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感恩節嗎?在國外感恩節是個非常重要的節日,你的腦海中可能會浮現溫暖的爐邊,家人圍繞著豐盛的火雞大餐,有蠟燭和紅酒點綴的畫面,讓女人迷人氣作家 Nick 跟大家分享他在感恩節的經驗,以及美國感恩節後會發生什麼好玩有趣的事吧!

明天就是美國每年最重要的節日之一-「感恩節」。各位知道感恩節的由來嗎?

其實感恩節的由來可以追溯到 17 世紀。當時因為英國國教會的腐敗,許多教徒試圖整頓英國國教會,並且主張所有教徒應該要尊崇「聖經」,而不是由政府把持的國教會(這些教徒被當時的人稱作為清教徒)。如此類似革命性質的行動讓清教徒在英國逐漸成為被政府肅清的對象。飽受政府追殺的清教徒因此大量地逃出英國並且湧入美國大陸,並且在麻州的普利茅斯一區定居。

當時剛來到麻州的清教徒因為缺乏食物,再加上當地酷寒的冬天,使得這些新移民遭受到病魔的侵襲。短短不到一年,這群清教徒就因為這些嚴峻的環境考驗讓人口數減少了至少一半。

但是是誰讓這群新移民在美洲大陸順利地存活並且繁衍後代讓美洲大陸逐漸成為適宜人居的地方呢?沒錯,就是那些美洲大陸的原住民-印地安人。當時印地安人和這群新移民的關係其實非常地良好,印地安人不僅教導這群新住民如何種植農作物、如何捕魚、如何打獵以及畜牧;而那些農作物主要是適合嚴寒地帶的食物,像是南瓜、玉米和豌豆等。

清教徒來到美國的第二年,他們的耕耘有了初步的成果;為了感謝這些印地安人的教導,讓他們有能力在這塊新大陸生存下來繼續自由地信仰自己的宗教,他們邀請了印地安人來參加他們的豐收慶典,而這一天的慶典,也是史上第一個感恩節。

之後美國經歷了獨立革命,這群新教徒有了更多感謝周遭的理由;於是在脫離英國獨立之後,華盛頓總統宣佈將 11 月 26 日訂為感恩節。西元 1863 年,南北戰爭過後,林肯總統則發表聲明將 11 月的最後一個星期四訂為「感恩的日子」;之後一直沿用至今。

所以每一年的感恩節,是在 11 月的第四個禮拜四。在這一天,美國家庭會聚在一起吃飯、敘舊,然後禮拜五是不用上班上課的,所以感恩節就被俗稱為「感恩節假期」。

感恩節聚餐的食物除了有最初印地安人教導新教徒種植的食物像是南瓜和玉米之外,還有烤火雞-因為在聖經舊約出埃及記中有紀載:「摩西帶著以色列人走在沙漠中,大家飢腸轆轆,摩西表示上帝聽見了他們的抱怨。結果第二天就有大批的鵪鶉飛來,落在他們的營地上。摩西說,這就是上帝給你們吃的肉。」因為在沙漠中沒有任何烹調的工具,所以最有可能的食用方式是用烤的。因此在西方文化中,禽類是上帝給人的救援和禮物,而且人們應該把它烤了吃。

而在感恩節的隔天,就是所有家庭出去搶購便宜貨的時候,也就是瘋狂的「黑色星期五」;在感恩節過後的周一,很多上班人士會利用上班的時間繼續上網購物,也造就了網路消費熱潮的「Cyber Monday」。通常在這兩天店家都會使出渾身解數吸引消費者,所以往往很多促銷活動都可以讓我們在這兩天撿到便宜。

同場加映:學會「買一件丟一件法則」,從此告別衝動購物

我人生的第一次「黑色星期五」是發生在 2011 年的感恩節。還記得我在半夜 12 點鐘從紐約羅徹斯特開車到紐約尼加拉瓜瀑布旁的 Niagara Premium Outlet,當時雖然是半夜,但車潮已經出現,花了大概 1 個多小時才找到停車位。

而在店家裡頭購物的狀況更是驚人,人山人海的消費者幾乎擠爆所有店家,商品在商架上凌亂不堪,很多東西更是散落一地;排隊進試衣間的隊伍更是延伸到門外。其實我覺得與其嘗試去撿便宜,「黑色星期五」的消費反而成為一種文化。因為現在網路這麼發達,人們其實根本沒有必要再去現場購物,而且很多店家會在感恩節前夕把價格提高,所以實際上,消費者其實根本沒有撿到多少便宜。但對於很多剛來到美國的外國人士,「黑色星期五」絕對值得你去嘗試一次,體驗那大量搶購折價品的快感。

對我來說,感恩節就類似於我們在台灣的春節;在這些節日,我們會選擇與家人圍爐,並且感謝過去一年發生的事情。雖然沒有過感恩節的習慣,但我通常會利用感恩節的這一周,去跟同事或者是過去在美國讀書的同學們約出來敘舊。像是這一周感恩節假期,從一到五,我每天中午都會與一些許久沒見的老友聚餐,算是另一種感謝友誼長存的方式。

推薦你看:年輕世代的「春節恐歸」:搶票之後,我們卻離家鄉越來越遠

突然很慶幸自己有機會可以同時體驗感恩節與台灣的大小節日,因為利用這些東西方節日,不僅可以鞏固在異鄉所發展的友情,更可以繼續保有自己的「根」,與家人聯絡情感-算是在忙碌的日常生活中提醒了我們不管路走得多遠,都不要忘記回頭感謝那些與你共存過的生命。

看看感恩節這一天路上或者辦公室所有人幾乎都會面帶微笑就知道,這個節日的存在意義有多麼的重大-或許人要先懂得感激,才能夠獲得真正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