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many 編按:
你是否心理曾有過疑問:為什麼不管哪一類的新聞只要提到女性都要冠上「正妹」二字?女人的新聞點難道只剩下外表了嗎?即使國際級的時尚雜誌封面採用了真實尺寸模特兒、從懷舊的美國畫報女郎也可以看出過去與現在的審美觀差異,但對於現今的社會觀點似乎並未動搖幾分,到底是誰把女人變瘦了?而又到底是誰定義了美麗?親愛的,事實上,妳其實比妳想像的美麗。以下是來自喧嘩 THE SOUNDS的觀察與觀點。


一、

1. 晚間電視新聞換了個新主播,三分鐘之後,網友們迅速在論壇舉辦新一屆新聞之花選舉,主播們的大頭貼依次放在網站上,任由人們評頭品足,排列順序。

2. 一則新聞報導,在xx區xx街xx巷有家很有名的拉麵店,這拉麵店來頭不小,店裏有個長得清純可愛的拉麵妹,所以麵店每天大排長龍(順帶一提,那麵也好吃),所以人們絡繹不絕,歡迎來嘗。

3. 和以上一樣,也是一則新聞報導,但這次是在xx區xx街附近,有個熱心的美女交通警察,一米七三,身型瘦削,遠看以為是網拍 model,仔細看,原來是每天在xx路為大家熱心服務的美女警察……(下刪三百字)

二、

從五月一日遊行到現在,一直在臉書留意動態,看看報紙/網站如何報導這年的五一遊行,大部分事情都沒讓我意外,包括遊行前中後的衝突和矛盾。只有一事萬萬沒想到,目前為止,我看到最大迴響的爭議,竟然是:

遊行完畢,蘋果日報報導一篇《澳門都有個社運女神》,今天晚上,網路有人回應:「如果你要突顯自己有何等高的“民主”意識,請不要穿著如斯性感暴露的衣服上街/你成為了港澳毒男、宅男心目中新一代“唔擔遮攪到濕身的感冒女神。」

這一瞬間,我忽然,忽然對這個社會,很,失,望。

失望甚麼,失望女性主義運動,從十八世紀發展到現在,婦女們得到了教育權、工作權、投票權、參選權。這一切切的目的,只是為了能擺脫父權主義,家庭和社會的鉫鎖,我們再不需如物件一樣,成為男性和家庭的一部分,在新的、更平等、更理性的價值規範下,她們,就如一個普普通通,正正常常的人一樣,能憑著其自主意願,發展自己的人生目標,成為一個對自己和家庭、對社會、對國家有用的人。我的一切待遇,不再因為我是女性而有所區別。至少,我可以選擇我喜歡的衣服,做我喜歡的事,達成我期盼的人生夢想。雖然,澳門一直也沒甚麼女性主義運動,但我以為,看著人家進步,自己至少也會學著點。

結果呢。搞了這麼久,到了二零一三年,當一個女性實現自己的公民義務,走在街頭參與遊行時,大眾的眼球不在這個人做了甚麼,而是她的樣子、衣著和身材。當媒體報導這人,記者寫出「網民今天都瘋傳着她的濕身照」這等句子,證明這人的影響力和魅力。當抨擊聲音出現時,竟然是「請不要穿著如斯性感暴露的衣服上街」,然後總結「你成為了港澳毒男、宅男心目中新一代“唔擔遮攪到濕身的感冒女神。」她被某些人因為外表好看而被抬舉,被某些人因為衣著暴露而揶揄,被譴責。

你們,到底,在幹甚麼呢?

她之所以偉大,是因為她有美好的外表麼?她之所以鄙劣,是因為她的穿著呈現,不合符社會訂定的「端莊健康的標準」麼?一個人的價值和目標,是好看的五官麼?更精準地說,民主運動,需要一個神/女神麼?如果真有女神,女神的價值是因為她夠漂亮動人麼?

原來直到現在,女性們,還是依據外表的分數,活在眾人的視線和評核之下,她們被期待美麗,與主流價值的審美觀一致,被評頭論足,衣著行為被審視,是否合符社會道德規範的標準。試問今天如果這人不甚好看,又或,這人是個穿著背心短褲參與遊行,在街頭吶喊的男子,這篇報導,連帶現在臉書的爭吵和評論,還會存在麼?

有人說,女性的處境走到今天,情況已經得到很大的改善,但我剛才只隨便一想,就能夠羅列的文章開首的三點。然後想起,那些不合符標準的女性,每天從友人對話到街頭旁人到廣告女角到劇集呈現到時尚產業到新聞報導所受的挫折。作為一名女性,如果她天生就是一副普普通通的容貌,體態和電視那些明星雜誌那些模特相距甚遠,如果她去畫妝,甚至整容,你們平常在卸妝的節目和網路上的言論,都怎樣談她呢?

她們,只是渴求你們的喜愛,或,更多的是,畏懼你們的攻擊。

沒錯,我就是在反對把女性的外表,化為一種酬賞,甚至包裝成一種人的價值,加以肯定,或否定。請把你們的目光,從女性的五官和體形上挪開。多少個她們,受著節食/整型手術/矯形之苦,她們付出一切,只是為求成為一個合符標準的女子。

你們,每天都在灌輸她們,必須長得好看、身形瘦削、衣著純樸,才能獲得大家的青睞,才能獲得美滿和快樂。作為形塑/複製/強化這標準的其中一員,你有責任管制自己的言語和行為,你需要對她們負責。

作為一個女性,我的願望真的很卑微。請你們別再談去參與民主運動的女神有多漂亮,也別用她的穿著來作為攻擊她,無聊、不堪和低俗的借口。

請你們,把我們的外貌還給我們。

 

邀請你來到 womany@Instagram 累積對自己的喜歡!(詳細辦法請點此
女人迷 womany @ Instagram 累積對自己的喜歡活動


註:此文寫於澳門五一遊行後三日。五月一日後,蘋果日報以「社運女神」報導一名女教師參與遊行,及後,一名男教師在臉書狀態批評該女教師「穿著如斯性感暴露」、「買少布衫」、「濕身的感冒女神」等,引起各方激烈爭論。

本文作者:白丁,寫字上癮,沉迷臉書,不務正業的新聞系學生。澳門獨立評論網站《喧嘩》創辦人之一,特別關注性/別,文化,教育等議題。
原載於 喧嘩 THE SOUNDS
圖片來源: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