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親自哺乳成為母職標準,而社會認知與國家法律又難以給出合理的現實保障,性別平權何能落實?

當然和納粹德國或大革命時期的法國比起來,「哺乳聯盟」所代表的社會壓力較為輕微。一個美國母親如果拒絕哺育母乳,不會被剝奪社會補助;相反的,她如果選擇親自哺乳,卻可能威脅生計。職業婦女便飽受這種挫折,如果她將孩子帶到工作單位餵奶,可能會遭到恐嚇、解聘甚至吃上官司。

美國婦女面臨矛盾的要求:既要她們哺育母乳,又要她們在職場上和男人並駕齊驅。統計數字反映了她們面對這種社會壓力的焦慮,約有三分之二的美國母親擁有全職工作,其中只有六成給小孩哺乳半年以上。當美國公司附設托兒機構的比率偏低、有薪產假仍十分罕見時,美國小兒科協會提議母親至少給孩子哺乳一年,便完全忽略了職業婦女面對的現實。


圖片|來源

今日,多數美國白人婦女還是親自哺乳。一九八七年的統計顯示,約有六成的白人母親生產後,在醫院裡哺育母乳,西班牙裔只有五成,黑人哺育母乳者僅有兩成五。白人哺育母乳比率較高,可能是因為教育程度與收入較高、工時較有彈性。不過,種族間的哺乳行為差異也可能和複雜的種族史有關,長期以來,黑人女性擔任白人嬰孩的奶媽,自然會認為嬰兒奶粉解放了她們被奴役的身體,這也是她們對美國資本主義的正常反應。

講到這點,我們必須點出先進的工業國家中,美國是唯一未實施產假及育嬰假的國家。包括義大利、德國、伊拉克、烏干達、巴基斯坦、阿根廷等一百多個國家,均訂有產假及育嬰假政策,讓婦女有十二到十四週產假,北歐國家的有薪產假(全薪或部分薪資)更長達五到六個月。早在一九一九年,國際勞工組織便投票通過婦女上班時,一天可有兩次、每次半小時的哺乳休息時間,許多國家也通過這條法案。但是不少自由經濟國家的婦女不敢堅持此項權利,深怕在職場上遭受性別歧視。不僅在缺乏法律保障的美國如此,英國也一樣,社會期望職業婦女「像個男人」。但如果她們和男人一樣,每天兩次半小時休息,跑去抽菸而不是餵奶,可能不會遭到歧視。

看看更多:被性化的女性身體!總統千金的哺乳照,為何引起軒然大波?

美國至今仍無全國性的帶薪產假,僅在某些州有十二週無薪產假,且具有各式限制。

另一個有趣例子可用來觀察哺乳行為的變化。一九九三年,美國一幅廣告以母親哺乳為主題,主角身穿天鵝絨上衣、下著熱褲,這身打扮顯然不是家居服,而是外出工作或上高級餐館的穿著。美國電影與雜誌素來不吝袒露女人的乳房,實在很難想像這幅廣告會引起爭議。或許它有違常態,讓女主角穿著外出服哺乳,結果引起了爭議,悄悄地自洛杉磯地區的公車招呼站消失(不曉得是民眾太喜歡,把它撕回家,還是嫌它太刺眼,撕毀它)。顯然,美國民眾贊同甚至頌揚餵食母乳,只要它是在家裡為之,如果哺乳行為拓展到公園、餐廳、法庭或辦公室,美國民眾便感到「亂七八糟」,覺得公領域與私領域失去了界限。

在澳洲,半數女人親自哺乳三個月以上,她們可以自在地公開哺乳,因為這個國家極力支持哺育母乳。澳洲女人在產後的五天住院期裡,醫院會指派護士指導她們哺乳技巧(譬如用包心菜葉冷敷乳房,可以消除血腫),也教導產婦返家後可自哪些機構得到哺乳協助。就因為餵食母乳的支援系統健全,澳洲母親鮮少拒絕餵食母乳。

延伸閱讀:【男子性別觀察】邊走秀邊哺乳!Mara Martin:「哺乳只是我的日常」

美國的一般外科醫師艾德絲(Joycelyn Elders)也積極呼籲餵食母乳,照她的計畫,到了二十一世紀初,美國女人哺乳率將增至七五%。艾德絲醫師曾因大膽的性教育言論遭到醫院開除,打從一九九四年八月起,便致力於推動減少奶瓶餵奶。她的努力令人想起之前的「嬰兒奶粉醜聞」,醫界發現開發中國家吃食奶粉的嬰兒死亡率很高,原因是這些國家缺乏乾淨的飲水,也沒有冰箱。「嬰兒奶粉醜聞」爆發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世界衛生組織都大力鼓吹第三世界國家的母親放棄嬰兒奶粉,改採餵食母乳兩年。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在一九八九、九○年度所做的宣導廣告寫著:「奶瓶餵奶增加感染機會,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正循各式途徑保護並推廣餵食母乳。」嬰兒如果食用半年以上的母乳,將會增強他們對抗下痢(這是貧窮國家的頭號嬰兒殺手)與其他疾病的能力。餵食母乳同時也可降低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投注在開發中國家嬰幼兒保健的支出,該組織的經費多半來自英國與義大利等工業國的捐款,諷刺的是,這些國家女人的哺乳率都很低。

誠如前面所述,十八世紀開始,乳房便被賦予政治意義,為國家或國際利益服務。有時,國家要求女人親自哺乳,以提高生育率、降低夭折率,促進國家的革新進步;有時,醫學界又建議母親使用嬰兒奶粉或其他母乳替代品。戰爭期間,國家鼓勵女人墊高乳房,做為「男孩戰士們」的撫慰,或者要求她們敞開乳房,做為自由的象徵。女性乳房的政治意涵包括了政府、商業、宗教與保健資源等層面,這些由男性支配的傳統建制並不把女性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一直要到二十世紀末,女人才開始奪回乳房的性政治詮釋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