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荷蘭電影《陪你到最後》,或許能讓大眾重新思考,「出軌」的範圍和定義。

荷蘭電影《陪你到最後》(Stricken),改編自 2003 年的同名暢銷小說。小說裡,男主角史丹與妻子卡門原本擁有西半球最幸福的生活:年輕、富有、以及一個聰慧懂事的女兒。直到卡門診斷出乳癌,天堂般的生活頓時墮入地獄。史丹一方面對妻子不離不棄,一方面卻又無法自拔地外遇⋯⋯奇怪的是,反而是卡門充滿著罪惡感,因為她再也不是那個美麗性感的妻子了⋯⋯

在一次爭吵過後,卡門一邊痛哭失聲,一邊鼓勵史丹上夜店遊樂。她覺得自己沒有權利要求史丹無時不刻陪在身邊,因而失去原本擁有的樂趣。罹癌之前她可以陪史丹玩樂,患病之後身體狀況不允許了,就讓史丹獨自外出吧,即使那意味著出軌的可能⋯⋯

一名荷蘭女孩曾這麼跟男友說過:「我當然不希望你與他人發生關係。但如果是你在酒吧喝醉了,又被年輕性感的美眉搭訕,發生一夜情的話,我可以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圖片|來源

相較於臺灣人對從一而終的高道德要求,荷蘭女人似乎更可以理解每個人都有與生俱來的弱點(weak point)。同時,秉持著開放誠實的天性,願意與伴侶討論當弱點來臨時的回應與選項。對荷蘭人來說,開誠佈公地討論肉體出軌後的可能性,反倒比偷吃之後還躲躲藏藏來得實際快活。

延伸閱讀:感情的必修學分:不願偷吃的人,絕對會懂得避嫌

既然隨便要求一個人做出犧牲與改變是不道德的,倒不如從一開始就想好萬一事情發生後的應對,這不是更實際些?

心理學「社會交換理論」(Social Exchange Theory)似乎在荷蘭女人身上有了不同的詮釋辦法。根據社會交換理論,親密關係裡的兩人永遠都在「付出」與「接受」間尋求平衡。與台灣人不同的是,荷蘭人更注重當下的平衡。

若自己不在場時,伴侶因有個更青春美豔的女孩搭訕而出軌,這情形雖令人生氣,但就算了吧。不過若肉體出軌演變成了精神出軌,那就無法忍耐了。因自己仍然是無時不刻地掛念對方,為對方付出的啊!

只是這樣性愛分離的邏輯,在外人看來不免有些匪夷所思。什麼才是忍耐底限?什麼時候才會踩到地雷?更重要的,如果偶一為之的肉體出軌是可以被接受的,那一段關係裡,真真正正僅屬於兩個人的,還剩下多少?

愛情與性愛並不一定永遠綁在一起,但若少了彼此專一的獻身關係,兩人需要多大的信任,才能在看著對方離去的背影時,不被心底的猜忌啃蝕殆盡,想著他並不是去躺在另一個人的床上…

就像卡門真的要離去的時候,史丹的罪惡感才一股腦爆發,淚聲俱下、頹委在地的要卡門原諒他⋯⋯

同場加映:出軌者告白:「我是浪子,也是婚姻裡的被害人」

會不會,他們只是底線不同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