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迷【性別觀察】筆記,帶著激勵自己、影響環境的起心動念,將由短篇與大家分享以性別出發的時事觀察。2016 里約奧運即將落幕,女人迷特別準備了視覺化文章以及相關的觀察,讓你多帶一些不一樣的性別地景走,從體操的飲食控制、舉重的禁藥問題,最後再到男女游泳項目的不一,原來女人在運動的這條路上,從不是理所當然,而要付出更多的代價。

自古以來,女人運動從不是理所當然的選擇,因為外界對於女人要「安於室」的期待,運動史中女人爭取權利的身影是一條孤獨的路。

以奧運為例,2016 里約奧運即將落幕,我們看著女運動員的淚水與汗水揮灑在場上,但這在希臘雅典時期的古奧運時代,卻是不曾存在的場景,因為只有男性才有權利參加,婦女和奴隸相當,不僅無法參與比賽,連在場邊觀看都不被允許。

而到了 1896 年的第一屆現代奧運會,創辦人 Coubertin(古柏坦爵士)依然堅決的反對女子參加奧運。他認為女子的本份是坐在觀眾席中,為了拼盡全力競賽的男運動員鼓掌叫好,直到 1900 年的巴黎奧運中,才開放了女子項目的網球及高爾夫球,而當時僅有11位女性運動員參加。

當女人逐漸可以大方走入奧運賽場,為自己而戰的當今,仍有許多的性別地景悄然隱身在賽程背後,配合此次的奧運視覺化文章,寫下體操、舉重以及游泳三項比賽項目背後的性別觀察給你。

體操:嬌小女孩的巨大壓力

這次拿下個人四面體操金牌的美國選手 Simone Biles,身高只有 145 公分,但她並非體操界的少數。因為體操選手的身材有先天上的考量,強調身體控制能力,而當進行高難度的表演時,嬌小的選手更能輕易完成指定要求,因此在同齡之間,身材較為嬌小的孩子通常是選拔中被青睞的對象。

延伸閱讀:【奧運女子特輯】打破成規成就自己!第一次挑戰奧運的 Simone Biles

而在後天的訓練過程中,影響更是巨大。體操選手為了纖細的體型,飲食會進行嚴格控制。而往往由於攝入的熱量過低,而造成這些女孩發育不良。上海體育學院和南京體育學院,曾對專業女子體操運動員進行研究,發現女子專業體操運動員,較正常同齡人的骨骼發育延遲 1.7 年,體內脂肪和皮下脂肪明顯減少,初潮年齡延遲 2 至 3 年。[1]

而中國女子體操隊的前隊長程菲,她在職業運動員的生涯前後,正體現了這樣對於身材要求的變化。程菲的成名之戰是 2005 年墨爾本世錦賽,當時她憑藉「程菲跳」一戰成名,拿到中國體操歷史上首枚女子跳馬金牌。

但因在 2012 年跟腱斷裂,程菲提前宣告退役。回到母校武漢體育學院任教的她,慢慢地淡出了公眾的視線之外。直到 2015 年,程菲做客《魯豫有約》,因為不再需要飲食控制,在節目中可以看到程菲逐漸豐腴的體型,與當年嬌小瘦弱的體操選手時期相比,許多人戲謔是「判若兩人」,甚至直指回歸到正常人身材的程菲是:「被天放棄的胖子,難怪到了 28 歲都沒談過戀愛。」

舉重:雄性激素造成的不孕問題

里約奧運我國女子舉重選手林子琦,因禁藥檢測數據異常,而遭到停賽處分。近來外界傳出,林子琦事件疑似是「雄性激素」超標的結果。使用雄性激素,最大的好處就是增加爆發力,故舉重、柔道等需要增強力量的比賽項目,往往會有選手鋌而走險使用禁藥。

但雄性激素的副作用也相當驚人,不僅會造成經期紊亂,長期還會嚴重影響女性生育功能,尤其是在女性孕期大劑量使用,還可能造成流產機率提高。

如 1990 年中國舉重冠軍鄒春蘭就曾控訴,因為聽從教練指示服用雄性激素,害她出現男性如鬍子、聲音低沈等男性第二性徵,甚至喪失了生育能力。現在每隔兩、三天,鄒春蘭在早上起床後,都要照鏡子,花很長的時間拔掉嘴邊冒出來的鬍鬚。

過去常不顧女性的身理狀況,為了求得好成績,讓她們服用違禁藥品。鄒春蘭從 16 歲進入體工隊起,就開始每天服用一粒「大力補」,直到 1993 年退役,時間長達六年之久。

當年,鄒春蘭與隊友們因為開始體毛變長、嗓音變粗,而開始懷疑大力補的作用,教練這才坦承大力補實際上是雄性激素,但仍直稱此是營養藥,對於身體有益。一切直到 2001 年,鄒春蘭退役後的第 8 年,她因不孕問題到醫院檢查,才發現自己體內的男性激素比普通男性還高,這直接毀滅了一個她想成為母親的願望:「醫生已經給我判了死刑,我不再幻想有孩子了。」

游泳:女人不能游 1500 米自由式

今年里約奧運,美國女子游泳選手雷德基摘下四金一銅,被稱為是女版飛魚。但細數她摘金的項目,只到 800 米自由式,卻不包含她已保持 3 年多世界紀錄的 1500 米自由式,因為這個項目為男子限定,始終沒有被列為奧運女子游泳比賽項目,這意味著雷德基在奧運會上可以參加的最長距離比賽項目就是 800 米自由式。

國際泳聯曾建議奧運會同世錦賽一樣,將女子 1500 米和男子 800 米自由式列為正式比賽項目,但是國際奧委會已經拒絕了這個提議,原因是現有賽程過於緊張,所以沒有意願再增加比賽項目。對此國際泳聯表示失望:「奧運比賽項目受過去觀念影響,認為女性運動員沒有能力參加比較艱苦的比賽。如1500 米。奇怪的是,只有奧運的男子比賽項目沒有 800 米、女子比賽項目沒有1500米 項目,這真的有點過時了。」

我們看見的是直到二十世紀初,西方醫學界還流行一種看法,認為女性不具備參與運動的生理結構和體能,若硬去參加,最終會影響她們扮演母親的角色。因為男人體型較高大強壯,總被認為天生就是比女人優秀的運動員。

而某些極需體型和力氣的運動項目,或許是造成男性和女性差別的原因,但這不構成否定女性運動的理由,女人也不見得表現得比較差。所以即使雷德基在 1500 米自由式的成績與男子組選手相當,她的傑出表現仍被掩蓋,只因女人運動的價值被小覷。

延伸閱讀:棉條的洪荒之力!傅園慧開口談經期,給中國上一堂性別教育課

古代奧運是專屬於男人的天下,女人即使只是偷看比賽,都會被處死。而到了 1896 年現代奧運的創辦,亦承襲了了性別歧視的傳統。直至上一屆的倫敦奧運,沙特終於開放女人參賽,全球參賽地區的女運動員才能夠真正走入奧運殿堂。所以今天我們看見女人能夠參加奧運,並非一開始就與男人站在相同的起跑線,而是超過百年慢慢爭取的結果。

當我們為了運動員的超越自我賣力加油,卻難以直視這場域中暗藏著許多看不見的角力,而女人參與運動的歷史,也跟著權利的開放,而能更貼近自己慾望的形狀。

我們的身體生而自由,但女人這樣的自由,卻要付出更多的代價。如同在1920 年奧運中奪得了三塊游泳金牌的 Ethelda Bleibtrey 在採訪時說:「儘管女人要付出難以想像的巨大努力,來突破性別的先天限制,我仍深信女人和男人一樣,能夠站在體育的世界舞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