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都不聽話、難溝通?給想與孩子開啟對話的父母,培養孩子的自信心,要常說的 5 種溝通句型!

過去的年代,父母扮演的通常是不可侵犯的角色,不少爸媽都是抱著「玉不琢,不成器」的教養方式,這也就造成了上一代與我們,有了較多的隔閡。

面對現在的教養,父母想要更了解小孩,就要從他們的語言及行為了解他們的想法、喜好和需要,收起身為爸媽過於直率又直接的說話方式,試著透過以下 5 種溝通方式,你會發現,與小孩的關係不會過度緊繃,同時孩子樂觀又自信!

第一個溝通方式:尊重的語氣

從兩三歲起,孩子的自我意識就開始萌芽,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自我意識會越來越強烈。不過,從好的方向看來,孩子有了自己的一些主見,這也說明他們漸漸知道了自己的能力。

同場加映:親子衝突怎麼化解?專家 4 技巧拉近關係:期待孩子長大,要先練習放手

當孩子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和要求時,不要認為是他不聽你的話,而粗暴地反對他。比如你要求孩子學英文,可是他還想再玩一下,父母這時可不能發脾氣說:「越大越不聽話了,不好好學習,長大了怎麼辦!」這樣做,只會讓孩子更加厭惡學習。

應該用尊重的語氣:「那你再玩一會兒,不過玩完了,一定要好好上課。」你就會發現情況大大不同。

親子溝通1
圖片|Photo by MI PHAM on Unsplash

第二個溝通方式:信任的語氣

比如,孩子想學跳舞,你的口氣就要用信任的語氣說到:「小美,只要努力學,一定能學會跳舞的。」這無形中就給了孩子一份自信,並讓他明白,只要堅持才能獲得成功。假如用的是挖苦的語氣:「你都是三分鐘熱度,一定會學不好跳舞的?」這樣的一番話,就會給孩子的自尊心帶來傷害,令他對自己的能力產生不自信。

同場加映:怎麼培養孩子的責任心?心理師點出關鍵:讓孩子對家庭有貢獻感

第三個溝通方式:鼓勵的語氣

要孩子做到沒有過失,這是不可能的。當孩子做錯了事,不要一味地批評責備,而是應該幫助他在過失中積累經驗。

比如孩子幫媽媽端飯碗失手掉到地上。你這時可不能責備他:「連個碗都端不好,真笨。」這樣可是會打擊孩子嘗試新事物的信心和勇氣。應該用鼓勵的語氣:「不小心打破了碗,沒關係,以後先用手指試試燙不燙再去端。好嗎?」

親子溝通2
圖片|Photo by Jeremiah Lawrence on Unsplash

第四個溝通方式:商量的語氣

每個孩子都是有自尊心的。要孩子去做某件事情,可用商量的語氣,讓他明白,他跟你是平等的,你是尊重他的。

比如,你想要孩子把地上亂丟的玩具收拾整理一下,可以這麼說:「小美,玩具亂丟是不好的習慣啊,你跟媽媽一起把玩具收拾一下好嗎?」

千萬不要用命令的語氣:「你怎麼玩具亂丟,快點去收拾好!」否則,孩子聽你責備,心裡就會產生反感,即使按你的要求去做,也是不開心的。

同場加映:睡前聊「廢話」有助孩子成長?睡前問孩子這 10 個問題,拉近親子關係

第五個溝通方式:讚賞的語氣

每個孩子都有優點,都有表現欲,發現孩子的優點就要加以讚賞,會讓他更加樂於表現。孩子畫了一幅畫,也許畫得不是很好,可孩子作畫的熱情和認真勁兒就是最大的優點。

當孩子把畫給你看時,不能輕描淡寫地應付幾句:「畫得一般,你還要好好練習才行。」這樣說只會讓孩子對畫畫失去熱情和信心,應該用讚賞的語氣肯定他的作品讚賞地說:「想不到我的寶貝畫得這麼好,繼續努力,一定會畫得更好。」

只要孩子的表現欲得到了滿足,有了快樂的情緒體驗,對畫畫就會更有興趣。

親子間溝通時,父母用心聆聽孩子說每一句話,同時積極回應,孩子就會感覺自己得到了父母的尊重和理解,進而變得更喜歡和父母溝通,一起試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