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裝,是一門戲耍性別的藝術,顛覆主流對於美、對於性別的想像。想了解更多變裝的歷史與趨勢,《變裝的藝術》是一本了解變裝簡史必備的圖文書。

文|傑克.霍爾

屬於大家的變裝 DRAG FOR ALL

雖然變裝的再現變得多樣,但變裝是專屬男性的藝術形式仍是普遍的迷思。這並非事實,人人都可以變裝!

二十一世紀,變裝所指的,不過是以美學和藝術性的伎倆,顛覆我們對於怎麼才像男人、像女人或就只是像人的想像。變裝就是一門戲耍性別的藝術。

世界各地的夜店都藏著才華橫溢的跨性別和非二元性別表演者,還有順性別女性。社群媒體大大地協助了我們偵察到這些天才,並提供一展所長的平台,給通常會被拒絕作變裝表演的他們。

一直以來,跨性別與非二元性別藝人都是酷兒和變裝社群中的領袖。他們持續將關於變裝主流化的討論推至新的領域,原地闡釋一個由邊緣者創造的藝術形式,仍有排斥其他邊緣者之嫌。

下列的變裝皇后,包含單慧乾(Victoria Sin)、加拉瑪(Glamrou)、惡童皇后(Imp Queen)和薄荷糖(Peppermint)──她於二〇一七年成了首位在《魯保羅變裝皇后秀》公開跨性別身分的參賽者──等人,不只是在創作美麗的藝術,他們也證明了變裝並不──從來就不──專屬於男人。


圖片|Photo by Sharon McCutcheon on Unsplash

同場加映:挑戰並改變主流!《變裝的藝術》:讓審美觀更加多元

佔領全球 A GLOBAL TAKEOVER

從前從前,變裝被視為專門技藝。今時今日,變裝藝人不但是時代精神(zeitgeist)的一部分,也扮演著積極形塑這精神的角色。

時尚產業是最早向變裝美學敞開大門者之一,如今,維奧麗・查奇(Violet Chachki)、蜜兒可(Milk)和名人小姐(Miss Fame)等變裝皇后都是設計師的繆思女神,他們替廣告活動站台,又踏上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慈善晚宴(Costume Institute Gala,簡稱 Met Gala,被譽為時尚界的奧斯卡)等殿堂級時尚活動的紅毯。

就連泰勒絲(Taylor Swift)、凱蒂・佩芮(Katy Perry)和女神卡卡(Lady Gaga)等重量級流行巨星,也都精挑變裝皇后擔任音樂錄影帶的主角。

YouTube 和 IG(Instagram)等社群媒體平台都是視覺導向的,這使變裝皇后能透過化妝教學輕易地走紅,因此,「修容」(contouring)和「烘焙」(baking;在化妝的過程中以蜜粉定妝)等變裝化妝技巧漸漸走進日常妝容。

影片也成為另一個他們向全新一群觀眾表演的場所。喜劇老手可可・佩魯小姐(Miss Coco Peru)憑著吐槽花草茶、超市的陳列和義式水果麵包(panettone),累積了數十萬名追蹤者,這些人大部分都未曾聽聞她在一九九〇年代的一女子脫口秀(one-woman comedy show)。

變裝的影響遍及主流媒體:實境節目舉辦起對嘴生死鬥,變裝皇后也在黃金時段的改造節目中亮相。

孔琪塔・瓦茲(Conchita Wurst)以俐落的深褐色鬍子搭配落地禮服,於二〇一四年成為第一位贏得歐洲歌唱大賽(Eurovision Song Contest)冠軍的變裝者。同樣地,曾參加《魯保羅變裝皇后秀》的寇特妮・愛可特(Courtney Act),於二〇一八年在《名人老大哥》(Celebrity Big Brother)中奪冠,也贏盡了英國大眾的歡心。

她把個人魅力和友善融合在她的變裝專業中,深受室友愛戴,並憑實力成為電視主持人,主持了黃金時段的雙性戀相親節目《雙性戀生活》(The Bi Life)。隨著變裝巨星持續在世界各地推動文化轉向,未來必將發生更多與上述例子相似的歷史時刻。


圖片|Photo by Charisse Kenion on Unsplash

延伸閱讀:像我這樣一個變裝皇后:不只是藝術,更是一種態度

變裝字典 DRAG DICTIONARY

如同世上各種文化,變裝也孕育了自己的一套語言。這些變裝術語源於傳說中的哈林區舞廳,以及更廣泛的非裔美國人白話英語(African-American Vernacular English,簡稱 AAVE),且在潛移默化中滲入主流意識。

從「扔出陰影」(throwing shade)到看起來「令人作嘔」(sickening),若想徹底沉浸在變裝文化中,以下就是你需要知道的入門詞彙。

閱讀(Reading):幽默而不費勁地在口頭上詆毀對方。當你聽到「圖書館開門了」(the library is open)這句著名的呼喊,就準備來閱讀吧!

扔出陰影(Throwing shade):不著痕跡地閱讀,「扔出陰影」即以妙語暗損對方,這使對方難以提防。

令人作嘔(Sickening):這是讚賞,很驚訝吧!看起來「令人作嘔」即看起來兇猛、棒透了和有夠驚的(gag-worthy)。接著輪到⋯⋯

驚(Gagging):既驚又喜地正面回應。「她的造型驚到我了!」──她美得叫我屏息!

茶(Tea/T):「茶」就是真相!「把茶灑了」(spill the tea)即說真話,即使沒有人喜歡聽真話。

像真(Realness):這說法是從變裝舞會直接借來的,意思是「冒充」某物,令人信服。因此,「像真 CEO」就是毫無破綻地表現出 CEO 精神。

腥(Fishy):形容高強度的陰性。由於它原是貶損之詞,最好還是避免使用。

打妝(Beat):「打妝你的臉」(beat your face)就是上妝的意思;你的「打妝」就是你最後的妝容。

努力驚艷(Werk!):「你最好努力驚艷!」(You betta werk!)是廣為人知的變裝術語,有讚賞之意──當你夠努力地驚到觀眾,才會聽到這句話。

爭取權利 FIGHT FOR THE RIGHT

石牆暴動後發生了很多改變,變裝也促使人們以更進步的態度看待同性戀和易服,這兩者在世界各地都承受著巨大的歧視。然而,後續仍有許多工作需要跟進。

推薦閱讀:【性別觀察】石牆暴動日:當我們試圖戰鬥,才發現自己並不孤單

至今,仍有將近七十個國家在行使針對 LGBTQ+ 族群的法律,不過在這些國家中,地下變裝巡迴正在悄悄冒起。

在俄羅斯、土耳其和馬來西亞,卡蜜拉・瘋狂・白皙(Kamilla Crazy White;來自莫斯科)、麥馬澤爾・可可(Matmazel Coco;來自伊斯坦堡)和謝拉(Shelah;來自吉隆坡)等變裝皇后,把政治與運動帶入他們的個人魅力和戲劇表演中。

他們身處可能因其藝術而被殺的環境中,光是變裝走出家門都是反抗的行為。

即使是在較進步的國家,變裝皇后仍繼續對抗歧視。科技便利了運動:利用社群媒體,高調的表演者能將世界各地的運動者與支持標語的自拍整合起來。也拜群眾募資和請願網站的出現所賜,今時今日的變裝明星有了更多改變世界的門路。

變裝在主流文化中的影響力,也帶給下一代正面影響。變裝皇后盛典(DragCon)等大型活動,吸引數以千計的年輕粉絲迫不及待地盛裝打扮,並與偶像自拍。

最近竄紅的「變裝兒童」(drag kids),以及兒童友善的變裝活動的崛起,也證明了人們看待變裝的態度有所轉變。

革命仍需努力,但隨著變裝明星利用其知名度在國際上引領改變,再加上當今的年輕人在成長過程中視酷兒為他們的榜樣,變裝在推動 LGBTQ+ 權益上,持續扮演重要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