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成為母親之後,突如其來對於孩子的責任,對未來的規劃,對現實經濟的壓力,雜沓而至,這些生活中所面對的情況,形成一個強大的壓力,壓得女性喘不過氣來。產後憂鬱是生產後的女性常出現的徵狀,這篇文章要跟你聊聊這個常被人們忽略卻深深影響新手媽媽的心理疾患。

在小嬰兒還沒出生前,準媽咪編織著孩子出生以後的夢,帶孩子去野餐、上郊外走走、舉辦孩子的彌月派對等等。等到小孩出生以後,才發現現實生活遠不如當初想像的美好,新手媽咪疲憊地應付新生兒,有的時候一天下來,連睡衣都沒換,更別提準備尿布包、上街玩耍。

當媽咪發現產後生活一片混亂,加上睡眠不足,缺乏休息,導致心情欠佳、脾氣暴躁,這都是正常的。但是如果經過了好幾個禮拜,負面的情緒仍然揮之不去,就要小心自己罹患了產後憂鬱症。

同場加映:走過被霸凌與憂鬱症:歐陽靖重生的第一個人生馬拉松


在美國,平均每五個媽咪裡就有一位罹患產後憂鬱症(post-partum depression,簡稱PPD)。我在產後第六週到醫院複診,婦產科醫生除了關切我的身體恢復情況,也花了不少時間和我談談產後的心情轉折,我還填寫了一份問卷,裡頭的問題都是有關產後的心理狀態。

「健康」並不只意謂健全的生理機能,也包含正面的心理狀態,媽咪除了要確保自己身體健康,也要保持心情愉快,只有在身心俱佳的狀態之下,才能給嬰兒最好的照料。

在孩子出生以前,孕媽咪是大家呵護的對象,我懷孕的時候,每個朋友遇到我的第一個問題就是:「妳覺得如何?(How do you feel?)」敝人受寵若驚,這輩子從來沒有這麼多人在乎我的感受。孩子出生以後,親朋好友見到我就問:「嬰兒好嗎?(How is the baby?)」相形之下,我的感受變得無足輕重。

相信不少媽咪也曾感受過產前、產後的「差別待遇」。儘管週遭的人把注意力都轉移到嬰兒身上,媽咪們可千萬不能忽略自己的感受。如果妳感到鬱悶,要靜下來傾聽自己的聲音,整理自己的思緒,問自己需要什麼樣的協助,是需要人幫忙處理家務、顧小孩,還是需要聆聽的對象。

推薦閱讀:有點煩,有點悶?22首幫你找回快樂的歌單

如果妳覺得需要幫忙,就找家人、朋友幫忙看孩子幾個小時,即便是抽空好好洗個熱水澡,或是上美容院洗髮也好。孩子睡的時候,妳也跟著休息,確保自己獲得足夠的睡眠。飲食也很重要,不要忙著照顧孩子,自己忘了吃飯。

孕媽咪可以在懷孕的時候先煮一些菜,冰凍起來。像是我懷孕的時候就先煮了一大鍋紅燒獅子頭,一包一包冰凍起來,等到孩子出生之後,分身乏術的時候,一次解凍一包,晚餐就有著落。

出去走動也是改善負面情緒的良方。媽咪們可能覺得換衣服、把孩子放上娃娃車、準備尿布包很費事,但是一整天穿著睡衣窩在家裡可是一點好處也沒有。出去散散步,或是約姐妹淘喝茶聊天也不錯。在美國,醫生建議罹患產後憂鬱症的患者尋求心理諮詢,在台灣這樣的風氣不普遍,但是多結交一些有小孩子的女性朋友(美國人稱之為 mommy friends)是很有幫助的。

我從老大兩個月大的時候,就開始帶他參加一些課程,認識了不少 mommy friends ,我們的孩子年齡都差不多,一路上一起分享喜悅、分擔憂愁。我們組成媽咪智囊團,彼此分享育兒的小撇步,或是新發現的好產品,互相扶持比在家裡孤軍奮戰好多了!

推薦閱讀:《佩甄懷孕育兒快樂經》育兒手忙腳亂

這篇文章底下列出產後憂鬱症的症狀,媽咪如果發現自己有這些症狀,要正視這個問題。患者要瞭解罹患產後憂鬱症不是過錯,因此不需要有罪惡感,這並不代表患者不具備照顧自己和嬰兒的能力。產後憂鬱症只是暫時的,患者要認知自己的負面情緒,並且尋求支持與協助。跨出產後憂鬱的第一步,就是肯定自己,只要妳盡心盡力地扮演妳的角色,妳就是最出色的媽咪!

產後心情欠佳

通常在嬰兒出生後,短期之內,媽咪可能因為賀爾蒙分泌的影響變得比較情緒化,常見的症狀如下:


·   情緒起伏不定
·   健忘
·   疲勞
·   沒耐心
·   沒有理由而哭泣
·   容易被激怒

產後憂鬱症

在嬰兒出生後第一年裡,媽咪罹患的憂鬱症,常見症狀如下:


·   失眠
·   食慾不振
·   感到無助以及罪惡
·   無法專心
·   遠離家人及朋友
·   對嬰兒有負面的感覺
·   無法照顧自己及嬰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