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當我們跟另一半表達情緒,卻收不到我們想要的效果時,我們會感到失落?討拍失敗給我們帶來的三個啟示。

淡定先生一直是一個沒什麼情緒的人,剛剛開始交往時,我們的對話常常是這樣。

「你知道嗎?我今天得到了一個大獎!」「喔。」
「我跟你說!我真的不敢相信,原來他經歷過那些低潮。」「噢。」
「我好難過,我今天的工作搞砸了。」「嗯。」

想當然耳,前面的話是我說的,後面的回應是他給的。一直以來,他不只是自己在自己的生活中沒什麼情緒,對於情緒化的我,往往也是淡定以對。

如果要給他一個綽號,「淡定先生」應該是再適合不過的了。對於相當情緒化的我來說,就算是不那麼與自己切身相關的人事物,我也很容易有情緒反應,更遑論如果是跟自己有關的人事物。因為外界的刺激而產生大量情緒,是我的日常。

但在淡定先生身上,這樣的情緒反應公式好像不成立,不管什麼事情出現,他好像都沒什麼情緒。認識四年、交往兩年半,他幾乎沒有展現過「極端快樂」、「悲傷」、「生氣」、「焦慮」、「不安」等等情緒。

我剛開始常常會因為他的沒有情緒而很有情緒(笑)。畢竟當我哭得一把鼻涕一把眼淚時,對方卻沒有跟著一起悲傷,一開始會讓我感覺自己好像沒有被同理,或是對方不夠在意我。而我的這種解讀,其實一度差點把關係推到斷裂的邊界。

大概是交往前兩個月,當我某次哭著在電話中跟淡定先生說了我感到的痛苦,淡定先生卻沒有一樣感到痛苦時,我曾經很憤怒地跟淡定先生說:「根本不關心我是不是難過!你是不是一點都不在乎我?」

聽到這段話以後,淡定先生好像有些不自在,但是依舊一句話都沒說。接著我就崩潰了,憤怒地把電話掛了。那天掛掉電話後,我們足足有一整天沒有跟對方講話。

在冷戰的那一天,我想了很多關於我的憤怒是怎麼來的。我發現我的憤怒來自於我期待對方要用我想像的方式安慰我,而當對方不是這麼做的時候,我就認為那不是一種「愛」。

從頭到尾,我都沒有試著去觀察與同理他的行為。但是,我對於與伴侶的相處想像應該是這樣嗎?好像不是。

於是,我開始慢慢回憶他曾經跟我有的對話,我記得當我與他分享我因工作而得到了某一個大獎時,他也是淡然回應。所以,他並不是特別對我的悲傷無感,而是對我所有激烈起伏的情緒都是如此淡然。

那對他來說,到底什麼是愛呢?我想是陪伴。


圖片|Photo by Oleg Ivanov on Unsplash

不論我多生氣、多悲傷、多開心、多焦慮,他做得最多的就是陪伴。當我得了一個國際獎項的肯定,我會像是小孩子一樣,向他展示那個獎項有多難得到,期待他告訴我說我有多棒時,而他只是沒什麼情緒地陪著我。

我不甘心,跟他說這個獎真的很難得到,想要他肯定我。而那天,他是這樣跟我說的:

「你做你的工作,並不是因為為了這個獎才去做吧?」
「是沒錯啦。」
「做你覺得對的事,不管有沒有得獎,你都該繼續這樣選擇你的人生。」

永遠都堅持去做對的事,而不只是做會得到掌聲的事。

淡定先生從來不只是說說,他面對自己的人生也總是如此。聽到他很淡然地提醒了我什麼才是人生重要的事,我真的有點被醍醐罐頂的感覺。

從小,我太習慣去做別人說「很棒」的事,我也習慣了在我達成某個成就後,去爭取別人說我很棒的回饋。而這樣的習慣,確實會影響我是否能堅持去做「我覺得對的事」。畢竟有時候對的事,不是每個人都會覺得是很棒的事。

又或者是我去做我認為對的事,我做得並不好,於是不會有人肯定我。但是淡定先生提醒我的是,無論我做的事情在別人眼中是好棒棒或很糟糕,當我覺得這是對的事,我就該堅持做我自己的選擇。

淡定先生不會因為我得獎而特別高興,正好是我的練習機會,練習不要把「獲得別人肯定」當成我做一件事的內在動力。他的淡定特質,此時正好成為我成長的最好機會。

同場加映:我愛我是我 | 《冰雪奇緣》Elsa 成長三部曲:認真探尋,才找得到你的秘境

思緒回到我悲傷的場景,在淡定先生的世界裡,他不容易產生情緒。但是讓人驚艷的是,他也極少批評與他習慣不同的我。

當我哭得亂七八糟時,他不會跟我說「你幹嘛哭」,也不會跟我說「不要再哭了」。他會陪著我,等我哭到我自己覺得差不多的時候,他才會去做他自己的事。

這樣的陪伴,其實也從來不理所當然。我想起他曾經說他是一個很懶得跟人互動的人,要他能夠跟一個人互動三天不感到疲倦是很難的。而事實上他陪過我走過好多好多日子,這樣的陪伴,不是愛又是什麼呢?

每個人都不同,我們自然而然擁抱別人的方式不同,回應他人情緒的方式自然也不同。

我們可以學著去用對方需要的方式去愛對方,但也不應該理所當然把我們不熟悉的回應方式當成不愛的解釋。

當我想起我曾為他的淡然特質而有成長,又能夠慢慢從他的視角中看到他付出的愛,我的憤怒情緒也開始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為我自己情緒失控而有的抱歉。於是,冷戰後的一天,我傳訊息告訴他我的抱歉,以及我愛他。

「我很抱歉我那天情緒失控,我很愛你。」我鼓起勇氣道歉。

「It's ok,沒事的。」他沒有冷戰後想要讓我覺得難堪的情緒,有的是從不變的淡然,而這一場因為情緒而出現的暴風雨也就這樣結束了。

推薦閱讀:與伴侶/同事/家人意見衝突即將吵架,該怎麼溝通?從「情緒性語言」到「接受性語言」

面對這次討拍失敗而產生的情緒,我有三點反思學習:

1. 情緒化或是淡然都是正常的——每一個人的情緒反應都不一樣,接納自己與他人有不同的情緒反應。

2. 討拍不是不能做,但是不拍拍的人並不總是不愛你——看見不同形式的愛與關心,可以讓你從討拍失敗的失落感中走出。

3. 要化解失落或憤怒的情緒需要我們去看見自己內在更深的需求——找到並滿足我們內在更深層的需要,其實失落與憤怒自然會漸漸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