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many 編按:
北歐的物價大家應該都清楚,就算不是知道確切數字也知道它高得嚇人,於是在北歐,烹飪就成了一項求生技能,因為天天吃外面真的太貴了。今天作者妙兒克蕾就和我們分享了她如何從什麼都不會,變成做出一道道異國料理的小廚娘。

在芬蘭,外食的價位都不便宜,至少4歐元,大約台幣160元,在4歐元到10歐元之間,能吃到的大多是速食,像是Kebab(烤羊肉)、比薩、捲餅等等,要吃套餐類的,必須花上12歐元以上,換算成台幣大約是400~500元,而且吃到的可能只是義大利麵的套餐而已,不包含開味菜、湯、飲料等等,更不用說牛排、法式料理或日式料理。

因為人力成本高,廚師的薪資好,餐廳都較貴,加上工作福利好,餐廳也很少從早開到晚,通常是早上十一點開始,晚上九點結束營業,早餐店了話可能是八點、九點開,平常八點上班,根本來不及購買。

在芬蘭,因為上餐廳昂貴,餐廳的成本價高,廚師的地位高,冬天下雪冷颼颼也沒有像台灣這樣到處可見的攤販和小店,所以人人都要會做飯,做飯是基本的生存能力,不會做飯,除非你結交一位愛做飯的女朋友或男朋友,或者你非常有錢,可以天天上餐館,否則,你一定會餓死。

延伸閱讀:芬蘭女生這樣運動!不是為了瘦,而是為了生活

芬蘭小學的課程裡,也包含了烹飪課程,因為煮飯被視為一種基本能力,沒有煮飯的能力,就等於無法完全獨立生存,所以每個芬蘭人,不管喜歡或不喜歡,或多或少都會煮飯。

延伸閱讀:芬蘭教育這樣改:教得越少學的越多

我是個完完全全不會做飯的人,偶爾在家煮義大利麵,偶爾幫忙我母親下廚,但要能獨立完成一道菜,除了是簡單的麵、飯或是炒菜,其他的我一概不會,只會品嘗美食,愛吃美食。但在芬蘭,物價如此高,食材昂貴,在外吃飯更昂貴,不會做飯,真的就得餓肚子了。於是在芬蘭,我開始學習做菜,最重要的就是餵飽自己、讓自己開心,同時讓自己荷包不會扁掉。從芬蘭當地的菜色,像是鮭魚濃湯、沙拉、烤馬鈴薯、起司蛋糕、藍莓派,到台灣料理,滷肉飯、鮭魚炒飯、中式炒麵到泰式料理、印度料理,無一不是為了滿足自己的胃口,療育思念家鄉的感覺,療育在國外時常感受的孤單、寂寞。

延伸閱讀:長越大離家越遠,十首催淚想家歌單

我一下子就愛上煮飯,而且什麼都想要嘗試,在各國料理之間,也找到了食材和烹煮的共通性,那是非常有趣的發現,各國的料理有相同也有不一樣的地方,但大多逃離不了食材的共通性,也逃離不了味蕾的感受、鼻尖的味道,久而久之,我也開始發明自己喜歡的料理方式,不再依照食譜循序漸進,在更加認識食材之後,也更能沒有限制的自由發揮,那種能夠掌握的感覺真的很棒。

我發現許多人在國外唸書,瞬間變成煮飯達人,從什麼都不會到什麼都會做,許多人從一開始的生存必備到摸索出樂趣,一方面我們可以應對昂貴的物價,一方面我們可以彌補懷念家鄉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