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莊子兵法》演員劉珊珊,談起演戲這件事她話有俠氣,每進入一個角色就全然給出自己,甘願做每齣戲裡的配角,她說:「這是種態度與高度,不是位置與面子。」

文│陳心怡

熟悉屏風表演班的人,一定知道劉珊珊,不論是《京戲啟示錄》的三媽、《女兒紅》的修國妻還是《西出陽關》讓老齊朝思暮想的惠敏,珊珊戲感渾然天成,出入每個角色都是如此順暢無礙。

台下看戲,往往已經分不清是珊珊在演角色,還是在演自己。

「這也曾是讓我非常痛苦的地方,每次進入一個角色,都會有好長一段沈浸在那個角色的狀態裡,最讓我崩潰的一次演出是《徵婚啟事》裡那個容易歇斯底里的導演,她觸動了我自己某些生命經驗。」珊珊皺著眉,彷彿大腦裡積累太多資料,思路一時半刻難以理出、用口語表述清楚,畢竟我們這樣的對話和上台表演不一樣。

珊珊在劇場演出 20 多年,幾乎不曾單獨接受專訪,除了過去的屏風表演班與現在的故事工廠之外,她很少踏上別的舞台,遑論其他演藝圈類型演出,這在劇場界裡是少見的奇葩。

推薦閱讀:【戲裡戲外】專訪黃致凱:現代人該讀莊子,懂得無用之用

是因為熱愛劇場,所以沒有想嘗試其他類型演出?

「要我說真話?⋯⋯演戲這事,我是被安排的。」珊珊此話一出,我確實愣了半晌。

那年,母親幫她備了衣服、帶她到藝專考試,就這麼自然而然踏入戲劇科,畢業後,跟著當時的朋友去屏風表演班應徵,從此以後,再沒離開過舞台。怕生、怕麻煩、也不想有太多複雜的人生插曲,珊珊的舞台人生就像個規律的上班族,顛覆了我們一般想像的表演藝術工作者豐富多采的生活樣貌。

沒當過母親,珊珊這次想方設法詮釋《莊子兵法》裡為了罹患血癌的女兒到處籌措醫藥費的「簡老師」一角,她曾想找有類似經驗的朋友聊聊,但一直沒有跨出這一步,「為了自己的演出,我去揭露人家的傷,有點殘忍。」後來,她上網大量搜羅類似的文章,不斷把自己浸泡在這種母親的糾葛情緒中;就在我們聊天時,讀到這些文章,她還會哽咽。她平常習慣給自己一點的靜心時刻,排戲這段時間,心都像是滾燙的開水,躁動得很,靜不下來。

讓珊珊印象深刻的一篇報導是美國一位年輕的母親面對四歲罹癌兒子的故事。這對母子花了一段時間積極但痛苦地接受治療,最後不僅沒有起色,癌細胞仍無情地繼續在小小身軀裡竄流著;直到媽媽決定放手這一刻,才知道四歲的兒子是為她而活、為她迎戰病魔,因此母子兩人約定好:媽媽會護送兒子先上天堂,兩人會在天堂相見。「簡老師」可以說幾乎是這位母親的翻版,卻不願放手,因為對「簡老師」來說,身為一名母親,放棄任何可以救女兒的機會就等於失職,遑論簽下放棄急救同意書。

推薦閱讀:「你的生命在鏡頭延續」他用攝影,紀錄癌症女兒的最後一哩路

在珊珊眼裡,「簡老師」不單只是為了救女兒,喪偶多年的「簡老師」更深的恐懼是失去,從丈夫過世到女兒患病,她不斷面對「失去的恐懼」,也因此,在某層面上來說,「救女兒是為了不要讓自己再度面對失去的一種自私的行為。如果站在一個生命的高度去看,她不會這樣做;而這也正是簡老師最大的矛盾與折磨,教了莊子這麼多年,面對生命的關卡時,仍體現不了莊子哲學,怎麼辦?」


圖片|來源

在《莊子兵法》六個角色裡,最通透莊子的逍遙自在理應是「簡老師」,但在她身上卻完全看不到。如果我們仍可在莊子思維尋得解套,那「簡老師」這樣的人生困境該怎解?珊珊認為關鍵在於:每位母親都不該失去自己,每個照顧者都該為自己找到一個出口。

「身教重於言教,母親如果失去自己,孩子也會失去自己;照顧者也一樣,每天固定撥出一點時間給自己,不論方式為何,都要幫自己找到一個鬆口氣的機會,不是一定要時時刻刻綁在病患身邊,如同母親,也不該時時刻刻都把子女掌握在眼前。」儘管在珊珊詮釋的「簡老師」身上,讓我們體悟到了一種回到自己的人生哲學,但問及什麼樣的人適合來看《莊子兵法》時,珊珊卻又有了很矛盾的心情:「誰都可以來看這齣戲,但有類似『簡老師』情況的人,還是不要來看可能比較好。看戲本來應該是輕鬆的,但『簡老師』反而可能揭穿傷痛,我不忍心。」

推薦閱讀:專訪穿粉紅蓬裙的男人:妻子罹癌後,我想讓她記得快樂

珊珊這時的惻隱之心,與她平時待人的親和與大方是一致的。不喜歡讓人不開心、卻又希望照顧到別人感受,這樣的性格完全承襲自母親——那份讓她又愛又恨的母愛。

年過 40 以後的珊珊,最常拿出來跟人調侃與母親的關係就是連自己盛飯喝湯都要經過抗爭才能得到自主權:高中時還不會看紅綠燈過馬路,大學時才知道男女是怎樣歡愛。一路被母親照顧的經驗,也讓珊珊在詮釋「簡老師」對待女兒的方式特別有感。

規律演出、全心投入,下了戲台後的珊珊最喜歡的就是手作。她身上的帽子、隨身攜帶的筷子布套都是親手縫製,劇團廁所裡的手工皂也出自她的手,這都還不算什麼,身材嬌小的她,還拿起大型機具做木工,為自己設計桌椅。提及手作,珊珊雙眼一亮,那股分享熱忱毫不遜於談論舞台演出。

比起演藝圈,劇場雖不那麼娛樂且藝術性更高,但演員仍是鎂光燈下眾所矚目的焦點。演了這麼多年,劉珊珊這名字,對劇場以外的觀眾來說還是陌生了些,珊珊難道不憂心自己的舞台生命不夠光亮?

「若是人人都要當主角,以為當主角才是肯定,那麼除了主角之外,其他角色的付出被當成了什麼?如此一來,戲肯定會歪掉。」這是沒在舞台上汲汲經營個人品牌的珊珊所信奉的老二哲學。她被劇團夥伴暱稱「一姊」,這外號對她而言,與其說是輩份資歷,更多的是對劇團的責任,這份與劇團共同進退、成長的使命,早就超越了個人爭鋒的層次。

推薦閱讀:演戲讓我知道我是誰!專訪許瑋甯:女人,能給自己肩膀

「這是一種態度與高度,不是位置與面子。」當天我們結束訪談後,她在夜裡補來這則訊息。珊珊個兒雖小,骨子裡的俠氣與原則卻是不折不扣的女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