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是伴侶,價值觀也會相左,而這一點具體地體現在金錢的運用上。該如何避免衝突、同時使自己經濟獨立呢?

文|小妮子

婚後的開銷如何分配成為一個熱門的話題,然而在每段關係中太多變因,當金錢遇上愛情、婚姻總是能讓問題變得更加複雜。即便面對愛裡面的關係,都不應該將財務安全依賴於相對脆弱的感情上。


圖片|來源

難以同步的金錢觀 成為關係裡的毒藥

友人 A 從小看到父母因為錢而爭吵,要支付小孩教育經費、家用,需要用錢時總能吵上一架,童年陰影使然,長大以後,她對於與另一半建立家庭有著憧憬,其中在交往階段時,也和另一半協商,未來財務分配要以完全共同財產模式經營,這樣似乎對她來說更有安全感。可是問題來了,兩人身處在不同產業、不同年資,薪水、工作環境都有著相當落差,即便你們認為價值觀已經磨合的相當接近,經常在遇上與「錢」有關的問題就需要展開激烈的溝通,在金錢價值上還是很難完全同步。

舉個例子,以前學生時代打工,假設月薪為 15000 元 ,看到一台筆記型電腦約莫 16000 元, 你會覺得貴還是便宜呢?其實以筆記型電腦來說已是非常初階等級的,但是因為佔用的金額超過一整個月的薪水,你可能會覺得非常貴。然而出社會後,隨著薪水增加,薪資所得成長到每月三至五萬,這時後一台16000 元的筆電好像不是太貴的消費,就算買了僅是花掉不到一半的月薪,或只是存款中的尾數。

顯然地,隨著薪資收入不同,光是個人就對商品會有不同的衡量標準,而在雙方薪資水準不同的情況下,伴隨著興趣、喜好不同,要期待另一半能對所有的花費保有相同衡量價值是相當困難的。

也許你會說,結婚後兩人不是就應該要建立更緊密的溝通橋樑,在花費以前兩人只要共同討論就好不是嗎?然而,由於個人興趣喜好是很難在短時間建立的,且兩人在固定開銷上可能本身就有落差,像是給父母的孝親費、個人學貸、信貸等固定支出。

推薦閱讀:談「錢」會不會消耗感情?情侶間的金錢關係學

記得在結婚前聽過不少案例,許多傳統觀念根深蒂固的長輩都有著一家之主必須負擔家庭大部分開銷的觀念,每月拿出固定的「家用」作為家用支出,若是沒有照辦似乎就落為沒有責任感的評價,然而這樣的想法對女性來說是非常難為情的,就算結婚同樣在職場上獲得工作成就、具備賺錢的能力,那究竟為何無法一起負擔呢?

女性在婚前養成理財習慣,培養經濟獨立,在結婚前雙方可以先對家庭財務進行初步討論,仍可維持各自經濟獨立,結婚後面臨家庭固定開銷,同時也能為雙方共同目標努力,如出國旅行、買房、未來孩子教育經費等等,透過共同儲蓄,朝更遠的目標邁進。


圖片|來源

與伴侶實現長期目標 同時維持各自經濟獨立

身為女性同樣可以為家庭負擔經濟,而其餘的私人財產可以保有自由度,為自己儲蓄用來投資、培養興趣、作為夢想基金或是退休金都可掌握在自己手裡,而在保持經濟獨立又要與伴侶實現共同目標該怎麼平衡呢?

在兩方薪水差距較大時,可以協調每個月放入共同帳戶的金額,像是提撥雙方薪水的 30%、40% 、50 %,根據每個時期不同的目標,在實行一段時間後,雙方共同檢視支出的多寡,進行階段性調整,可分為兩個帳戶,一個專門作為儲蓄、一個直接用來支付家庭開銷,需要繳費時只要將錢從該帳戶轉出或自動扣款,遇上需要繳費時也不需要額外動用到雙方個人帳戶,省去許多麻煩。

有些家庭會以款項分配,水電、瓦斯、電話、雜支、伙食等由雙方認領,而透過共同帳戶繳費還有一個好處,在資源共享的情況下能盡可能不去浪費,之前我們在情侶 AA 制的情況文章中討論過,如果實行這餐我付下餐你請,就如同款項認領容易形成共有財悲劇,也會成為讓雙方爭吵的導火線,在餐廳吃飯最多就是不知不覺吃下比平常還多的食物,在家庭開銷可能無形中產生資源浪費而不自知。

推薦閱讀:戀愛經濟學:「這餐你請,下餐我出」背後的隱形成本

除了日常的開銷,其他需要為家裡添購新的設備,或是出遊、娛樂花費,需要由公基金支出的,各自提出來討論,如果經討論後,是個人使用時間較多,另一方幾乎不會使用到,那再由私人帳戶支出也不是問題。

婚前婚後 做個經濟獨立女性擁有幸福的能力

財富管理公司 Netwealth 的研究顯示,五分之二的離婚女性對於在關係中未能保持財務獨立感到遺憾。近三分之一的人由於無法準確掌握家庭總財富,在離婚時可能會在財務上處於弱勢,Netwealth 執行長夏洛特.蘭瑟姆(Charlotte Ransom)認為:「離婚對女性除了嚴重的情緒消耗外,這在經濟上也可能造成嚴重影響,尤其是在退休前景方面。」

對於女性而言,無論已婚、單身、分居、離婚或成為單親媽媽,在經濟上都非常重要。不僅是要養成將每月薪資存下的習慣,管理日常支出還要分析未來可能的大筆花費,房貸、車貸、孩子的教育基金,甚至是創業與合夥人的資金等等。

同場加映:20 幾歲就該懂的事:練習合理利用和支配每一分錢

女人結婚前、結婚後女性都應該保有經濟獨立,能夠自給自足在婚姻中擁有話語權,保持實現夢想的能力,這些都不會因為結婚就必須犧牲 ,一位能在經濟上獨立,履行家庭責任的女人也能間接告訴孩子,女性不因為社會結構與性別刻板印象該受到不平等的待遇,仍然可以擁有讓自己幸福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