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櫥裡的減法哲學,扔掉衣服前,試著在心中描摹自己想要的人生,整理衣櫥的動作,是學會愛自己與理解自己的第一步。

想要理解自己時

你的衣櫥會告訴你,你是誰

「『今天該穿什麼呢?』,這句話是人們最常問的第二個問題。那人們最常問的第一個問題是什麼呢? 那就是『你真的愛我嗎?』無論人們問其中哪一個問題,自從有歷史以來,這兩個問題一直呈現無解的狀態。」以「禮儀小姐」(Miss Manner)聞名的茱蒂絲 ‧ 馬丁(Judith Martin),她是美國第一的禮儀老師,自 1978 年起每週撰寫三則禮儀哲學的專欄,被刊登在全球兩百多個新聞裡。

就如馬丁所說的,還有什麼問題比「今天該穿什麼呢?」與「你真的愛我嗎?」更常出現在我們的生活裡的問題呢?「今天該穿什麼呢?」這個問題與想要被人喜歡與被愛的心意連結在一起。

衣櫥裡的衣服也是如此。如果沒有對別人的期待,內心裡沒有刻化著自己想要的人生,那衣櫥裡的衣服也不過就是幾塊布而已。


圖片|來源

每當上時尚風格的課程時我都會給學生一個作業,作業的名字是「好好回頭看一下你的衣櫥」。時尚造型師熱愛使用「衣櫥規劃」(wardrobe planning)這個概念。我的衣櫥裡有哪些衣服,缺少的款式是什麼,應該要補哪種款式的衣服等,掌握住這些訊息之後,才有辦法進行「造型」(styling)的步驟。時尚風格以一個叫做衣櫥的硬體為出發點,接著由一件又一件的服飾結構在一起成為集合物。所謂的風格最終就是指規劃自己的衣櫥。

衣櫥意味著「保護衣服的地方」,衣櫥這個單字約在十四世紀起被記錄在字典裡。

當時是資本主義抬頭的時期,透過商業交易獲得龐大財力的中產階(bourgeois)貴族們,彷彿在進行競爭般的買起華麗的衣服,整理著衣櫥並寫下衣服日記或留下評論服飾的筆記。十六世紀初德國知名企業家富居家族(Fugger family)的會計師史瓦茲(Mathäus Schwartz)曾經就是這種人物。

推薦閱讀:【 Handsome Lady】菊池亞希子的英氣:奪回時尚的創造力

他在 1520 至 1560 年間為了留下長達 40 年的衣服紀錄,並聘請一位住在奧格斯堡(Augsburg)區名叫藍納(Narziß Renne)的畫家畫下超過一百多張的個人肖像,令人感到驚艷的是,史瓦茲在每個畫裡都仔細的寫下關於畫裡時尚的附註。史瓦茲的穿著以水彩畫的形式被留在羊皮紙上,世界第一本時尚書<trachtenbuch>(譯註:trachtenbuch 在德文是自動詞,有意味著或努力的意思)就這樣誕生了。史瓦茲描述出每件服飾的相關情境,連穿著的後續反應都整理起來。對於服飾狂熱的史瓦茲被冠上「服裝痴」(kleidernarr)(譯註: kleidernarr 的德文,意味著「以打扮自己為樂的男性」的意思)的稱號,他將大部分的錢花在購買衣服上。史瓦茲也鼓勵自己的兒子們繼續這種服裝記錄專案,幸運的是,他的兒子們並沒有聽從父親的話。

史瓦茲生活的十六世紀初,那是一個時尚風格為人生必要技巧的時代。皇宮裡下達了禁止奢侈令以區分王與貴族以下的階級。禁止奢侈令並不侷限於服飾,常被用來裝飾衣服或者多用為室內裝潢的天鵝絲絨(velvet),也因為禁令的頒佈而變成奢侈的象徵,僅有紳士階級(gentry)與在此階級以上的人員才被允許使用天鵝絲絨。銀製餐具也比照階級,僅在某階級以上的客人在場時拿出來使用。僅有騎士與位居比最高位者次階的人被允許使用馬車,金與銀還有染上紫紅色的紡織物是僅有貴族才可以使用的衣服材料。女性的服飾必須依照先生的社會地位,服飾與衣服的材料(素材)也必須要符合社會地位,嚴格禁止任何不符合社會地位的奢侈裝扮。

那個時代的歐洲各都市街頭,甚至有「時尚警察」不時在街頭檢查是否有人違反奢侈令的服裝打扮與生活風格。在這麼嚴格的環境下,史瓦茲向上要小心不要觸犯奢侈令,向下希望能夠引導出受人崇拜,讓人尊敬的服裝打扮,他尋找著一種超越衣服的整體服裝風格。他透過長達 40 年的肖像紀錄思考著失去的以及得到的東西,將整理衣櫥時所獲得的靈感歸納出來。耐人尋味的是,史瓦茲將他在 14 歲從學校畢業時,毫無眷戀的把書包塞進衣櫥裡的事情,當成他階段性成長中的偉大事蹟。史瓦茲透過衣服將自己從小到長大成人,每個階段的感覺與當時的生活文化記錄下來,如果用現在的角度來看,史瓦茲就是世界最初的時尚部落客。對史瓦茲而言,衣服喚醒他內在的世界,衣服是他吸收新鮮事物的媒介,他用視覺呈現出教養。

也有人說透過衣櫥可以理解一個人的人生。衣櫥呈現出一個人的個性、具體的美感、個人對於色彩與型態的理解,衣櫥是人生觀點的金礦。德國的時尚治療心理學者鮑姆嘉特納(Jennifer Baumgartner)博士說,透過一個人喜歡穿的衣服與衣櫥就可以理解一個人的心理狀態。

推薦閱讀:細膩品味生活的日本美學:來自細節的堅持之美

懸掛在掛勾上的衣服是沈默的語彙,透過衣服可以進行非語言形式的溝通。人們的知識隨著時間的流逝逐漸被累積著,社會性的人際關係與溝通方式趨近複雜,我們使用的言語也會隨著時代的脈絡調整或改變。因此衣櫥裡的衣服也需要被同步整理。


圖片|來源

整理衣櫥時只需要考慮三件事情。留在衣櫥裡、扔掉或是捐出去,最後就是修改一下繼續穿。這三件事情裡面最困難的是選出「扔掉的」衣服。其實扔掉不穿的衣服比整理更重要。舉例來說過去兩年內一次都沒穿的衣服就要果斷的扔掉。另外連價格標示都沒拆掉原封不動躺在衣櫥裡,你甚至不記得有那件衣服,在整理衣櫥時才發現的那種只有特別的場合才穿的衣服,穿了超過 10 年已經退了流行的衣服,隨著時間過去已經不適合膚色與體型的衣服,符合這些原則就要果斷的扔掉。將在這個階段存活下來的衣服,依照衣服的素材以及顏色類別進行分類。透過這個過程好好整理過衣櫥後,要穿衣服時就不需要費力的思考到底該穿什麼,打開衣櫥看一眼就能夠迅速找到可以搭配的衣服。

推薦閱讀:衣物學:與其瘋狂買新衣,不如重新搭配衣櫃裡的衣服

我們會透過分類與整理衣服的過程中體悟,我們守著超過需求以上的衣服,不斷的與自己進行著角力。流行這個東西就像風水一樣一直流轉,有些人捨不得扔掉已經過了有效期的衣服。也有人說衣服帶給自己某種安定的回憶。但是因為這種理由不能扔掉已經不適合自己的衣服,就等於把腳綁在過去的回憶裡無法往前。為了每天過著新的生活,必須要讓衣櫥裡的過往記憶隨著風散去。為了完成這個任務需要進行兩個步驟。第一,不要對衣服產生執著,要能規劃與編輯衣櫥。第二,要能完整的理解自己。

整理衣櫥其實就等於問自己「對我來說到底多少才算是足夠?」。透過整理衣櫥的機會,向自己提問,幫自己再次定義所謂的「足夠」。規劃一個好衣櫥的秘訣就是在「減法與加法」之間找出平衡。減法讓我們覺得緊張,用減法留白,多出來的空間為我們的人生帶來新的活力。這個空間喚醒潛伏在我們內心中的能量,為我們帶來適度的緊張感,讓我們得以追逐並成就自己。透過幫衣服進行分類與整理的過程,就可以幫自己掌握自己的風格與嗜好。在扔掉衣服前,請先在心中描繪出自己想要的人生。整理衣櫥超越單純的行為層次,是愛自己與理解自己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