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發現了對抗蛀牙的新盟友,一種由口腔細菌分泌的酵素,可以預防牙菌斑。這項發現或許能開發新的牙膏。

我們的口腔有超過700種細菌,在溫熱潮溼的環境下繁殖,包括Streptococcus mutans,是牙菌斑主要組成的菌種之一。貼覆在牙齒表面,由細菌生成的生物膜(biofilm),在之中的S. mutans會分解醣類,並產生會侵蝕琺瑯質的酸,最後形成蛀洞。其他居住在口腔的房客就溫馴了多,舉例來說,在2009年,科學家在舌頭及其他口腔內的軟組織上,找到的S. salivarius,會減少S. mutans形成的生物膜。

東京國家傳染病研究中心的Hidenobu Senpuku和他的團隊,想找出S. salivarius是利用什麼物質來對抗蛀牙。藉由色層分析(chromatography),能利用電性及分子大小,把混合在一起的分子分離開來。接著,研究團隊將從細菌裡分離出來的不同蛋白,個別加入S. mutans菌落中,測量菌落生長速度及生物膜的量。結果找到FruA這個蛋白,是最強的生物膜抑制劑。

此外,科學家還發現,一種常見的真菌Aspergillus niger,所產生現成的FruA,也有同樣抑制牙菌斑的能力。商業應用的FruA,雖然其胺基酸序列和S. salivarius所產生的有些微差異,但不影響抗牙菌斑的效果。這或許能使發出新牙膏的時程縮短。

然而,這項發現不是允許你吃掉所有的糖果。當研究人員增加糖分濃度,S. salivarius就會失去抑制生物膜生成的能力。這現象或許能解釋為什麼1996年時,在老鼠的研究中,FruA被認為參與了蛀牙的形成。

美國麻薩諸塞州福塞斯研究所的微生物學家Mary Ellen Davey認為,這項發現的確促成了新牙膏的開發。但她認為,這不是個容易的任務,因為「要維持酵素送達你常去的藥局時,仍保有活性」。

 



資料來源:ScienceNow: A Bacterium That Acts Like a Toothbrush [1 April 2011]

譯者簡介:責任翻譯-逆旅

台灣大學昆蟲所研究生,興趣廣泛,喜歡在早上喝咖啡配RSS,克制不了跟別人分享生物故事的衝動。希望有一天可以用鋼琴或吉他彈出夢中的婚禮

本文翻譯發表於PanS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