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恩是一位可愛又漂亮的六歲小女孩,某天上幼稚園時,沒注意踩到同學的衣服,同學見狀馬上告訴老師,老師要求小恩當場跟同學道歉,但小恩非但不說,反而還很委屈的嚎啕大哭。看到這段文字,某些家長們可能會興起:「為什麼孩子做錯事情不認錯,怎麼樣才能讓孩子開口認錯呢?」

針對孩子做錯事不道歉問題,兒童職能治療師張旭鎧(阿鎧老師)拋出一個質疑:「孩子真的知道自己錯了嗎?家長從小有教育孩子這樣的表現是錯的嗎?做錯事情只要說一句道歉就代表孩子真的認錯嗎?」

對於孩子的教育,家長們總是不留餘力,但許多家長忘記了,自己不但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孩子對社會的認知、事情對錯、人際關係,乃至個人性格等等,都與家長們從小對孩子的身教息息相關。阿鎧老師相信,只要家長們從小樹立一個希望孩子長成的榜樣,孩子肯定會照著爸媽的教育長大。

以下,我們就請阿鎧老師,告訴家長們,面對孩子做錯事情不道歉,家長應該怎麼做?

 

● 定義所謂的「錯誤」

針對以上小恩的例子,顯然可以看到,老師及同學都認為小恩有錯,但小恩認知上卻不這樣認為,所以才會委屈的大哭,阿鎧老師說,這就是大人與孩子溝通的盲點。小恩不小心踩到同學的衣服,大人應該當下解釋並教導孩子:「為什麼踩到同學的衣服是錯的?」明確告訴孩子哪些行為是錯的,正確的表現應該如何,而不是非要孩子馬上道歉。

有時孩子會回答:「我剛剛不小心的。」阿鎧老師說,其實不小心這句話就包含道歉的意味,大人不必刻意要求孩子一定要說:「對不起」、「我錯了」等道歉話語,重點應該擺在孩子發現自己做錯事後的「彌補行為」,才是避免孩子下次再做錯的重要關鍵。

 

● 家長平時要以身作則

平時家長的身教,就是孩子學習的榜樣。家長應該建立做錯事情要道歉的氛圍,比如:「對不起,媽媽不小心把杯子打破了!」「抱歉抱歉,爸爸忘記收衣服了。」或者是「爸爸錯了,沒有做好垃圾分類。」爸媽要習慣將道歉話語掛在嘴邊,並明確的將怎麼樣的行為是錯的,也一併講出來。

接著,讓孩子看到當家長做錯事時,該怎麼彌補過錯的表現。比如讓孩子知道,媽媽打破杯子要拿掃把自己掃一掃,用報紙包起來以免割傷手;爸爸以身作則將垃圾逐一的分類好,這樣孩子才能明確知道,哪些事情是錯的,發現自己做錯時,正確的彌補方式為何,才能避免下次再犯同樣的錯。

 

● 切忌落井下石 

尤其是亞洲家長,孩子做錯事情時,特別容易落井下石,阿鎧老師說,其實犯錯的孩子比誰都更不喜歡自己,他們內心裡責罵自己的聲音絕對不輸旁人,如果旁人再一味的責難落井下石,只是讓孩子更失去自尊!家長要記得,孩子犯錯了,重要的不是處罰也不是認錯,而是理解他們犯錯的原因,並協助改過,避免下次再犯。

以下,阿鎧老師列出孩子犯錯時,家長最常見的錯誤做法,如果你是這樣的家長,就趁早改正吧!

 

 

● 讚美孩子 加深孩子對彌補錯誤的體認

只要孩子願意彌補錯誤,其實家長不必太在意孩子是否有道歉的儀式性行為。最後,要記得喔!當孩子願意改正,大人可別忘了大大的讚美孩子,告訴他:「妳好棒!」加深孩子對於彌補錯誤的體認,孩子得到正向回饋,願意繼續這樣做的慾望就會變大。

 

教養孩子從了解孩子開始

〉〉掌握自己的情緒 才能輕鬆教出孩子高 EQ

〉〉讓孩子有好人緣,人際力養成法:學會尊重孩子的成長

〉〉淡定的教養,一流的孩子:心靈成長比學前教育更重要

 

 

撰文:優活健康網-陳詩婷

本文轉載自 uho優活健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