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熱情固然是件好事,但能不能成功,天分還是占一大部分。因此,追求熱情的同時,有必要思考自己的天職。

文|軒言文創 SoundShine

這年頭,大力鼓吹年輕人去「跟隨自己的熱情」(follow your passion),是個非常不負責任的行為。

等等,先別急。我們不是全面反對這句話,而是單單這個建議省略太多過程,已經誤導許多人的想法。

「跟隨你的熱情!」鼓勵年輕人喜歡什麼事情就去做。這想法聽起來很迷人,對吧?但這其中卻包藏幾個隱憂。

比方說,你的熱情可能是一時的。


圖片|來源

也許你就遇過這樣的朋友,今年說他想考瑜伽教授資格,但一年後遇到他已經放棄瑜伽教師的目標、正準備考廚師,因為他覺得自己鍾情的應該不是瑜伽而是做菜。

其實當我們人生經歷不多的時候,就很容易將一時的喜歡誤以為是「真正的熱情」。

另一個容易讓人忽略的盲點是:你可能沒有發展那項熱情的天份。

每一年有多少人以歌唱為志業、投入各大歌唱比賽。樂團組了又散、散了又組。

一年一年過去,你需要停下腳步、檢視現況。倘若仔細回想,在你奮鬥的幾年內,都沒有人真心稱讚過你的歌聲或音樂,這極可能代表音樂不是你擅長的領域。而反覆挫折下,有一天你對歌唱的熱誠也許會逐漸被消磨殆盡

但追求熱情錯了嗎?難不成我們應該放棄熱愛的事物、麻木過一生嗎?

不,「跟隨熱情」這個建議有很好的一面。有熱情,你會更願意花時間、花更多心力克服眼前困難。有熱情你才能在每天早上迫不急待跳下床、滿心期待地展開新的一天。

不過,用熱情當作是否投身某個領域的唯一判斷標準,會產生很大的盲點、甚至讓你錯過沿路的可能性。比如:公司部門突然需要人翻譯一些英文文件,你和同事都興趣缺缺,但最後翻譯工作落到你的頭上。

你本來以為自己對翻譯完全沒興趣,但你翻譯速度快且語意精準,老闆越來越信任你、對你讚譽有加。有了成就感,漸漸的你也開始期待可以做更多翻譯工作。由此可知,熱誠也是可以被培養的。

相較之下,同事就錯失了一個探索自己可能性的機會。

因此,比起熱情,我們更亟需的是辨識出我們真正的天職(calling)。

推薦閱讀:覺得迷惘?TED talk 演講:三步驟,教你挑選真正熱愛的工作

StoryCorps 創辦人 Dave Isay 是 2015 年 TED 大獎得主,他的公司 StoryCorps 網站透過個人口述的方式,蒐集了上萬則故事。而他則從這巨大的故事資料庫中,分析那些發現自己天職的故事,並萃取出三個天職要素:

「一個人生命的天職需要滿足三個要素:一、你擅長的事;二、讓你覺得被重視、感謝;三、相信你在做的事能幫助到別人。」

這個結論正是一個能協助你辨認出自己人生使命的迷途指南。

圖片|來源

首先,你擅長的事,也就是你的能力所在。

當你擅長某項技能後,靈活運用你的能力達成任務後,才能享受隨之而來的成就感,並從中產生熱情。如此一來,你內心的火爐才能被點燃。

再者,感覺自己有受到重視,是讓你能持續在自己的天職上努力不懈的重要反饋,也是讓你內心火爐持續運轉的燃料。

最後,這件事要能讓你相信自己在做的事情是有助於他人的。這並不是指你非得成為個拯救人命的外科醫生、或者幫助弱勢的非營利組織成員。

想想,一個讓客人感受到溫暖、備受關懷的服務生,不也是讓這個世界更美好嗎?

就這樣?三個條件這麼簡單?是的,真的就是如此。

有個年輕朋友大學主修新聞,畢業後找到第一份工作是在間平面新聞公司當記者。那兒的主編特別愛挑他稿件的毛病、嫌他標題下得不夠聳動、內文不夠刺激,稿子刪來改去,最後刊出來都是四不像。

做了半年,他開始質疑自己是否根本不適合記者工作。

但有天,我們找了間咖啡廳坐下來好好整理、分析他的職涯。談話中,漸漸釐清他非常喜愛進行人物訪談、也享受寫稿時文思泉湧的片刻,可是當時的工作總是專注在血腥、暴力的新聞,他說:「我覺得我的文字只是讓更多人對這個社會恐懼和絕望⋯⋯。」

推薦閱讀:上班上到懷疑人生,工作倦怠是一種病嗎?

最後,他決定不放棄記者這條路,只是轉換跑道到一間專做專題報導的新媒體,在那裡他的深度採訪能力備受肯定。也時常有讀者對他的文章給予正面回饋,說他寫的人物專題激勵他能更勇敢面對自己的困難。在這份工作的第二年,他也終於能自信說出記者這條路是他的天職。

「天職不僅僅是一個你找到的『標的』」,Isay 也提醒所有走在探索路上的人們:「天職常常是我們做了些困難的決定、甚至犧牲了一些事情後才能慢慢收穫的成果。它是一個探索和掙扎的過程,但絕對值得。」

假如你感覺自己做了很多努力、拐了好幾個彎,卻還沒找到自己熱衷並且可以持續的事物,先別沮喪。這都是探索自己天職歷程的一部分。

但千萬別忘記,這些掙扎是值得而且必要的。在你探索天職的英雄之旅,不妨跟著 Isay 歸納出來的三樣條件,這將是幫助你走出迷霧的人生指南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