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到了什麼樣的年紀,仍然對生活和自我感到迷茫的你,也許應該看看這一份研究報告書,告訴你:「你不孤單,很多人和你並肩走在這條找自己的路上」。

公號 ID:knowyourself2015

公號簡介:人人都能看懂、但只有一部分人才會喜歡的泛心理學。

有時,對自我和生活的迷茫,本身就會使人惶恐不安。很多小伙伴都在後台問過我們:「KY 君,我還是很迷茫。我這樣正常嗎?」

為了回答這個問題,KY 前不久發起了一次關於成年人自我與生活相關困惑的研究。這是一次描述型研究(descriptive research),旨在全面客觀的描述成年人在自我和生活相關方面的自我認知程度、困惑的分佈等。小伙伴們通過閱讀本次研究的結果,就能知道自己「是否正常」了,也可以互相借鑒彼此探索自我和生活的經驗。

本次研究共收回有效問卷 27680 份,以下是我們觀察到的一部分數據結果。

推薦閱讀:20 世代與 30 世代,敬那些相仿的迷惘


圖片|來源

人們對自我和生活的認知程度如何?

在問卷一開始的自評題目中,人們普遍認為自己對於「自己是個什麼樣的人」,「自己想過上怎樣的生活」是有所認知的(平均分 3.49、3.53,滿分 5 分)。但對於「如何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大家感到更多的迷茫,平均分只有 2.96 分(4 分、5 分代表比較清楚和很清楚,3 分代表一般/不好說)。


圖片|作者提供

學歷的影響

學歷對於人們對「自我的了解」以及「如何過上想要的生活」的影響較為明顯—— 學歷更高的人,自認為對自我的了解程度更高;學歷更高的人,也顯著地更知道如何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但對於「是否了解什麼是自己想要的生活」的自評影響不大。


圖片|作者提供

年齡的影響

從年齡的角度看,我們得到一個有趣的結論。18 歲以下的人,認為自己對於想要生活的了解程度,比 18-25,26-30 甚至是 31-40 歲的人還高。這有可能是因為年輕時,我們對於現實的了解有限、過於簡化現實,而隨著認知更多考慮也會更複雜起來。這樣來看也許人越活越迷茫,是一種常態。


圖片|作者提供

地域的影響

無論來自幾線城市或者鄉村,大家普遍對於如何過上想要的生活,感到迷茫和困惑。這可能是因為隨著互聯網的普及,桃花源式的地域已經不復存在了。


圖片|作者提供

後台回覆「認同」提取心理測試,測測你的自我了解程度如何。

成年初顯期,人們在經歷和困惑什麼?

18-30 歲,被稱為成年初顯期(emerging adulthood),曾經這段時期可能在 25 歲前就結束了,但隨著教育年限的拉長、以及人口流動性的上升,越來越多人要到 30 歲上下才完成這一時期的探索。這個時期中,人們會確定下自己未來生活基本面的樣子。

我們首先統計了一下,18-25 歲,以及 26-30 歲的人,他們的生活中正在經歷什麼。我們可以看到,分手、升學、第一次參加工作,是 18-25 歲人群中頻繁出現的重大轉折性事件,在 26-30 歲的人群中,則還會頻繁看到跳槽和城市遷移。

從心理學的角度,我們可以簡單地理解這樣一件事:改變是給人帶來壓力的事,無論是好的/自身嚮往的改變、還是壞的/自身迴避的改變。曾有研究發現結婚給人帶來的壓力挑戰僅次於離婚。

我們不難想像,18-30 歲這個人群,由於改變帶來的壓力和困惑,是一種常態。

推薦閱讀:我們的年輕人為什麼迷惘?


圖片|作者提供

成年初顯期的人,感到最為困惑的兩件事是:自身的價值觀,以及婚姻/親密關係(兩項都有接近 70% 的成年初顯期用戶選擇)。如果你身處這個年齡段,而覺得自己已經對上述某項有了較為清晰的認知,恭喜你,你已經是人群中領先的 30%。


圖片|作者提供


圖片|作者提供


圖片|作者提供

同處在「成年初顯期」,但不同學歷的人,在和職業相關的題目中展現出了非常有趣的兩條相互呼應的折線。本科生思考自己職業方向的程度最高,碩士次之,高中生的思考也不少,到了博士學歷則職業思考的程度顯著下降。

同時,在同為成年初顯期的人中,學歷越高,也人們更加確定自己想要的職業發展方向。可以認為,思考職業方向,和確定職業方向是密不可分的,投入了更多的思考,從而獲得了更多的確定。到了博士階段,選擇研究的方向已定,可選的職業方向也已經很明確了。

相同年齡的人,來自的地域發達程度,也與找到清楚的職業發展方向呈正相關,也就是說來自越大城市的人,越同意自己已經找到了想要的職業方向。


圖片|作者提供

隨著年齡的發展,人的困惑有哪些變化?

首先我們可以從下圖中看到,隨著年齡的增長,人們對於自身價值觀的困惑是在穩步下降的:越活越明白某種程度上是真的,因為我們會越來越理解對自己而言的善惡、美醜、對錯。

對於職業角色的困惑,也類似地表現出隨著年齡漸弱的狀態。18 歲以下尤其不困惑是因為這個命題在當時還沒有進入很多人的思考範疇內——人不會為想不到的事困惑。

相比而言,婚姻/親密關係,好像不是一件隨著年齡變大就會解決的事。事實上,從 40 歲以上人群的反饋結果中我們可以發現,到那時,人們對於職業角色、自身價值觀都相對不再困惑,婚姻/親密關係反而成為了最令他們困惑的事。


圖片|作者提供


圖片|作者提供


圖片|作者提供

友情、愛情:親密關係是一個明確的疑難點

有意思的是,從全人群的角度來看,雖然有很多人在自身價值取向和職業角色上感到困惑,也有相當比例的人認為:這兩個方面是自己相對而言、自我了解程度最高的。而從全人群的角度來看,卻僅有 10.17% 的人認為親密關係/婚姻是自己相對最有把握的生活方面。


圖片|作者提供


圖片|作者提供

親密關係是一個明確的疑難點,只有 30% 的人認為自己已經明確了自己想要的親密關係(尤其是兩人應該如何分工和協作)。


圖片|作者提供

大多數人(67%)對於自己想要怎樣的婚姻或者親密關係,還處在探索之中(KY 小姐姐:看來愛還是最難的一件事)。

推薦閱讀:因你而起的困惑與忐忑:與陌生人的親密交換


圖片|作者提供

關於友誼,人們都清楚自己想找什麼樣的朋友(83% 的人都至少是比較清楚),但找到的人卻沒有那麼多,47%-71% 的人還在尋找能和自己做朋友的人。


圖片|作者提供


圖片|作者提供

好消息:新一代人的性別意識在增強

新一代人對於性別分工更具反思性,大多數人認為應該自己思考性別分工問題。我們看到,越年輕的人,越表示自己關注性別分工問題,越不認同僅僅是接納上一代人的觀點。年齡越大的人,越覺得沒必要思考性別問題。

(成年人才說「沒必要」,小孩子懂得什麼事該較真。真好,我還是一個有熱情有敏感的年輕人)


圖片|作者提供


圖片|作者提供


圖片|作者提供

從全人群看,這是個體主義崛起的時代

人們普遍非常關注不同的生活方式和狀態,超過 83% 的人,不同意「不同的生活方式和狀態間沒有差別」。


圖片|作者提供

這是一代不會僅僅為了父母就決定自己職業和朋友選擇的人。超過 74% 的人不認同「父母要我從事的工作,我通常不會有太多顧慮」,「超過 68% 的人不認同「父母比我更懂得要交什麼樣的朋友」。


圖片|作者提供


圖片|作者提供

可以看出,這一代人已經有了更強的個體主義的意識和精神,追求的是基於個人的對於生活的認同感。也許可以說,這是一代已經認識到「自我認識」很重要,「好的生活」甚至「幸福感」是基於個體差異的基礎的(即每個人要找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和狀態)。但還沒有找到明確自己究竟想要什麼、以及如何獲得。

所以,這一代人的自我認知難題,可能是方法論的難題,是實踐和實現的難題。

推薦閱讀:一個人的單車環島:每個人都在找一條,只有自己懂得的路

最後,我們發現,在那些對自我了解程度高(4 和 5 分)的人中,大家主要通過,書籍閱讀、行業前輩交流以及學生時期的課外活動認識自己。


圖片|作者提供

今天的報告,首先希望幫助大家了解「別人都在想什麼」。如果你因為迷茫而感到焦慮痛苦,希望今天的文章能夠讓你知道,「嗨原來大家都一樣呢」——有時候逃避不可恥且有用,但更重要的是,我們希望今天的文章同時也能成為你停止逃避的起點。

從今天這份報告的結果來看,我們好像可以這樣說,人生是一個越活越迷茫、但一切到底還是都會好的過程。在等「一切都會好」的這個過程中,投入更多的思考,則是我們每個人觸手可及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