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母親都是後天而成!節錄海苔熊直播內容,從心理學角度與「恆河猴」實驗反思母愛內建的迷思,讓母職從社會框架下解放。

你覺得母愛是「天生」的嗎? 

「看起來應該是吧,客體關係理論不是一開始就說了嗎,好的乳房和壞的乳房,你和媽媽之間的依附關係,以及她有沒有在需要的時候提供你奶水,會強力影響你長大之後的感情和人際關係。」我說。 

「或許有一些人可以這樣,但我們能不能夠接受有一些人不能夠這樣?」Evita 說,一整個突破盲腸! 

「可是,有些人生小孩之後就會『自動』開始愛小孩、照顧小孩啊,那怎麼說不是天生的?有些教養專家也指出,當媽媽之後,很多『感覺』都會改變,難道這不是天生的證據嗎?」一個觀眾提到。 

「我接受『母愛不是天生的』的觀點,但還是會遭受到外人的指指點點,例如到公園的時候、餵小孩喝奶的時候、丟小孩一個人在旁邊玩的時候,會被旁邊的人指指點點,那該怎麼辦?」另一個觀眾問,我在心裡點頭如搗蒜,沒錯沒錯,搞得好像孩子是他們的一樣! 

推薦閱讀:【性別觀察】Janet 懷孕不該去蒙古?為什麼所有人都有資格「教育母親」

對於母職,你的想像是甚麼?女人天生就「會」當媽媽嗎?例如,Evita 說她是個討厭小孩的女人,也因此從來就不打算要生小孩,然而身邊總有人會說:「那是因為不是你自己的小孩才討厭,等妳生了自己的小孩就會愛了。」但是真的有「天生母愛」這回事嗎?心理學家 Harlow 的恆河猴實驗或許可以給出部分的答案。

母愛非內建:恆河猴實驗之後發生的事 

多數人對 Harlow 的恆河猴實驗[1]只停留在「鐵絲媽媽/絨布媽媽」的研究,這個研究發現,相較於哺餵奶水,幼猴對母猴更大的需要其實是溫暖撫慰,這個研究也常被人引用來要求母親要溫柔對待嬰幼兒,但其實這個實驗還有後續,卻因為實驗結果不符人們的認知而較少為人所知。

在那些由鐵絲媽媽與絨布媽媽撫養的恆河猴長大後,Harlow 設法讓其中的母猴懷孕產下幼猴,並且觀察這些母猴與幼猴間的互動,然後發現這些母猴不僅不會餵養或撫慰自己產下的幼猴,甚至當這些幼猴主動親近母猴時,還會被這些母猴推開。

我們並無法確定為何這些母猴如此排斥自己產下的幼猴,但如果「母愛天生」,這些母猴不是該在產下幼猴後自然會變得喜愛那些幼猴嗎?因此在這個研究的支持下,我們或許仍然無法得知為何有「母愛」,但卻能證實母愛並非一種必然的存在。 

「大家告訴你,不生孩子,你將來會後悔,但沒人告訴你,生了孩子,你或許連後悔都說不出口——而且,沒人會幫你。」 ——《後悔當媽媽》[2]

然而在生活中,常有許多人仍以「女人生子是天職、愛子是天性」來要求女性一定要生育,但也如同這本書的封面所言。而更加艱難的是,過去物質不豐的年代,只要能將小孩養活養大就已經足夠,但身在物質無匱資訊爆炸的現代女性,社會上對教養子女的要求越來越高,從懷孕開始,怎麼吃喝、各種行為都受到限制,等到終於生下孩子,要怎麼餵養、如何撫慰也都有種種學問,這樣的現象使得產後憂鬱症的情形愈顯嚴重。

其實產後憂鬱症的症狀與一般憂鬱症[3]的症狀差異並不太大,最主要的不同在於產後憂鬱症患者的主要負向認知幾乎都繞著「我是個失敗的妻子與媽媽」打轉,因此,來自家人的支持與認可相當重要,讓患者知道,她已經做了那個家最好的妻子與母親,而且可以有機會暫時離開家與小孩那些讓她喘不過氣的地方,都會對復原有相當大的幫助。

推薦閱讀:一位心理師對憂鬱症媽媽的告白:親愛的母親,犯錯是應該的

而此處所說的家人,能夠起最關鍵作用的,無非就是丈夫了。但在文化的影響下,無論是家務工作或養育小孩都會被歸為妻子的責任,我們的社會允許男性在這些場域中隱身,使得原本就因新生兒需要投注較多心力照顧而顯得生活無比窘迫的妻子更加孤單。即便不論母愛是否天生,如何餵養、照護幼兒對所有女性而言仍舊是需要學習的,身為丈夫既然也是家的一份子,對幼兒而言也是血緣不比母親遙遠的父親,如何能夠不一起投入學習照顧呢?事實上,晚近的研究已發現,主要照顧者不一定要是母親,只要有重要他人照顧即可,孩子依然同樣可以健康成長[4]

子女的出現,是父母情感的延伸,只要父母情感穩固和諧,願意相互扶持協助,無論是否懂得甚麼高深的教養理論,都能讓子女人格健全的長大成人,而若是無法相互合作,那麼不生育也絕對是個可行的選項。

當媽媽前後的四個問題

整體來說,這集雖然觀看的人不多,但是討論的非常深入,只可惜最後影片沒有留下來(可能是操作不當,影片沒被 fb 保留 QQ)。結尾有非常精采的討論提問,我們憑記憶收錄在這裡: 

1. 如何決定是否生小孩? 

請參考第二集「如何判斷對方是否適合進入婚姻?」中的「典型的一天」討論策略(請編輯大人加入第二集超連結),只是這個「典型的一天」是要納入小孩的。不過在那之前,先詢問過以有養育小孩的朋友,大概了解有了小孩的生活可能會有那些轉變,才能在討論這個情形的時候更具體。 

  • 生小孩之後典型的一天會是什麼樣子(伴侶和你想得一樣嗎?) 

  • 當爸爸媽媽之後的期待是什麼? 

問題是就算我不要生,長輩也會念來念去,管東管西啊!那該怎麼辦?(一個父子騎驢的概念)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圖片|來源

2. 如何應對外人的指指點點?

我們必須承認自己沒有辦法(權力)管別人的嘴巴要說些甚麼,但也要同樣記住,既然我們不能管別人講甚麼,別人也不能真的管自己要做甚麼,「後悔當媽媽」封面頁的那幾句話,可以做為很好的提醒:如果我們照個別人的說的做,結果不論好壞也都只有自己承擔,對方可不會幫你任何忙,那麼,請你問問自己,願意為了別人的耍嘴皮付出多大代價?更重要的是,即使你在 A 事件上照做想封住別人的嘴,但封得了一時封不了一世,等 A 事件結束,還可以有 BCDE 呢!你有多少的資源跟能力可以用「照做」這個策略來封住別人的嘴巴呢?

3. 父親也有產後憂鬱症嗎?

「就我所知,有一些研究發現,老公在太太生產過後,也會有一種『太太被孩子搶走了』感覺,也可能會有憂鬱的傾向。」我問。

「如果以精神醫學來說,這樣的診斷不太可能真的出現在男性身上,但確實會有男性因為妻子生小孩後重心都放在小孩身上而感到失落,然而我們必須回頭了解『為何女性需要將重心都放在小孩身上』,如果女性的照顧責任不那麼被強調、如果女性被允許可以把目光焦點離開小孩,那麼應該也沒有多少女性真的會希望自己的生活中只有小孩。

想其實有些時候,生產過後的媽媽只是需要一個休息和喘息的空間,所以可能是兩個小時或三個小時,讓孩子可以有機會給別人帶。

更重要的是,對男性來說,一個是自己妻子,一個是自己子女,他們在互動時,有什麼道理你不能加入?當男性願意主動加入任何生活情境,多半只會得到讚賞的,請記得自己是個有功能的成年人,你有能力可以主動參與教養小孩的任何一個環節,別把自己也當作毫無行為能力的嬰兒等著人來抱。」Evita 說,再度突破盲腸。

推薦閱讀:父親節後給爸爸的情話:你讓我明白,努力只能為了自己

4. 小孩會不會被公婆搶走? 

當問題被用這樣的方式提問,就已經註定了兩代之間的競爭關係(搶/被搶),然而祖輩與父母輩,最適合的還是合作關係,畢竟要搞定小孩已經不容易,再多幾個長輩當敵人,不活活累死才怪。

請尊重長輩永遠的「白臉」角色。對當祖父母的人來說,面對孫子女除了寵溺大概不太會有其他的,因此不要把祖父母也送上「教養者」的位置來讓衝突有機會產生,就讓他們成為他們想成為的「寵溺的祖父母」,只是「寵溺的時機」需要事先溝通,只要他們「寵溺者」的位置鞏固了,他們就不會來搶「教養者」的位置了。至於小孩會不會因為祖父母是寵溺者而爸媽是教養者就比較愛祖父母?請注意,「撫慰」也是教養的一部份,只要撫慰得當,關係的穩固程度一點都不用焦慮,畢竟家人不是伴侶,家庭情感不必強調獨佔性,我們會期待只有一個相愛的伴侶,但相愛的家人絕對多多益善啊!

讓公公婆婆扮演好人,你自己扮演壞人,公婆希望跟孩子可以更親近,所以他們應該更喜歡扮演好人的角色。重點是事前就和其他的成人套好,才不會出現劇本不一樣的情形。

謝謝一直以來大家熱烈的討論,我們的節目圓滿落幕囉!哈~也感謝 The Planet 星球咖啡一直以來的款待,還有幕後小幫手桑尼的協助(大感恩),後會有期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