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根台灣的新島嶼故事,深入新竹南洋餐飲店,看店主人燕麗如何用熱忱與愛心,在台灣推廣東南亞文化美食不留餘力。

採訪作者|劉子瑜

「豔麗,您好!」燕麗接起電話,朝氣地回答。

她說起來有點害羞,剛從社工系畢業的大女兒,決定以母親的名字「燕麗」為名,開一間南洋餐飲店,「剛開始接電話的時候很不習慣,感覺好害羞,好像覺得哪裡怪怪的,後來『豔麗您好』、『豔麗您好』講久了就習慣了。」

因為在香山區、人生地不熟的關係,我拜託住在新竹的朋友陪我一同前往。來店內拜訪的這天,戶外下著大雨,店內的人潮仍然不減,一道道佳餚在我面前閃過,吧檯上還擺滿著各式各樣的南洋甜點,有辣椒蛋糕、伯爵蛋糕、彩虹馬蘭糕、蝦餅等,這景象與香氣讓我的肚子咕嚕咕嚕地叫著,實在是太誘惑人了!我們選擇在吧檯上坐了下來,老闆娘燕麗用心為我們介紹五花八門的南洋特色食物,還熱情推薦我:「如果想要拍漂亮的照片,推薦雞腿飯唷!」

好吃的甜點在哪學的?原來家裡原本就是甜點店!

燕麗的爸爸來自馬來西亞,媽媽是新加坡人,她自己則在印尼雅加達長大。因此她會說中文、客家話、印尼語、馬來語、英語、德語等多種語言,最讓我覺得特別的語言是莆田話(興化語),聽說莆田方言是以前皇宮所使用的語言,原來燕麗的奶奶是皇族!為了和奶奶溝通,家中的八個兄弟姊妹都會說莆田話,「偶爾也會用其他人聽不懂的莆田話偷偷說客人壞話啦!」燕麗開玩笑地說。

推薦閱讀:如果沒有新住民,台灣人還算有世界觀嗎?專訪王麗蘭

燕麗家裡原本就是做甜點的,兄弟姊妹們每天早上五點就要起床幫忙,四個姊妹一人做一份,如果沒有做完就不能上學。燕麗說:「小時候很調皮,看到小妹在度咕(打嗑睡),就會偷偷的把麵糰丟到她的盆子裡,就上學去了,小妹愈做愈多,做不完,不能上學、邊哭邊做,大姊都會留下來幫忙小妹完成。」

在國小做義工十八年,推廣東南亞文化美食不留餘力

燕麗為了學習中文來到臺灣,在臺灣師範大學的語言中心就讀,有天她來新竹找朋友時,結識了另一半,丈夫展開了熱烈的追求,還教剛來到台北、不熟悉環境的燕麗搭公車等,最後兩人結婚並在新竹落腳,生下了可愛的三個孩子。

因為孩子的關係,燕麗在國小做了十八年的志工,看遍大大小小關於教育教養的案例。說到新移民的教育議題,她說:「環境很重要。」父母親要在意、關心孩子,才會有好的發展。除了做義工之外,燕麗也會到香山國小教孩子們認識南亞的甜點、食材等,還會教一些馬來話,讓孩子們從小就接觸不同文化與內涵。

推薦閱讀:追逐潮汐的女人:新住民長花用蚵仔堆疊出的平凡幸福

她也關懷辛苦來台的姊妹們,大家互相幫忙,並期許可以改善環境、讓姊妹們有更多的管道可以順利地融入、適應在地的生活,適當的學習,是有幫助的。

燕麗對於生活有著美好的理想,且願意用心來實踐、為新住民姊妹發聲,用行動來支持,是我最敬佩她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