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 多歲的傑克跟麥可,是相交 59 年的好朋友。他們從上高一的第一天就認識,在往後高中 4 年同班。畢業後雖分道揚鑣,卻持續保持聯繫,一起走過人生的高低起伏,包括工作、結婚、養育子女、喪偶等,一起從英姿煥發的小鮮肉,變成了白髮凸肚的老先生。退休後,他們每週一起吃早餐,彼此傾吐那些孩子無法理解、或無法對孩子訴說的事,像是賣掉充滿回憶的老屋、寂寞鰥夫的生活、想要再次約會的各種準備⋯⋯。

這則一甲子友誼的故事,在《華爾街日報》登出後,立刻引來網友的熱烈回響。《華爾街日報》的讀者,向來是在此討論嚴肅議題的政經界人士,這一次,他們激動的分享自己的友誼故事、還有男性也需要好朋友的渴望。

人們的刻板印象認為男性好競爭、不易示弱、男兒有淚不輕彈,不容易有密友。但在當人夫、人父的日子裡,也有無法向妻兒傾吐的事,需要有說說心事的好友。好消息是,男性的朋友來源其實很多,結交密友的關鍵很簡單⋯⋯

70 多歲的傑克跟麥可,是相交 59 年的好朋友。他們從上高一的第一天就認識,在往後高中 4 年同班。畢業後雖分道揚鑣,卻持續保持聯繫,一起走過人生的高低起伏,包括工作、結婚、養育子女、喪偶⋯⋯,一起從英姿煥發的小鮮肉,變成了白髮凸肚的老先生。

退休後,他們每週一起吃早餐,彼此傾吐那些孩子無法理解、或無法對孩子訴說的事,像是賣掉充滿回憶的老屋、寂寞鰥夫的生活、想要再次約會的各種準備⋯⋯。

這則一甲子友誼的故事,在《華爾街日報》登出後,立刻引來網友的熱烈回響。《華爾街日報》的讀者,向來是在此討論嚴肅議題的政經界人士,這一次,他們激動的分享自己的友誼故事、還有男性也需要好朋友的渴望。

男人聚集,重事不重人

的確,誰說男人就不需要好朋友?人們的刻板印象認為男性不易示弱,但不代表他們就該獨自面對各種人生境遇,甚至連說說心事的人都沒有。《華爾街日報》引述精神科醫師加費爾德((Robert Garfield)曾進行的研究,在 381 名平均 36 歲的男性中,低於 1/3 的人有可以分享深層心情的男性友人,超過 6 成表示,他們想要更深的友誼。

但男人的確比較沒有「密友」。就像我們在電視上看到的黃金女郎、慾望城市、美式主婦等影集,不同年齡層與背景的女生,都有無話不談的好友,互相支持,卻很少看到男性間這樣的題材。史丹福大學的研究發現,超過一半的女性說,在遇到嚴重的問題時,有可以密切倚靠的朋友。但在同樣的研究中,只有 44% 的男性可以找到朋友這樣支持他們。

《寂寞的美國人》(The Lonely American)作者之一的舒華茲(Richard Stanton Schwartz)告訴《華爾街日報》,這是因為女性比較願意信賴人、私下透露她們的心事,這種交誼,使得友情更深刻。相反的,男性在一起時,比較會聚焦在事情、而不是彼此身上。

另外,男生比較會因為群體而相識、一起外出,例如學校的社團、工作上的專案、工作團隊、或是運動、當兵的同袍等。在群體任務結束後,常常就散了,比較不會聯絡。

推薦閱讀:當《明日的記憶》成為今日的性別問題:男性有沒有柔弱的權利?


圖片|來源

常碰面,不忘連繫  才能變好友

好消息是,其實男生要交朋友的機會很多,就像上述那些場合,在職場或個人參與的社團、運動等都有很多朋友來源,只是要把握。舒華茲提醒,無論男女都一樣,維持友誼的重點就是要常常聯繫、碰面,讓朋友變成生活中的一部分。

推薦閱讀:「別叫我當男子漢」男人憂鬱,不是喝酒就能解決

事實上,這也是麥可跟傑克的友誼祕方。他們在高中參加一樣的社團,辯論和下棋,畢業後,就走上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傑克上大學,一路念完歷史博士。麥可則在學校就墜入愛河,想要結婚。他在陶氏化學的包裝部門上班,晚上念夜間部,21 歲就結婚。

不過,即使是在那個沒有網路、電話也不發達的時代,他們仍記得互相聯絡。麥可記得,他的太太生孩子時,傑克打了當時很貴的付費電話問候他們。傑克結婚時,麥可則全程陪伴指點他。結婚、生子後,也不疏遠,相聚時就把太太、孩子也找來在一起玩。有一陣子,因為傑克的太太罹癌,他們稍微疏遠了些。但是麥可記得要保持聯繫,特別約了在傑克辦公室附近的餐廳一起午餐,之後就成了不輕易取消的午餐約會。

在兩人的太太先後罹癌、過世的日子中,這成了他們彼此最重要的情緒出口。他們的孩子曾擔心父親痛失人生的伴侶,會不會過於壓抑。但他們說,他們有彼此,並互相感恩對方總是在那裡,一起討論病痛與如何調適、怎麼處理房屋、在網路上交新的朋友⋯⋯。

傑克感謝麥可,從不輕易取消聚會。麥可則說,並不是因為有多少共同點把他們連在一起,讓他們一直緊緊相繫的,就是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