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飛快的資訊時代裡,我們為你準備一則知識涵量十足的國際訊息,在視野重訓裡我們心胸廣闊、精準閱讀。

2017 年 4 月 5 日,上百個荷蘭人牽著彼此的手,走上阿姆斯特丹街頭,聲援上週日遭受恐同暴力的一對同志情侶。這起暴力事件席捲了全荷蘭公眾的情緒,透過平靜而充滿力量的遊行,人們充分展現「愛」擁有的能量,遠比仇恨與恐懼來得深刻與動人。


Photograph: Michael C Corder/AP

在阿姆斯特丹的街道之外,世界各地的男人們不分性傾向,紛紛在這幾天挺身而出——並且手裡緊握著另一個男人的手。

從紐約到倫敦,從澳洲首都坎貝拉到荷蘭阿姆斯特丹,不分大人物或市井小民,各地男人紛紛在社群媒體上傳自己的「男人牽起手」照片,並且附上一條 hashtag:#allemannenhandinhand (英譯:all men, holding hands)。

這股風潮的延燒,來自上週日發生在荷蘭東部小鎮 Arnhem 的一起恐同暴力事件。

4 月 2 日早晨,31 歲的 Ronnie Sewratan-Vernes 和男友 Jasper Vernes-Sewratan 走在回家路上,因牽手而遭到一群年輕人圍毆。 他們兩個人都受傷了,其中一人被剪鎖鉗打落四顆牙齒、嘴唇裂開。

Ronnie 告訴 Dutch News 記者:「為了不激怒他人,我們通常不會在公共場所牽手。但那天我們以為街上只有我們兩人,沒想到卻忽然出現六到八名摩洛哥年輕人,當我意識到發生什麼事的時候,已經被其中三個人打倒在地。」

「男人牽起手」hashtag 迅速捲起全球社群動能

事件發生之後,荷蘭一名雜誌創辦人,同時也是記者的 Barbara Barend 在推特上發了一則向大眾請求的推文:「這一整週,能否請所有男人(不論是異性戀或同性戀)都牽著手走在路上⋯⋯」

接著,政治人物、運動員、演員、警察、醫生與商人們紛紛響應了 Barbara Barend 的呼籲。

荷蘭副總理 Lodewijk Asscher 於 4 月 3 日清晨七點,率先在自己的推特上傳了自己與勞工黨的同僚財政部長 Jeroen Dijsselbloem 牽手的照片,並且 hashtag #allemannenhandinhand。


荷蘭副總理與同僚財政部長

很快地,從紐約聯合國總部、倫敦、到澳洲坎貝里,在世界各地荷蘭大使館工作的男人也紛紛加入響應了這場反對恐同暴力的社群運動。


駐倫敦荷蘭大使館

這週一,荷蘭民主 66 黨(Democrats 66)的黨魁 Alexander Pechtold 與該黨黨員 Wouter Koolmees,甚至高調地牽手走入海牙的新政府籌組會議。


荷蘭民主 66 黨的黨魁 Alexander Pechtold、與該黨黨員 Wouter Koolmees

位於荷蘭東南方的城市 Nijmegen,該城的足球隊 NEC 也分享了他們的聲援照片,「NEC 絕對反對(turns its back on)恐同暴力。」

鹿特丹的警察、以及荷蘭 Waarder 市的兩名宗教領袖 David van Veen 、 Erick Versloot 亦挺身而出。


鹿特丹警察聲援


宗教領袖 David van Veen 、 Erick Versloot 

這項「所有男人牽起手」的 hashtag 社群活動的動能仍在增加,世界各地的男性仍在持續分享、上傳並拒斥恐同暴力。

世界首個同性婚姻法制化的國家,人民仍要經歷恐同暴力

事實上,荷蘭雖是全世界第ㄧ個合法化同性婚姻的國家,但荷蘭的平權工作者提到,這個國家仍未完全擺脫恐同症。

2001 年 4 月 1 日,荷蘭的同性婚姻終於在國會通過。十六年後的 4 月 2 日,荷蘭同志社群年度慶祝的隔日,街頭卻發生嚴重的恐同暴力,這是荷蘭恐同情緒反撲的現況。

荷蘭的 LGBT 社群組織 COC Nederland 曾統計,過去六年至今,荷蘭針對同志的恐同暴力不斷增加。從一年四百起,增加到一年六百起。但是在上千件恐同暴力案件之中,只有九位犯罪者曾在 2015 年被定罪判刑。

Philip Tijsma,COC Nederland 的公共事務經理曾在 2015 接受 CNN 訪問時說:

「每十位 LGBT 人士當中,即有七位曾因性別認同而遭受身體或言語上的暴力。許多 LGBT 學生都曾在高中有一段痛苦的時光,高中自殺或受到霸凌的比率,比其他時期來得高上五倍。 」

即使是在荷蘭,高中教育裡仍對於同志的主體性閉口不提,且同志仍有很高的機率會在街上被人稱為「骯髒的娘砲(dirty faggot)」。

「許多人以為荷蘭在某程度上是『同志的天堂』,事實卻是:人們對同志的接受程度,比想像中來得低許多。」Tijsma 補充。

有民意調查顯示,大約有三分之一的荷蘭人認為,在公共場合看見男同志親吻,會讓他們感覺冒犯;相較之下,只有十分之一的人會對異性戀情侶在公開場合親吻有相同不舒服感受。

平權之路迢迢,不論在荷蘭或是台灣,我們仍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在路上牽手,不該是令人擔憂恐懼的事

對同志族群來說,在公開場合表現對彼此的情感,從來不是一件輕易的事。即使是牽手這樣的小事也是如此。

各種對同志權益的提倡乃至廣告都經常使用同志牽手的意象,向大眾揭示同志日常生活的艱難。

2014 年,全美第二大的 Allstate 保險公司釋出了一隻動畫短片,以 Eli Lieb 的新創作〈Safe in My Hands〉做配樂,這隻短片也是當年 LGBT 活動「Out Holding Hands」的一部分。廣告文案看似向同志族群訴說,其實是對著整個社會大眾:

「被看見,不該是使你們更脆弱的事。」(Being visible should never leave you vulnerable)
「每個人,都值得被放在手心呵護」(Everyone deserves to be in good hands.)

而短片主題曲〈Safe in My Hands〉歌詞是這樣寫的:

In the night every road you take
In the night brings you back to me
you don't stand alone I'm right here.
So take my hand don't be scared
we can go anywhere
you don't have to run, you don't have to hide,
‘cause I got you
safe in my hand

2016年,澳洲澳盛銀行亦曾以一支讓人看了都落淚的《Hold tight》廣告,鉅細彌遺呈現同志情侶在公眾場合表現情感的艱難。

同志時常迫於社會壓力,必須放開牽起的手,這支廣告鼓勵同志伴侶不要輕易放手的同時,也向社會釋放訊息:健康的社會,不該讓人畏懼在公開場合牽手。

延伸閱讀:澳洲觀察:「親愛的,讓我們理直氣壯牽起手」讓人淚流的《Hold tight》廣告

然而,同志的牽手廣告,有時也會引起同志社群內部的爭論。

例如 2012 年雷朋眼鏡的廣告「Never Hide」,巧妙運用同志牽手不該隱藏,映射出「Pride」意象。

性別平權人士對於這類商品廣告向來有多元的討論。有些認為,這是利用同志以及同志議題的爭議性搶曝光率;也有人說同志並不單薄,豈是廣告能消費得了?就沒見人批評市面上的廣告消費異性戀愛情啊!另外一些人則擔憂,大量廣告將同志形象定型為性感的中產階級菁英,相較之下,其他同志的主體性不曾平等地受到媒體關注,面臨更加邊緣化的處境。

2017 年在紐約地鐵 Second Avenue 站,一名藝術家同樣以同志伴侶牽手的圖像作為藝術表達的主題之一。這一項創作獲得了廣泛的好評,人們說,正是因為這兩個人沒有模特兒般的外貌、菁英或嬉皮般的生活風格,使得它更具實感,更貼近真實,也更能撼動人心。

另外一則掀起全國熱烈討論的同志牽手廣告在義大利。

2011年,IKEA 在義大利的廣告以同志牽手作為視覺,主打「我們歡迎任何一種家庭」(We are open to all families)。

這則廣告在天主教國家義大利引起眾怒,當時的義大利首相 Silvio Berlusconi 反彈劇烈,他自稱家庭價值的守護者(儘管他時常以性醜聞上報),他指責 IKEA 並非旨在提倡同志權利,而只是一種廣告行銷手段,並且說這是「瑞典帝國主義的入侵,試圖讓所有人在獲得廉價家具上擁有平等。」

或許真是如此吧,不論是販售商品還是品牌形象,廣告終究有其目的。但我們很期待台灣的企業、銀行、保險公司、家具品牌等,願意透過廣告創意挺性別平權、將同志生活示現,就像我們的廣告老是兜售異性戀生活與愛情那樣;也期許政府官員更有骨氣地守護平等價值,不必因為幾通民眾投訴電話,就輕易將挺同廣告或藝術在捷運站內撤下。

台灣人害羞,我們不要求政治人物像荷蘭男人一樣勇於牽手表態,但至少要去實現選前諾言。以政策平等捍衛同志權益,就是在漫漫性平長路上,與同志牽手並進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