和心靈是緊緊相扣的,也唯有使兩者相融,才能讓舞蹈動作精煉,卻又深刻。這樣的舞蹈,是發自內心地;是讓自己完全沈靜在音樂中的舞動,如此,才能跳出深刻卻自在的舞。

下一頁,梅卓燕老師分享創作靈感

用生活中的體悟及感動創作


圖片來源:梅卓燕老師提供

「值得回憶的實在太多了!」梅老師笑著回想在紐約習舞的日子,以及過往那些與好友相聚的點滴。「但是有這麼一次,令我印象深刻…」梅老師提到好友碧娜·鮑許 Pina Bausch (推薦閱讀:現代舞蹈皇后,碧娜‧鮑許 Pina Baush)在德國小鎮舉辦的 25 週年藝術節「那次真的好美,她邀請我去做獨舞,她說想舉辦藝術節是因為,這麼多年來,她走遍了全世界,今年,她想把世界請回去,我覺得這個想法好美,就在德國待了一個月,看來自各地的舞者表演,與他們共舞。」

「有一天晚上 Pina 辦了很盛大的舞會,邀請各地舞者參加。大家一邊喝小酒,一邊跳舞相聚,跳著跳者,本來在中間的慢慢散開,一看原來是 Pina 被一位外國男士請去跳舞。那是支很漂亮的舞,我沒有想很多,就錄了下來,之後這段舞就在我的「日記系列」中再現。」

 梅老師說起這段回憶時臉上堆滿開心的神情,彷彿告訴我們,當一幫做藝術的人聚在一起,那種性情相親,那種美的碰撞,是非常難能可貴卻又無比美麗的相會。

 

 

推薦給你:這篇文章寫給心中有夢的人

而美麗的碰撞,也激起梅卓燕老師創作的動力。「身為一位舞者,我能夠做的就是透過創作,把生活中的體悟化為舞步。」梅老師說,會創作「日記系列」就是希望將生命裡發生的事及生命中的感動片刻,做成舞和大家分享。「創作就像打開回憶的小盒子,將盒子中的回憶翻出來和世界分享。」在「日記系列」前半部開始展演的期間,梅老師的好友 Pina 於 2009 年辭世,朋友的去世讓老師體會到原來人的身體是非常脆弱的,死亡就在你我身邊,因此更加激發老師創作的念頭。

「我選擇用舞蹈的方式記錄生命,而這樣的舞蹈,是發自內心的,所以可以感動別人。」「我的作品沒有任何悲劇情節,但就是會把觀眾弄哭,他們眼淚都一直流一直流。」梅老師談起「日記系列」感動人心的原因。「當我們遇到生活中總總挫敗,會痛苦,要如何看待這種痛苦?其實根本不應該覺得痛苦,應該想生命是美好的,珍惜它,就好。」這是梅老師想透過舞蹈和觀眾溝通的,她也相信,這樣的想法讓許多人產生共鳴,因為有共鳴,觀眾才會感動,才會喜歡她的作品。(希望你喜歡:站在世界的舞台,自由的創作

珍惜生命中的每個片刻,無論好壞,無論痛苦與否,身體的脆弱及死亡的不可預期性讓梅老師發現,能擁有並珍惜生命,就已足夠。

與他人共舞,交織出更美的創作

這次臺北藝術節的演出其實是梅老師與三位好友的約定,是四個女人間的約定。「創作這件事非常好玩,而且是認識朋友最好的方式。」梅老師談起創作整個人都活了起來,尤其談與他人共同創作。

「因為要創作,你會把自己打開,這種交流是最棒的,一下子人和人的距離就進了,而且和我創作的朋友,都會變成終身的朋友。」聽梅老師述說與他人創作的過程是非常美的,因為是心靈的交流,因為有心靈的交流才有美麗豐富的創作,也因為創作,而結為終身好友。

梅老師也透過跨領域的合作與不同藝術界交流,很多時候,這樣的交流可以激起她更多想法,也讓她吸收不同領域專家的專業知識。「跟裝置藝術家合作的時候,會發現舞蹈其實有它的侷限,舞者在跳舞的時候只是身體跟空間的關係,但裝置藝術會強調環境,看環境對他們而言產生什麼刺激。」這樣的想法也讓梅老師透過不同的角度思考,而老師也會將這樣的思考及體悟帶回她的創作中。

推薦給你:為自己創造快樂的三種空間

像這次跨界音樂及舞蹈的合作就是一種新的嘗試。「碰到爭執就爭下去啊!有時候反而因為爭執而激發更多想像,讓作品更臻于完美。」梅老師談到與朋友的合作,是互相扶持的過程,比起一個人創作,更能激發更多思考。「當你想不到的時候,別人可以幫你,讓你看到你沒想到的,就像爵士樂,是由不同樂器譜出美麗的節奏一樣。」

同場加映:名人與品牌的跨界合作

 


圖片來源:梅卓燕老師提供

那天,我們遇見的梅卓燕老師,親切卻擁有獨具風格的創作能量,溫柔卻有著豐富的人生體悟及歷練。

梅卓燕老師的迷人之處,是深層的,是經歷過人生歷練後,孕育並沈澱的內在美。而老師將這樣的美,透過舞蹈的形式,分享給大家。梅老師曾說:「現實生活中有很多事情,一旦引發思緒,無論它是什麼,都可以入舞,要能喚醒對生活的感覺,讓人有所體會和產生共鳴-能夠做到這種溝通的作品,就是好的作品。」(引自 Hong Kong Arts Development Council 訪問影片)

我們想,這就是梅老師不斷透過的創作舞蹈,不斷與人分享感動的原因,因為,一個好的作品可以洗滌人心,可以產生共鳴,可以讓人們有所體悟、有所感動。

希望你喜歡:做生活的藝術家


圖片來源:梅卓燕老師提供

梅老師可愛,又獨立的令人敬佩。訪談最後,我們請老師跟讀者說幾句話,老師就開懷的跟我們分享她的個人經驗,她說,

「女人,無論對自己的事業,感情還是人生,都要靠自己,越有獨立的能力,越會得到扶持。就像一個扭,當你開始獨立,開始自己扛事情,整個頻率都不同了,這時候,好東西才會跑來,自然而然就會得到幫助,就會有好事發生。」

那些勇敢獨立的女人
〉〉最勇敢的16歲女孩馬拉拉
〉〉碧昂絲不只唱歌,更為人權發聲
〉〉女人可以不一樣:她白天走台步,晚上寫程式

文字:womany 編輯部/ Jolin Y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