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真的是一個安全的理財工具嗎?聽說有很多人都在股市裡賠了錢,我也要加戰局嗎?」如果這樣的想法曾出現在你腦中,如果股票讓你又愛又怕,現在就為你準備初學者的股票指南!

文|施昇輝

股票真是讓人又愛又怕

保險和房地產,在我認為,都是以「保值」為目的,接下來談的則都是以「賺錢」為目的的投資工具。

「股票」絕對是大家最熟悉的投資工具,因為它的資訊最多,取得也最容易,所以可說是進入門檻最低的一種。我身邊有些小資男女卻告訴我,他們對股票有恐懼感,一來好像要花很多時間去學,但也不保證能賺到錢;二來他們認識很多親戚朋友都在股市賠了很多錢,甚至慘到家破人亡。

賠錢真的是買股票的宿命嗎? 但所有人投入股市,都是因為相信自己有能力賺到錢。

什麼是股票? 它是表彰你擁有一家公司股份的憑證。以前有實體的股票,每張面額 1 萬元。買一張,代表你擁有 1,000 股,每股面額則為 10 元,以後公司賺或賠,都按你的持股比例去分配。

公司股票若有上市或上櫃掛牌,你就可以透過股市公開交易,但股價可能比面額 10 元高,也可能不到 10 元,完全取決於公司的經營能力和投資人的期望。如果公司股票沒有掛牌,要買賣就會是一件很麻煩的事。

在股市交易的基本單位是一張,而由於一張股票代表 1,000 股,所以如果股價是 50 元,買一張就需要 5 萬元,還要加上付給證券公司一點點的手續費。當然,也可以交易零股,也就是 1 ∼ 999 股,但因為只能在收盤後交易,所以成交並不容易。

現在,一張台積電的股票要超過 20 萬元,小資男女可能買不起,那就只好買零股,才能參與台積電的經營成果。

股票交易時間是週一到週五的上午 9 點到下午 1 點半。股價是分分秒秒在變動的,大部分人都想買,股價就會漲,反之都想賣,股價就會跌。股票的迷人就在於賺價差,例如你買進的成本是每股 50 元,後來漲到 52 元,你把它賣了,一股賺 2 元,一張就賺 2,000 元(不過,要扣掉券商收的手續費和政府課的證券交易稅)。

萬一它跌到 49 元,你把它賣了,一張就賠 1,000 元,還要加上手續費和證券交易稅(註 1)。不賣可以嗎? 當然可以。等到它漲回 50 元,你就不賠了,但萬一它一直跌,你的虧損將愈來愈大,或許你就會懊惱「早知道 49 元就賣了⋯⋯」。

要買什麼股票才會賺錢? 要什麼時候賣,才會賺到最多的錢? 萬一股價跌了,又要什麼時候賣,才會賠最少的錢?

這就是所有投資人汲汲營營要學的技巧。

推薦閱讀:股市新鮮人投資股市要注意什麼?


圖片|來源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

前面提到,投資人必須學習如何判斷買股票的標的和時機。要買什麼股票? 得靠「基本分析」,該什麼時候買? 什麼時候賣? 則要靠「技術分析」。這兩門都是非常高深的學問,但真要努力學習嗎? 那倒也未必。

要買什麼股票?當然是要買股價會漲,甚至會大漲的股票。怎麼找呢?要仔細看 1,500 家以上公司的財務報表,找出經營績效好的公司,這就是投資人該做的「基本分析」。

只要經營績效好,照道理股價就會漲,但這牽涉到兩個問題和一個迷思。問題是你有沒有閱讀財務報表的能力?就算有能力,你有精力看遍所有公司的財務報表嗎?我估計 90% 以上的投資人沒有能力讀,99.99% 的投資人沒有精力看。迷思是很多會漲的股票不一定有好的經營績效,甚至還有可能是賠錢的公司。

2017 年股市重回萬點的功臣就是所謂的「蘋概三劍客」(靠生產蘋果 iPhone 手機賺大錢的三家公司):台積電、鴻海、大立光。這三家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大公司,根本不用看財務報表,買就對了。

為什麼大家不買? 一來,貴了點,台積電一張當時要花 20 萬元以上,鴻海 10 萬元以上,大立光更嚇人,一度超過 600 萬元! 二來,大家都以為自己可以買到漲幅比這三家更大的股票,結果大多數都沒漲,甚至還下跌:「賺了指數,賠了差價。」

換句話說,指數漲了很多,但手中的持股卻漲不多,甚至還賠錢。前面的「賺」是假的,後面的「賠」倒是真的。

沒能力沒時間閱讀財務報表,就只好到處打聽明牌。明牌從哪來? 有時是親朋好友告訴你的,有時是看電視上投顧老師推薦的,或是參加講座聽來的、報紙上看來的。試問,親朋好友、投顧老師、講師、記者有義務幫你賺錢嗎? 如果沒有的話,你為何要聽他們的話?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用在任何地方,都是正確的至理名言,唯獨在股票投資上,兩者卻不一定相關。很多人廢寢忘食鑽研財務報表,每天看好幾份報紙,整天盯著財經電視節目看,又買書又聽演講,結果絕大多數這麼認真的人照樣賠錢。他們難道不努力嗎? 其實真的不用這麼累,買那些有名的好公司,就好啦!

我可以斬釘截鐵地說,請各位小資男女放心,真的不用花精力去做基本分析,就能從股票投資中賺到錢。只要買大家都聽過的各產業龍頭股,然後找到對的時機買進或賣出即可。時機怎麼找? 這就要懂「技術分析」了。


圖片|來源

別花錢學技術分析了

很多人認為基本分析太難了,而且財務報表揭露的是「過去」的經營績效,但是買股票應該是要買「未來」有潛力的公司才對,如何才能知道哪家公司有未來成長性呢?

這時,理財專家都會說「股價自己會說話」,只要學會各種技術指標的研判方法,就能找到股價低檔,應該進場買進的時候,這就是「技術分析」廣受投資人愛用的原因。

技術分析可以參考的指標太多,方法也五花八門,我無意在這裡教大家所有的技巧,因為只要懂一項,其實就夠了。

推薦閱讀:給年輕人的投資經濟學:把錢花在栽培自己的價值上

一個公司不會因為確定經營碰到困難,股價才開始下跌,而是投資人看到股價持續下跌,才驚覺原來這間公司的經營早就出了問題。同理,股價絕對不會等到公司確定轉虧為盈才開始上漲,而是早在默默出現轉機時就不再跌了。既然股價的反應都領先事實的發生,這時技術指標確實能讓投資人洞燭機先。

很多人都誤以為只要學好技術分析,就能在股市賺大錢,甚至願意花上萬元,還有幾十個小時去學,但哪有那麼好康的事? 因為技術分析通常有兩大盲點:

第一,技術指標常會鈍化,因為個股充滿想像空間。

我們常會發現明明指標已經在低檔,但它還是繼續跌,這就是所謂的「鈍化」,因為投資人看壞一支股票,就會一路看壞到底,錯過可以買進的時機,真的會在股價底部買進的人,都是內部知情人士。

反之,股價的技術指標已經過熱,該賣了,投資人卻持續看好,捨不得賣,真正能賣在最高價的人,其實也是內部知情人士,沒賣的結果,就是慘遭套牢。電視上大部分的投顧老師把技術分析講的活靈活現,說穿了,都是事後看圖說故事。事後分析,當然神準。

第二,個股常受人為操控,導致技術指標失去參考價值,而且股本(資本額)愈小,愈容易被有心人士擺布。

股本若大到像台積電有 2,593 億,請問誰有能力左右股價?因此,它是少數技術指標能夠信賴的股票。還有什麼很難被操控呢? 那就是大盤指數了,因此它的技術指標的參考性相對也很高。

做了基本分析,不一定能選到會漲的股票;做了技術分析,也不一定能在正確的時機進行買賣。既然兩者很難兼顧,我情願選對「股票」,因為這比選對「時機」重要多了。


圖片|來源

股息、價差、套牢

既然選對股票比較重要,那麼值得買進的股票應該具備哪些條件?

第一,要有穩定的配息。

一間公司可以每年穩定配發股息,就代表它每年都有賺錢,不會有時賺、有時虧,當然就可以認定它的經營績效很好,是值得買進的股票。

以前有一個廣受上班族愛用的投資方法,就是在發薪水的那天買進一張中鋼股票,因為股價非常「牛皮」(註 2),通常都只有二十幾元,一般上班族都買得起。這是非常適合小資男女的投資方法。

近幾年很夯的存股術,也是要找到這種穩定配息的股票。不過,如果不能填息,或許就不適合當作存股的標的。何謂「填息」?

舉例來說,你用每股 50 元買了一張股票,它一股配 2 元,結果配息後,股價跌到 45 元,你賺了 2 元的股息,卻賠了 5 元的價差,其實是每股賠 3 元,這就是沒有填息,或稱「貼息」,這種情形其實很常見。如果股價能一直維持在 50 元以上,價差至少沒賠,你就完全賺到 2 元的股息,這就叫「填息」。

第二,要有價差可以賺。

絕大多數的投資人都希望賺價差,因為領股息太慢了。股息殖利率(註 3)「一年」有 8% 已經不得了了,個股「一天」漲停板(註 4)就賺 10%,當然後者的吸引力更大。結果大家不管公司經營得好不好,只要認為會漲,就勇敢買進,結果經常事與願違,賠錢、套牢比比皆是。

第三,永遠不會變壁紙。

我們習慣稱公司倒閉或下市時,股票完全不能交易,就只能貼在牆上當壁紙。現在股票已經是無實體化,所有的持股都記載在集保存摺(註 5)裡,若發生以上情事,是連貼壁紙的最後功能都沒有了。

如果你買的股票變壁紙,就等於當初投入的所有資金從此歸零,這種例子近幾年可說屢見不鮮。股本愈小,發生機會愈大,但大股本的公司也不是一定不會,所以為什麼投資股票要懂停損,因為若不停損,或許有一天真成了壁紙,就欲哭無淚了。

要同時符合以上三個條件,至少可以稱做是「套牢也不必怕」的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