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天天哭泣,必須戰勝愁慮

那天,我們家客廳裝冷氣,工人用機器鑽洞時,聲音嘎嘎響,吵得要命可是,我女兒卻躺在沙發上,睡得很甜、很安穩,動都不動,絲毫沒感覺有吵雜聲。當時,我和我先生一看,嚇一大跳…… 

一天, 我陪父親到一家醫院耳鼻喉科看診。在候診室裡待診時,看到旁邊有個年輕媽媽,帶著約四歲的小女兒;這小女孩長得好漂亮、好可愛,皮膚十分白皙細嫩。 

當這媽媽對小妹妹講話時,速度好慢,嘴型也張得很大,又重複了好幾次。這年輕媽媽看到我正注視著小女兒時,很大方地主動對我說:「我帶我女兒來做『聽力測驗』,她聽不到,她有重度聽障。」 

「啊?……小妹妹這麼小就聽不到啊?」我說。 

「是啊!她一生下來就聽不到,她要戴助聽器。」年輕媽媽說道。 

「那助聽器在哪裡呢?」我問。 

「在她耳朵上啊,那個『粉紅色的小蝴蝶』就是助聽器。」 

「啊?……好可愛哦!妳不說,我還不知道那是助聽器呢!」 

「是啊,她是小女生嘛,買這種『粉紅色小蝴蝶』的形狀比較可愛。」年輕媽媽對我笑著說。 

小妹妹張著大大的眼睛,很乖巧地看著媽媽在跟我說話,一點都不吵鬧。 

「本來我們以為她是智障,因為三歲上幼稚園時,老師叫她的名字,她都不知道;每次都要把她拉到前面來,才知道是在叫她,好像笨笨的,連自己叫什麼名字都不曉得……我帶她去看過醫生,醫生說她智力很正常啊,可能是比較晚熟,或不太喜歡表達……」 

「後來妳們怎麼發現她聽不到呢?」我問。 

「因為有一次,我們家客廳裝冷氣,工人用機器鑽洞時,聲音嘎嘎響,吵得要命,可是我女兒卻躺在客廳沙發上,睡得很甜、很安穩,一點都沒感覺有吵雜聲。當時,我和我先生一看,嚇了一大跳,心想——完了,完了,女兒聽不到,她是不是天生耳聾?……我一邊哭,一邊趕快和先生抱起女兒,衝到醫院去看醫生……後來,真的證實我女兒不是『智障』,而是『聽障』……」 

年輕媽媽娓娓道出這段傷心往事,不過臉上卻流露出「母愛的堅強」。此時,可愛的小妹妹仍然天真地依偎在媽媽大腿旁,甜甜地笑著。

「那妳做媽媽的,一定很辛苦噢!」我說。 

「還好啦!本來我還想生第二個小孩,可是就這樣給拖了下來。我現在都要去上『特殊教育』的課,回來後,再教我女兒聽、或學講些簡單的話。譬如:『鞋子』,一般小孩教一次就懂了,可是我女兒,我可能必須指著鞋子,用誇大的嘴型,大聲地教她一百次『鞋子』,她才知道||噢,那是『鞋子』,因她聽不到外界的聲音……」 

我一聽,愣住了,連簡單的「鞋子」兩個字,媽媽都必須極耐心地教她,即使是一百次、兩百次…… 

「其實,我去上特殊教育的課後,也認識了許多聽障小孩的父母……」年輕媽媽繼續對我說:「有一對夫妻,兩個人都很正常,可是連續生了三個小孩,都是重度聽障;後來,他們就不敢再生了,實在是沒辦法照顧啊!」 

此時,一位穿牛仔褲的媽媽,也帶著一個約四歲的小男孩從走廊走過, 兩個媽媽彼此微笑、打一下招呼。 

「那個小男孩也是重度聽障。」原先的年輕媽媽小聲地對我說:「那小男孩好乖哦,上次來做聽力測驗時,叫他怎麼做、或是有些折騰,他都很配合,從不哭鬧,連醫生、護士都說,他真的很乖!」 

「那妳女兒呢?是不是也很乖?」我問。 

「她呀?」年輕媽媽看了女兒一眼,笑笑地說:「她是真的很乖……有些小孩到百貨公司,看到喜歡的玩具,就非買不可,否則就大吵大鬧、哭個不停!但我女兒就不會!有一次,我帶她去百貨公司,她看到漂亮的洋娃娃,就指著洋娃娃,吃力地對我說:『媽……媽……買……買……』」 

年輕媽媽眼角泛著淚光,繼續說道:「當時,我抱著我女兒,對她說:『小芸,妳要買,可以,可是買了以後,就只能在家裡玩,以後我們就不來了……但是,如果妳不買,媽媽以後每個禮拜,都帶妳來這裡玩、來這裡看玩具,好不好?』……我對她講了兩次,她想一想,就拉著我的手,走開了!」 

這時,年輕媽媽拉著女兒的手,拍拍她小小細嫩的手掌,一副十分滿足的口吻對我說:「她真的很乖、很懂事,很好帶!不像有些正常的小孩,耳朵很好,聽得到,但不守規矩,很皮、很難帶!」 

快樂一得

「快樂」和「痛苦」,經常像是一對孿生姊妹,如影隨形、互為因果。 

有時,我們看到「快樂、美好」的一面,卻常是從「苦難、煎熬」之後得來的。因此,學習「如何忍受痛苦」,成為我們必修的功課之一。

正如本文中的年輕媽媽一般,她震驚、她哭號、她痛苦、她悲傷……直到慢慢學習「忍受煎熬」,才使心情逐漸轉為「堅強、接納、欣慰、惜福、喜樂」……現在,她已經沒有時間再天天哭泣、以淚洗面,也不再靠別人的同情過日子;她反而用更積極的精神,奮鬥向前——教導女兒「突破聽障、戰勝愁慮」! 

因此,讓我們學習成為有智慧的人,懂得將痛苦轉換成快樂; 也讓我們的臉孔「迎向陽光」,而不再躲在「陰暗角落」中低泣! 

快樂的祕訣:「臉部的表情,是一種習慣!」當我們臉部表情習慣微笑、開懷時,就能將快樂感染給大家。

想知道更多微笑的力量,請看時報出版—微笑吧,快樂就有希望   

 

圖片來源: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