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年的 10/8-10/22 為節氣「寒露」:秋高氣爽,多爬山散步,登高望遠,覺知生活美妙之處!

文|Li Tsuei

寒露 10/8~10/22

【寒露】注意脖子與腳的保暖,避免秋燥耗氣

寒氣至,地氣溼寒出;白天陽光雖然熱暖、地氣也依然升起,但是因熱度不足無法持續讓空氣保持熱度,風寒溼氣無法被趨散,因此就容易侵入裸露在外的肌膚表層。

隨時護腰、脖子圍好,喝熱薑湯。寒露起,減少吃生冷的食物,出門多帶件衣服,注意保暖。夜涼如水,晚上出門尤其要保暖,特別是脖子及腳。

「寒從足生」,腳離心臟最遠,血液供應較弱少,再加上脂肪層薄,保溫性能差,非常容易受到冷刺激的影響。

特別是抵抗力弱的老年人和嬰幼兒,寒露時節尤其要注意保暖防寒,以免引發習慣性感冒影響體質。

建議此時節起不要再穿夏季的涼鞋了,防止寒氣入侵「白露身不露,寒露腳不露」。

此外還有燥邪最容易傷肺傷胃,寒露養生的重點是養陰防燥、潤肺益胃,要避免因劇烈運動、過度勞累等。

身體過去受的風寒會在此時節發露出來。以前時常貪涼吃冰、生活在冷氣房中太長時間,在身體系統自療清理的過程中的此時就會出現咳嗽、咳痰、喉嚨發炎、流鼻涕、拉肚子、肩膀痠痛、腰背痛、膝蓋無力及髖骨不舒服等症狀。

現在又正當大腸經的修復期,大腸不好的人會牙齦痛、顏面神經抽搐、嘴邊長帶狀皰疹、長蕁蔴疹、風疹塊、小丘疹,鼻子不舒服。

下身氣不足時,容易發生疝氣、痔瘡。

秋「收」時,血管開始收縮變窄,氣血因此不能順暢流通。末稍循環不良手腳冰、指頭腫脹、腳踝腫、腳背腫、手腳沒有能量就無力。

當頸部脈阻塞,頭痛出現。出現口渴、喉嚨乾、唇燥、皮膚乾澀等「秋燥病」,應多吃水果,常喝熱開水、綠豆湯、豆漿等。

冰冷飲會加重「秋燥」的症狀,耗氣傷陰。

暮秋,乃是金最旺之時,金剋木,木因此易傷(肝屬木、連結於眼),眼睛會不舒服、早上起床時眼睛疲累。

肝又主筋,所以也會引發筋骨痛,腳側邊痛、後腳筋痠痛、腳抽筋,這些症狀都是節氣的應運所生,能夠以平常心相待,不慌不,運用呼吸法與運氣而動,自我調理,過段時間就會自然化去。

身體會儲存過去所有經歷,也會在將來的相對時機發顯表露,沒有人可以欺騙自己的身體,躲逃症狀,這真是讓自己明白生命清透的形影因果之基。

爬山。
圖片|Photo by zaaak on PIXTA

節氣轉換冷暖交替為身體建立了機會,化解前咎,也同時幫助心靈開啟自覺與自明的智慧,生命生生不息與自然萬物通呵一氣,大自然永遠給人機會重新生活。

今年誤失時機,明年再來,今日沒法做到對應時間作息,還有明日,一切都在一念,學著把握時機。

脾胃好,氣就飽滿,就能穿越節氣的變換對身體的影響;一般當肺(金)受涼時,脾胃(土)就會為其所傷。

肩背若受寒,直接犯胃。

以五行來看,土若是生不了金,就會胸悶、乾咳、呼吸急促。

所以要好好照顧脾胃,早餐一定要吃,不要晚於 9:00。

延伸閱讀:《華燈初上》鳳小岳的 5 個小故事:待過少林寺、情定圈外太太,而他眼中的江瀚是?

寒露節氣的自我保健調理

  • 拍三陰交及足三里。
  • 拍委中到承山穴。(請自行參照經脈圖)
  • 土生金,脾胃(土)為肺(金)之母。
  • 身體力行早上起床拍三陰交、足三里,再拍委中到承山穴。

母(脾胃)好,才有能量讓子(肺)好。食養則多吃黃色食物暖胃,讓土生金有能量。

心神的安頓則需調整情緒,利用觀察呼吸鼻孔由進出而靜心。

寒露節氣裡,草木飄搖,菊花卻在此時盛開,經霜不凋謝。

晚秋時節以菊花入茶補身體。另外多食銀耳,蓮子,山藥,蓮藕花生百合、大棗、紅薯、枸杞、南瓜、雪梨、柿子、香蕉、胡蘿蔔、冬瓜、銀耳、豆類、菌菇類等。

尤其要吃芝麻潤肺益胃。芝麻榨取的香油,不僅是熱菜和涼拌菜的調味佳品,也於食療解毒。

寒露節氣,既要防止受寒感冒,又要經常打開門窗保持室內空氣新鮮,可在窗前陽台種幾盆植物,感受植物的生機,讓他們彼此相照,幫忙淨化空氣。

寒露早睡早起,秋天早起,可減少血栓形成的機會,起床前適當多躺幾分鐘,舒展活動一下全身。

寒露時節多散步、爬山,登高遠眺,開懷靜神,覺知生活中的美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