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唐寶寶走進社會的余玉蟬,她說,其實自己的孩子就是唐寶寶。生產那年,她甚至不敢讓公婆知道;面對生命的巨變,她只有四處尋求資源。


攝影|李智為

冰冷的牛毛雨連續地下了好幾天,濕意悉悉索索黏著人的腳跟,爬上脖子,讓人寒意颼颼地抖起來。在這樣一個不「美好」的日子裡,我出發去尋找這對傳說中「美好的婆媳」,照著地址在田野裡七彎八拐,找了許久,終於看到遠離馬路的樹叢間有座工廠。建築物模樣氣派,從大門到廠房口還有著小草皮停車場。兩側紅磚柱上釘著鐵招牌,只是四周起滿鏽斑,字也褪色模糊不清了。上班時間,卻是冷冷清清,我在空蕩蕩的工廠迴廊裡走著、疑惑著:啊!這裡就是她們「婆媳的教室」嗎?

冷不防,我聽到旁邊水泥房子裡傳來細細的笑聲,探頭進去一看,十來個大大小小的「學員」,有青少年也有中年人。天氣冷,大家都裹著外套,戴著毛線帽,一個個穿得肥肥圓圓地有如雪人,在兩張大長桌上湊著頭,起勁地折著紙元寶。

終極目標:推唐寶寶投身企業、庇護工場

突然間,左邊的一個男人將手上的紙元寶推開,開始不斷地點頭,全身抖動,發出咿咿啊啊的聲音。他旁邊的少年轉過頭對著我,似乎覺得應該向我這個訪客說明一下,結結巴巴地:「我、我是負責看著他的……。」,一雙眼珠子目不轉睛毫無羞澀,清澄地像是雨過天青。

「婆婆」余玉蟬穿梭在其中,教導學員們摺紙,她告訴我:「在我們這裡,狀況最好的孩子,我們會把他們推出去,推薦公司企業任用,其次的在庇護工場工作,如果庇護工場也沒辦法去,那就留在這裡上一些課程。」


攝影|李智為

她看著我,講起「孩子們」(她稱呼這裡的學員),喜孜孜地,眼睛如水般透明清澈,和那些「孩子們」是一樣的;「媳婦」侯淑娟立在「婆婆」身後,雙手交疊在微胖的身軀前,也是一臉笑意。

余玉蟬今年 74 歲了,她創立「美好基金會」,擔任董事長,投入身心障礙者服務整整 34 年。侯淑娟是她的媳婦,從特教老師助理、特教老師、就業服務員……,跟隨婆婆腳步一路做下來,也已經服務身心障礙者家庭 20 年了。

她們倆,就是傳說中——「美好的憨婆媳」。


(余玉蟬(中)今年74歲了,投入身心障礙者服務整整34年。媳婦侯淑娟(右2),跟婆婆一路做下來,也已服務身心障礙者家庭20年。)

靠電子廠盈餘貼補... 散盡家產只為唐寶寶

余玉蟬也是這間工廠「美好電子」的董娘。「美好電子」曾經是90年代轟轟烈烈的大工廠,可是在西進浪潮裡轉型失敗,如今一年接不到幾張訂單。儘管如此,我仍然可以從它現在的廠房規模、辦公樓,窺見20年前轟烈的生意。

「我剛嫁過來時,家裡的生意做得很大,經常整夜加班到早上。」一旁的媳婦侯淑娟告訴我。如今,從辦公室遠遠望去,寂寥的廠房渺無人聲,只有雨颼颼不停。

民國 85 年,余玉蟬成立了「美好基金會」,投入身心障礙者服務工作,拿工廠的盈餘來維持基金會運作。「只要基金會沒辦法發薪水了 ,我就貼。」余玉蟬坦率地說。

「我朋友說,我把先生的錢都花光了。」她告訴我。


攝影|李智為

她們家就在工廠旁邊,是一棟 2 層樓的房子,寬闊的陽台中間架著曬衣架,上面掛著兩三件舊衣服,幾隻看門的大狗鎖在籠子裡汪汪叫著;走進客廳,灰暗光線中擱著簡單的家具,桌上擺著幾罐花生米,兩床發黃的緞面起花被子晾在樓梯扶手上,揉著濕冷的空氣,發出一篷蓬淡淡的潮味。

看得出來,主人家把自己僅剩的資源都貢獻給了那些憨頭憨腦的孩子們了,自己過著極為清儉的生活。


攝影|李智為

「嗨,妳來看!」

余玉蟬招呼我過去,矮牆上擺著一盆手掌大的盆栽,從土裡短短地竄出一節約 10 公分高的綠色植物,短短肥肥。

「這是鬱金香呢。」她笑著對我說:「我很認真地種它,妳看它現在長成這樣。」她憐愛地用手指撥弄它胖胖的葉子。

雖然,沒有開花也沒有結果,但是這「看不出是鬱金香」的植物,奮力地往上長著,仍然得到她的關心與愛。

「我的孩子,就是唐寶寶。」余玉蟬告訴我。


攝影|李智為

40 歲產下唐氏症老三 瞞公婆自己設法拉拔

曾經,她也是個貴氣的董娘。民國 75 年,她與先生一同創立「美好電子」,先生做技術,她當會計,搭上台灣經濟起飛的班車。

「直到我 40 歲生下老三子仁。」她回憶。

那時候先生事業正熱絡,公婆都希望她多生幾個孩子,「我生完老二後,公婆在馬路上擺雞酒請人吃。」,「年頭生完老二,年尾生老三。」她說。生老二時余玉蟬自知是高齡產婦,跑了兩家醫院做各種檢查,老二出生後身體健康,於是懷老三時,余玉蟬一忙便疏忽了。


(余玉蟬與丈夫及老三合影)

「老三出生後僅 3 天,我和先生就發現他狀況不對。」余玉蟬回憶,夫妻倆匆匆忙忙抱回去給醫生看,接生的醫生只落下一句話:「不會吧!」

老大出生時夫妻正在創業,孩子交給公婆照顧,可是「我們不敢讓公婆知道老三是唐寶寶,怕他們擔心。」余玉蟬小聲地說,所以她回家照顧孩子,「同時帶老二與老三。」

為了教養老三,余玉蟬四處尋求資源,參加了許多團體,「我得一個人拉著兩個孩子(老二、老三),去參加活動,或是帶老三去上早療課程。」她微笑,後來,余玉蟬乾脆出來擔任「桃園市智障者家長協會理事長」。余玉蟬說,那時「智障者家長協會總會」希望全國各地都能成立基金會,她想成立基金會只要 200 萬元,公司正賺錢,便拿出錢成立了「美好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