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停下來想想,你有無時無刻「活在當下」嗎?你是否常常煩憂過去發生的事、擔心未來可能遇見困難?是否也因此錯過許多眼前的美好?現在,讓我們試著把專注力放在「當下」。

二〇一〇年,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MoMA)舉辦了一場特別的展覽,名為「藝術家在場」(The Artist Is Present)。

這場展覽是為了回顧瑪莉娜.阿布拉莫維奇(Marina Abramović)四十年的創作生涯,光是名稱便已預示這是場不同凡響的演出。想當然耳,瑪莉娜會以某種方式在場。

不過,沒有人認為她真的會全程在場。

畢竟,怎麼可能有人能在椅子上坐七十九天,總計七百五十個小時,與一千五百四十五個陌生人四目相對,卻全程靜默,保持不動,從頭到尾不分神,甚至不去洗手間,而且沒有助手?她真的想做這種事?她做得到嗎?

有人去問她的前男友兼搭檔烏雷(Ulay):她真的會這樣做嗎?他說:「我對此沒有任何想法,有的只是敬佩。」

這場演出簡單直白:六十三歲的瑪莉娜編起長髮,披到肩上,走進空盪的展間,坐上一張硬梆梆的木頭椅,凝視坐在對面的人,如此而已。前後將近三個月的時間,她與一個又一個參觀者對望,一個鐘頭又一個鐘頭,一天又是一天。每次對視結束,她總垂下目光,集中精神,再重新凝視下一張臉。

瑪莉娜說這場演出的主旨是:「清空自己,讓自己能切切實實在場,在此時此地,在當下。」


圖片|The Artist is Present.

「在當下」真的那麼難嗎?有什麼大不了的?

與她對望過的觀眾,絕不會問這種問題。對有幸親身體驗這場演出的人來說,這簡直有如宗教經驗。

見到一個人全然活在當下已屬難得;感受到對方全神貫注於你,把精神全都放在你身上,彷彿世上再也沒有比這更重要的事,更是稀罕;何況她這麼專注,維持了這麼久。

很多觀眾掉下眼淚。每個都說,排隊幾個小時是值得的。那就像看著某種鏡子,從中第一次感受自己的生命。

請想想看:只要瑪莉娜稍微閃神,只要她開始發呆,坐她對面的人馬上感覺得出她心不在焉。要是她心思放得太緩,身體放得太鬆,她可能會睡著。

延伸閱讀:你都沒在聽!有沒有用心傾聽,對方都知道

如果她不抵抗常人皆有的生理感覺——飢餓、不適、痠痛、想上洗手間等等——她不可能不動或起身。而她一旦開始想還要演出多久,時間會緩慢到難以忍受。

可是,她以僧侶般的自律、戰士般的力量,摒除所有雜念,心無旁騖地活在此時此刻。她必須凝神當下,她必須全心關注與她面對面的人,而對方分享的經驗,必須是她此刻最在意的事。

「大家不懂:最難做的事其實是幾乎不算回事的事。」阿布拉莫維奇談這場演出時說:「這需要你完全投入⋯⋯你無可逃避,只能倚靠自己。」

活在當下需要我們全力以赴,絕非不算回事。相反地,這也許是世上最困難的事。

站上講臺準備演講的時候,我們的心思往往不在眼前的任務,而在聽眾對我們的觀感。

這怎麼可能不影響我們的表現呢?面對危機時也是一樣,我們想個不停的往往不是怎麼處理,而是「怎麼這麼不合理」、「為什麼老是發生這種鳥事」、「怎麼可能行不通」,在我們最需要穩定情緒、專注心神的時候,為什麼我們老是在不必要的地方發洩情緒、虛擲精神?

即使夜深人靜,我們想的還是哪些地方需要改進。就算美景當前,我們想到的不是好好欣賞,而是趕快把它拍下來。

我們不在當下⋯⋯所以我們不斷錯過。錯過生命。錯過展現自己最好的一面。錯過看見眼前的東西。

同場加映:真正的做自己,是拿掉社會角色與職場頭銜,還知道自己是誰

很多排隊想看瑪莉娜演出的人,也流露出這種傾向。大門一開,他們就忙不迭地直奔瑪莉娜的展間,匆匆略過她創作生涯中同樣令人驚豔的其他作品,只因為他們想盡快看見「最特別的」那個。

排隊的時候,他們從頭到尾躁動不安,不斷聊天,設法消磨時間。有的人開始打盹,靠在彼此身上。有的人拿出手機看看,放回去⋯⋯再拿出來。

有的人開始計劃輪到自己時要做什麼,天馬行空地想到時候會是什麼場面。有些人偷偷盤算耍些小噱頭,巴望自己能紅個十五秒鐘。

在這段時間,他們錯過了多少平凡的驚喜?

這讓你不得不好奇:在他們體驗過瑪莉娜的演出、見識過真正活在當下之後,在他們感到心靈得到昇華、步出美術館之後,回到紐約街頭的他們,是否能重新感受這座都市叢林的活力?

或者更可能是這樣:他們馬上陷入忙碌的生活,變回那個滿是分心、焦慮、幻想、不安和自負的自己?簡單來說:他們會不會變回大家平常大多數時候的樣子?

我們往往沒有活在此刻。事實上,我們經常巴不得擺脫當下,用思緒、忙碌、聊天、擔憂、回憶、期望等來塞滿它。為了讓自己不感無聊,我們甘願花幾萬塊錢買支手機擺在口袋。我們報名參加一大堆活動、給自己攬一堆事、拚命賺錢或追求成就,天真地以為這樣就能得到幸福。

托爾斯泰(Tolstoy)悟出過一件事:愛不可能存在於未來,只有當下的愛是真實的愛。仔細想想,你會發現這個道理幾乎適用一切,我們想的、做的和感受到的基本上都是如此。

在最重要的比賽裡,最好的運動員一定全然活在當下。心身合一,化入此刻。

切記:成就、條理、慧見、幸福和平靜都不在未來,它們只在此刻。


圖片|Photo by nine koepfer on Unsplash

你會喜歡:「早知道就該那樣⋯⋯」5 個放過自己的冥想練習:關注自己、接納情緒

「此刻」指的不是一刻鐘或九百秒。真正的此刻是我們選擇存在的當下,不戀過去,不貪未來。真正的此刻有多長,取決於我們能不念往事、不憂未來或不盼他日多久。此刻可以是幾分鐘,也可以是一個早上,甚至是一年―只要你能活在當下那麼久。

如作家蘿拉.英格斯.懷德(Laura Ingalls Wilder)所說:現在就是現在。它絕不會變成別的東西。牢牢抓住它!

面對困境或機會的時候,哪個人本事大到能漫不經心隨意回應?哪種交情深厚到經得起相處時心不在焉的考驗?誰敢篤定一定有下次,所以這次可以放心大膽錯過?我們在後悔過去和擔憂未來上浪費的精力愈少,就有愈多精力能用在眼前的事。

我們要學著像藝術家一樣看世界:在別的人對周遭事物視若無睹時,藝術家真的在看。他們全神貫注,諦觀禽鳥飛的方式、陌生人拿叉子的方式,還有母親凝視孩子的方式。他們不罣礙明天,只深思如何捕捉和傳遞這份經驗。

藝術家活在當下。是這份沉靜造就他們的才華。

此刻經驗的當下是禮贈(所以「Present」既指「當下」,也指「禮物」)。即使當下如千斤重擔,不堪負荷,我們也只有這個當下。所以,就讓我們培養安住當下的能力,以我們擁有的一切,感激當下的豐美。

別因為此刻跟你期待的不完全一樣,就嫌它艱苦或無聊,逕自逃避。別因為你不安或羞怯,就虛擲美好的此刻。盡你所能運用你的遭遇,活出生命所有可能。這就是卓越,這就是當下的潛能。

禪修時,師父總教弟子把注意力集中在呼吸。吸,吐。吸,吐。在運動場上,教練也總強調「過程」(Process)——這場比賽,這次訓練,這個動作。這不只是因為當下極其重要,也是因為要是你心不在焉,你絕對無法表現出最好的一面。

設法讓自己活在當下,能讓我們過得更好。耶穌要門徒別為明天憂慮,一天的難處一天當就夠了。換個方式說就是:你們現在已經有很多事該做了。

把注意力放在它上頭,不論它多小或多不重要。展現出你現在能展現的最好一面。別理會閒言閒語。別拖延,別把事情不必要地複雜化。專注此刻,完全投入。

活在當下。

就算你以前做不到,也沒關係。

這正是當下的美妙之處——它會不斷出現,讓你再試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