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對謊言的態度影響深刻,深深影響到成年的我們與伴侶之間的互動,當探歸背後的原因時,會發現其實是因為「不信任」。

我們不信任對方有面對真實的能力,源自自己缺乏面對真實的能力的投射,因此我們只好對彼此撒謊⋯⋯

「你再不聽話,警察就會把你抓走了!」「你飯吃不完,雷公就會用雷劈你了!」這些話語都是父母習慣用來哄騙孩子,希望孩子表現符合自己期待所說的。很明顯的,父母在使用謊言,縱使以大多數人的角度看起來無傷大雅,不過是要讓孩子更「乖」罷了。

然而,這樣對待「無傷大雅謊言」的態度,正是使孩子學習到其實為了達到目的,使用謊言也是可以被允許的。當我們詢問父母對孩子撒謊的看法是正面還是負面時,絕大多數父母是不願意孩子學習使用謊言的,甚至有些父母認為孩子對自己撒謊是不可容忍的。

然而,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為人父母的人們,有多少人慣常使用謊言來面對孩子呢?我們使用謊言,但卻不允許孩子撒謊,這樣的內外衝突,不可謂不大呀!


圖片|Photo by yongshan on PIXTA

研究顯示父母對孩子的說謊越頻繁,孩子長大越常對父母撒謊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在 2019 年有個發表在〈實驗兒童心理學雜誌〉中,關於親子關係間謊言的研究,研究顯示雖然父母的謊言在短時間內可以讓孩子聽從自己的指示,但是孩子長大後,父母謊言帶來的負面影響卻不會消失。

研究中有三百多位年輕人,實驗設計詢問他們在孩提時期是否父母會對他們撒謊,以及他們現在對父母的撒謊程度,最後是他們在成年後適應各種人生挑戰的能力。

研究結果顯示,小時候被父母欺騙的次數與成年後對父母說謊的可能性是有正向關聯的。而結果還發現,那些時常被父母欺騙的孩子,在成年後面對人生較容易有心理上的困難與障礙的產生。這些困難包括破壞性活動、行為問題、罪惡感、羞恥感、自我中心和強烈的控制欲。

研究主持教授,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社會科學學院的助理教授 Setoh Peipei 表示,如果父母總是倡議「誠實是最好的」,但是父母又會通過說謊來表現不誠實,這就會使孩子接收到矛盾的訊息。最終孩子對父母的信任感減少了,並使孩子學習到說謊的行為,因為父母是如此放縱地使用謊言的。

家長若是意識到這樣潛在的影響,並考慮用其他方式代替說謊,例如,去承認孩子的感受,提供信息以便讓孩子知道自己被父母期待怎麼做,也提供共同討論問題的選擇,以激發孩子自主的誠實行為。

另一個有待深入研究的部分是父母的謊言的目標性質。Setoh 認為,相比那些讓孩子順從的謊言相比(例如家裡沒糖果可以給你了),父母用來維護自己權力的謊言(例如不守規矩,就把你扔進海裡餵魚),更可能在孩子成年後造成更大的適應不良。

權威會對幼小的人們造成一種心理創傷,可能會破壞兒童的自主意識,並傳達出矛盾的拒絕感,最後造成孩子的情緒障礙。


圖片|Photo by Caleb Woods on Unsplash

說謊是源自於不信任對方有能力面對真相

我們不信任對方有面對真實的能力,源自自己缺乏面對真實的能力的投射,因此我們只好投彼此所好,對彼此撒謊。

然而,我們可以看到這些謊言的背後,都有許多「不信任」,父母不信任孩子可以在面對真實時,整理自己的情緒而理解自己的期望,所以慣性使用看似荒謬但對孩子來說更為嚴厲絕望的謊言來達到目的。

反之,孩子長大後,也不信任父母可以在面對真實時,可以整理自己的情緒而理解自己的期望,也慣性使用謊言來掩蓋彼此感到敏感、禁忌以及認為不可調和的領域。

當父母對孩子逐漸養成的說謊習性匪夷所思時,或許可以回頭檢視自己日常是否總是做著許多自認「無傷大雅」的謊言,例如面對孩子性啟蒙的慌張、孩子渴望更多了解家庭的真相(父母失和、離婚、家族糾紛)時,是否總是帶著「孩子勢必無法理解」的動機去給出一個個謊言呢?

背後無盡的不信任,實際上早已在孩子心中潛移默化了。孩子反過來不信任父母可以接納自己真實的樣子,更多想要討好或是矇騙父母,扮演父母期待或是假裝是父母期待的樣子,因此說謊成了一種順勢的選擇。

你會喜歡:「別當乖孩子,當個懂得愛的人」沒有人真正教會我們,如何成為一個成熟的大人


圖片|Photo by Sarah Mak on Unsplash

對伴侶也會說謊,因為我們沒有耐心表達自己

伴侶間也難以全然坦承,源自我們彼此都沒有能力接受真實,也沒有耐心表達自己感受以及聆聽他人感受。

在社會中,鮮少看到充滿真實對話的家庭,家庭中總瀰漫著表面的和諧,而這些表面的和諧往往是用不真誠構築起來的,不去碰觸敏感但真實的話題,便不會破壞和諧。有人會說,縱使有這樣的原生家庭,我們在自己伴侶關係中時,還是可以做到真誠不欺瞞的。

但,或許我們對自己在尚未處理原生家庭議題時的經營關係能力過於高估,我們默默地承襲了家庭中的模式,縱使我們再討厭父母對我們做的一切,在我們真實面對、處理那些棘手的議題前,我們都會無意識地把自己厭惡的模式無意識帶入各種關係中。

我們能不能接受伴侶可能對其他人有情慾、感情或欣賞呢?我們能不能接受伴侶決定把隱藏已久的秘密說出來呢?我們能不能接受對方在生活的起起落落中感到對彼此失去熱情呢?(可能只是暫時的)我們能不能接受伴侶遇到重大的變故時我們還願意陪伴在身旁呢?(被裁員、重大疾病、面臨意外)我們能不能在伴侶擁有脆弱感受時承接得住呢?我們能不能接受伴侶表達有些需求自己滿足不了對方而接受對方有拓展新生活圈的需求呢?

以上的問題,是每個人都有可能面臨的,然而以上問題,若你的答案大多是否定的,那你的伴侶可能是可以敏銳地感受到你有許多「真相」是不能接受的,因此伴侶在關係中是會時常撒謊的。

反之,你選擇的伴侶,面對相同的問題,是大概率不能接受你可能擁有的「真相」,畢竟一段關係,雙方的心理動力是互相影響而形成關係中的互動模式的,鮮少有一段關係是一方非常袒露,另一方是非常多隱瞞的。這樣的關係,也就會形成前面提到表面和諧的關係,充滿不能被談論的秘密,彼此實質上是陌生的、不親密的。

推薦閱讀:何謂和諧、真實的親密關係?不犧牲、不委屈、不欺瞞的健康平衡關係

我們的態度迫使我們一直說謊

無需強迫自己面對真相,但是我們不得不面對我們的態度鼓吹了謊言這個事實。

人生變化無常,伴侶(或是孩子、父母)是可能持續不斷在變動的,會不斷生成新事件、新感受,許多事實可能很殘酷,但卻是我們遲早需要面對的。謊言可以暫時蓋住潘朵拉的盒子,但也同時切斷我們在關係中真實親密的可能性。

我們可以不接受許多真相,這是十分合理的,也同時是我們每個人的選擇權利(選擇不接受),但與此同時,我們是否也可以意識到,各種關係的謊言,也都建立在這些「許多不能接受的真相」上呢?

我們對真相的態度,決定了我們身邊會充斥多少謊言,社會對待真相的態度,也決定了社會大環境中使用謊言的頻率。

下一次,當我們感嘆孩子、伴侶為什麼對自己充滿了謊言時,不妨先回首看看自己是否有接納對方真實樣子的能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