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負面情緒時,我們常淪於被操控,又或是逃避,但這其實是提醒你,記得看看自己的內在小孩!蘇絢慧心理師透過 3 個 How 和 4 個 What 陪你修復內在,成為更強大完整的自己!

文|蘇絢慧諮商心理師

許多人都害怕內心感受到的內在情緒,無論是不安、恐懼、無助、生氣或悲傷。當害怕時,正表示了無力和無助,無力於面對自己的負面情緒、無助於不知道自己可以怎麼處理。

我們越無助和無力,就越無法調節自己的情緒狀態,也產生了兩種情況。一種是極力否認和迴避,以去除或壓抑的方式,不要感知,深信「沒有感覺」,是最好度日子的方式。久而久之變為無感或鈍感,覺得有情緒感受都是無意義的,浪費時間和能量的。

另一種變化,則成為時常受情緒綁架和操控的人,不僅受自己的負面情緒操控,也易受他人情緒綁架。因為只要是遇到「情緒」,就立刻陷入無力和無助感,不論明示或暗示,都在強調自己「我好怕情緒」、「情緒好可怕」、「我無法處理情緒」。

延伸閱讀:內在小孩掌握你的情緒!蘇絢慧心理師:感受快樂小孩的能量,活出積極自我!


圖片|蘇絢慧提供

這種明示或暗示,是一種防禦機制,主要是為了合理化自己的習得無助,好迴避自己需要學習去真正地面對情緒、因應情緒的情況。

這同時也是一種慣性,因為小時候受情緒壓迫和傷害(無論是周圍大人的或是內在產生的激烈情緒),因此形成了固著的大腦迴路,大腦會以找不到出路、無法解決問題的情況重演、再現,於是只能循環性的消極反應,以作為求生策略。

如果想化解自己內在這些面對情緒時慣性的自動化反應:習得無助、瞬間消極、求饒模式,又或是採取隔離、切割、否認、排除⋯⋯等等模式,則我們內在需要重整和及恢復連結,並且重建一段友善和好的內在關係。

停止內亂和內耗,不再複製無效行為,與自己為敵。

學習和內在小孩重建關係,並與之相處和溝通,是非常重要的內在修復歷程。

以下幾點提示,讓大家作為參考,當你和內在小孩真實連結,也進入修復性關係時,事實上我們能做的更多也更富創意。

How ? 如何進行?

  1. 首先,先理解與認識內在小孩的意涵,是指童年經歷過身心照顧缺乏,甚至遭受身體與情感創傷的你,他是你的一部分。
    雖然我們歲數與生理上是長大了,但內在心靈卻可能滯留在過去的時空,不停地困陷於過往被錯誤對待的情境中,無法修正和修復應該正確被照顧和善待的方式。
  2. 在充分了解後(可透過書籍與相關課程),透過內在冥想,與記憶影像中的童年「小孩我」連結,進行初次相識過程,可友善招呼,或是默默地感受這一份連結。也可以投射方式將童年經驗的「小孩我」置放投影在具象徵性的玩偶或布偶上,以擁抱的方式,慢慢感受與內在小孩的連結。
  3. 進行前兩項步驟歷程後,漸漸地在你的心理上,分別出內在小孩的存在,更清楚地認知他是你童年未情感滿足,也尚未真正建立情緒安撫的能力。
    因此和內在小孩的相處和接觸上,目標很明確,正是讓內在小孩充分感到安全感及關愛,能夠促進雙向的良好互動關係。


圖片|內在小孩快樂牌卡

What ? 可以做什麼?

  1. 每日可進行內在情緒關心,沈靜聆聽情緒的挫折、痛苦或恐懼,同時也能關照內在小孩的情感需求:安全感、信心、歸屬感、快樂需求。
  2. 在友善支持的自我關愛循環中,進行內在梳理與調節的四步驟:友善理解、支持、正向肯定與內在引導。
  3. 負面情緒需要正向情感的調和,適時的平衡和調節可能過度偏激與不理性的情緒性誤區(非理性認知偏誤),不陷過度悲觀中不可跳脫,因此能清楚意識上「是情緒糟不是我很糟」是非常重要的。如此才能保持一個夠好自尊的自我,去關心與面對引發的不安情緒。
  4. 透過內在小孩快樂牌卡的指引和刻意練習,搭配正念呼吸和靜心冥想,還有主客觀的後設認知心理書寫歷程,都是很好的自我關愛練習,就如每日的營養飲食,我們的心智、心靈也需要營養的補給和滋養。

同場加映:感到能量低迷的時候該怎麼辦?5 個自我關愛練習:告訴自己值得被愛


圖片|內在小孩快樂牌卡

最後,溫馨提醒,內在小孩其實並不可怕,可怕是我們從小內化父母對待小孩的負面評價和態度,慣用過去時代大人(父母師長)對付小孩的敵意評價和嚴苛方式想教訓小孩、壓制小孩,以致我們也如此沿用,從未好好思考為何我們對待小孩的態度和知覺竟是如此自動化和負面?

如果你把內在過往遭受誤解、驅離、漠視和嚴重受羞辱的小孩真實看待,就會明白和領悟到那些是曾經受傷的自己,也是曾經遭遇到失落和挫折的自己。

讓他感受到安全的愛與穩定的接納才是最重要的事,而非是恐懼與排斥他。

但願我們都來得及在此生完成之前,內在得到這一份如實的自愛與接納,成為一個完整的自己,不分裂、不對立、不內亂和內耗,行走得力,在愛的關係和社群歸屬裡,自我實現。

你會喜歡:濫用「愛自己」,仍不知如何自愛:唯有懂得自私,才懂得自愛


圖片|內在小孩快樂牌卡

我和女人迷共同研發設計的《內在小孩快樂牌卡》,是以內建我們與自己的正向情感為目的,並建立在內在小孩的心理治療理論上,設計出 10 種引導個人與內在小孩連結的通道方法。

期望讓使用者在日常生活中,即能具有滋養自我、調節情緒的能力,與內在小孩重新培養有愛、接納和尊重、支持的關係,經歷到日漸成長的安穩感。

放下焦慮、擁抱內在小孩,一起來看蘇絢慧諮商心理師的溫柔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