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天,芝加哥剛選出第一位非裔的女同志市長。她的勝選演說十分動人:「他們看著我們,也看著某些出現一點點不同的事物的開端。他們看著一座城市重生,在這座城市,你的膚色並不要緊,你愛誰也不要緊。」

美國第三大都會區芝加哥於 2 日選出該城歷史上第一位非裔女性市長,而且新科市長還是公開出櫃的同志!芝加哥市長選舉採兩輪制,擠身第二輪的兩位參選人都是非裔女性,引發熱烈討論。5 月 20 日萊特福特將宣誓就任,屆時芝加哥會成為擁有同志市長的最大城。


圖片|來源

《今日美國報》(USA Today)報導,前聯邦檢察官萊特福特(Lori Lightfoot)此前從未競選公職,在第一輪市長選舉獲得 14 位參選人中第一高票,但未贏得過半選票,因此選舉進入第二輪,由萊特福特與芝加哥著名政治人物、伊利諾州庫克郡(Cook County)執委會主席普里科溫克(Toni Preckwinkle)一決勝負。開票結果令所有人驚艷,在 95% 的有效選票中,萊特福特獲得 73.7% 的大幅優勢樂勝普里科溫克的 26.3%,且在全市 50 選區中得票率都高過對手。

面對厭倦政治現況的選民,萊特福特以「改變」的計畫與「旁觀者」的身分吸引支持者,她發表勝選演說時說:「今晚,許多女孩男孩都在看這場選舉。他們看著我們,也看著某些出現一點點不同的事物的開端。他們看著一座城市重生,在這座城市,你的膚色並不要緊,你愛誰也不要緊。」

芝加哥第一位非裔女市長 改革道路阻且長

在芝加哥的歷史上,非裔人口從沒少過,但 55 位市長中僅有兩位是黑人:1983 至 1987 年在任的哈羅德.華盛頓(Harold Washington)和 1987 年至 1989 年的索耶(Eugene Sawyer);女市長則只有一位:柏恩(Jane Byrne)在 1979 至 1983 年間領導芝加哥。萊特福特正式接下現任市長伊曼紐(Rahm Emanuel)的位置後,也會成為現今美國在任的第8位非裔女市長。

芝加哥雖是美國第三大都會區,但貧富差距和槍枝問題亟需解決,退休金赤字高達 280 億美元(約 8700 億新台幣),政治貪汙更層出不窮。萊特福特和普里科溫克都以「改革」為主要號召競選,兩人都同意修改不動產交易所得稅制,填補財政漏洞,而不是反過來修改州法縮減市民的退休金。兩人對抑制槍枝暴力的計畫也有相同處,認為須補助貧困社區,同時在暴力事件頻發地區改善學校教育。

萊特福特在勝選演講中,也重申她的承諾,幫助「被丟下、被遺忘的」低收入戶和勞工,「我們團結一心,可以讓芝加哥變成一個郵遞區號不再決定命運的地方。我們可以且我們將會打破這個城市的腐敗循環,不再重蹈覆轍——永遠永遠不再讓政治人物從選舉中獲利。」

歷史性的勝利:屬於黑女人的市長選戰


圖片|來源

對比擔任庫克郡民主黨主席、且曾連任 5 屆芝加哥第 4 區區長的普里科溫克,56 歲的萊特福特在競選之前知名度不高。她是執業律師,與妻子艾舍曼(Amy Eshleman)育有一女。她接受伊曼紐和前任市長戴雷(Richard M. Daley)的指定,在 2015 至 2018 年間擔任芝加哥警察董事會(Chicago Police Board)主席,並於 2016 年出任芝加哥警察可信賴工作小組(Chicago Police Accountability Task Force)的共同主席。

競選期間,萊特福特和普里科溫克之間的唇槍舌戰不斷。萊特福特身處警界要職,缺乏政務經驗,再加上同志身分,這些特質都成為敵對陣營的彈藥,普里科溫克更針對萊特福特身為美雅博律師事務所(Mayer Brown)合夥人的身分,將「富有律師」的標籤貼在她身上。

萊特福特的回擊也毫不客氣,她將 72 歲、從政經歷豐富的普里科溫克稱為芝加哥政治機器的遺骸,暗指她的想法迂腐過時。此外,芝加哥第 14 區區長柏克(Ed Burke)於 1 月因「企圖敲詐勒索罪」(attempted extortion)遭聯邦檢察官起訴,普里科溫克也牽涉其中,萊特福特便咬著這點攻擊她。

儘管競選時互相攻訐,普里科溫克在敗選演說中表示,她已致電萊特福特恭喜她贏得這場艱難的選戰,並向她的支持者說:「我可能會失望一段時間,但我並不灰心,因為這是個歷史性的夜晚。在不久以前,兩個非裔女人爭奪市長之位,是無法想像的事。我們可能歷經非常不同的道路抵達這裡,但今晚的一切都是關於往後的道路。」

改革信念取勝 選民憂心萊特福特缺乏政務經驗

《美聯社》(AP)報導,LGBT 平權組織「伊利諾平等」(Equality Illinois)執行長強森(Brian Johnson)表示他們為選舉結果感到振奮,「這個勝利是歷史性的,而且無可否認地是 LGBTQ 社群驕傲的時刻。」(延伸閱讀:亞洲第一個同婚國家是台灣:親愛的,你願意跟我在524 結婚嗎?


圖片|來源

萊特福特說,創造歷史很重要,但芝加哥大部分選民投給她,是出於大幅改變腐敗政治現況的渴望。威廉絲(Anita Williams)是芝加哥西城區(West Side)的選民,她說無論哪位候選人當市長,她都不覺得會改善經濟蕭條且暴力橫行的居住環境。威廉絲表示,她之所以將選票投給萊特福特,是因為她對性向和家庭生活坦承布公,「我喜歡她誠實面對自己。我並不樂觀,想著政治人物會讓我們這裡好轉,但是我喜歡她那麼做。」(延伸閱讀:挺同婚、挺移民!斯洛伐克首任女總統:「用仇恨恐懼打選戰,極具毀滅性。」

39 歲的珈農(Truly Gannon)是營養師,育有四名子女,她說她並不介意普里科溫克和芝加哥第 14 區區長柏克(Ed Burke)的內線交易傳聞。她選擇普里科溫克,僅僅因為她經驗豐富,「我不知道萊特福特是否能夠像普里科溫克一樣處理好工作。」

LGBT 政治人物逐漸展露頭角 占 0.1% 民選官員

在萊特福特之前,已有數位 LGBT 政治人物取得非凡成就:威斯康辛州聯邦參議員鮑德溫(Tammy Baldwin)、亞利桑那州聯邦參議員席納瑪(Kyrsten Sinema),科羅拉多州州長波利斯(Jared Polis)都在此列,印第安納州南本德(South Bend)市長布德賈吉(Pete Buttigieg)更企圖角逐總統大位。佛羅里達州坦帕市(Tampa)市長參選人卡斯托(Jane Castor)正為 4 月 23 日的選舉努力,有望成為首位佛羅里達州主要城市的女市長;密蘇里州堪薩斯市(Kansas City)市議員尤斯圖絲(Jolie Justus)劍指6月的市長選舉。在威斯康辛州首府麥迪遜(Madison),前市議員羅德-康葳(Satya Rhodes-Conway)在2日的第二輪市長選舉中,擊敗總計當了22年市長的索格林(Paul Soglin),成為麥迪遜第一位女同志市長。

「LPAC」是支援並輔選女同志政治人物的組織,這次也協助萊特福特勝選。LPAC 的執行長桑德堡(Stephanie Sandberg)表示,事實上,「彩虹浪潮」尚未席捲美國政壇。民調機構蓋洛普(Gallup)2017 年的報告顯示,美國約 4.5% 人口認同自己為 LGBT,但根據支持同志投入政界的勝利研究所(Victory Institute)調查,全國約 600 名民選官員中,僅有 0.1% 屬於 LGBT。桑德堡說:「現在我們有萊特福特,她不只是非裔美國人,不只是女人,她是出櫃的女同性戀——她成為這些社群裡許多人的榜樣。這是前所未見的,而一旦你見證了,藩籬就會不斷倒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