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敢在 34 那年放棄所有,義無反顧地辭職去旅行嗎?作者雪兒當年離職的理由這樣寫著:「世界這麼大,我想再看她一眼。」別把自己的生活都賠進了工作以後,才發現這不是自己要的。

 

前幾天在蒲甘遇見一群來自台灣的背包客,我們就在最炎熱的雨季碰面,席間聊到原來大家都是同行,原來都在台灣資訊服務業工作過。大家則是很訝異原來我原本的工作是 PM(專案管理),但我也點出 PM 無奈的地方,就是你不跟著時代跑,最終還是要被淘汰。

32 歲打工度假回來,這個產業經過一年已經若光速變化,一年沒看程式碼,如隔好幾年的時光,花了一番力氣才回到以前的感覺,也感嘆回不去二十幾歲拼命三郎的衝動。

那時候想資訊業的 PM 還要當多久?還有力氣一直追著他跑嗎?

從辦公室望著窗外的藍天,想念的還是那段打工度假的時光。下班後就到公園野餐,然後去超市採買今天晚上的食材,聊著不著邊際的話題,寫著一篇又一篇旅行看見的遊記。

寫作原本只是興趣,只想把活著記錄下來,後來變成專欄作家,雖然一開始很介意網友的評論,後來也笑罵由人,出書之後也轉變成心靈導師,跟旅行反而沒有相關,所以別人說「你是旅行作家?」心想:「大家都喜歡問我兩性問題。」

34 歲工作了又幾年,離職當然還是有關鍵原因,並非只是對工作產生厭倦,畢竟都已經工作多年,經驗可以足以彌補很多新知轉替慢的代謝,只是失望是一次又一次累積,慢慢也知道自己到了極限,再壞就是這樣,再好也是這樣,不好不壞也是這樣。

到最後遞交離職書也算是水到渠成,因為做人成功,所以也沒有得到前東家刻意刁難,因為理由太白爛,也找不到挽留我的方式。

「世界這麼大,我想再看她一眼。」這種離職理由霸氣又白爛。

為了這幾個字,離職後我開始了第二人生,幾乎每一個個月都在旅行,從東南亞玩到東北亞,深入中國一個月,還帶爸媽去自助旅行,飛到北歐冰天雪一個月,現在人在緬甸,歸期是兩個月後。

我能做到的就是實踐自己離職單上的諾言,用力的過自己想要的人生。

用寫作交換旅費或是住宿,用抽獎換到免費行程,用體驗交換商品,用演講換取旅費,用各種方法養活自己,不想讓家人擔心。

以前總覺得工作跟生活是天秤,努力工作賺錢,再來投資想要的生活,這似乎沒有不對,每個人都是這樣在社會龐大的機器下當一個小螺絲釘,即使你對於工作毫無熱情可言,但還是會說服自己:「再撐一下,就可以拿薪水去旅行了!」、「再忍耐一下,就可以拿薪水去吃大餐了!」、「再假裝一下,再過兩年我就一定要離職!」

工作跟生活從來都不是對等跟交換,更不是努力工作賺錢就能有美好生活,人若一直都在不對的工作位置上面,賠進去的也可能是生活。

能努力把工作融入生活,用工作成就來支撐生活的品質,那麼賺多賺少或許就不是唯一衡量生活的標準。

別讓你的生活價值被工作綁架。

相信 34 歲那一年沒有離職,應該還是過著日復一日打卡人生,沒有不好。只是真的也對職場沒有熱情,對於資訊新知的渴望已經厭倦,可能還在煩著為什麼又要開發新技術來折磨我,在研討會聽到睡著。

同場加映:職場筆記:你選擇的工作,決定了你活著的形狀

當然也很多人說:「為何鼓吹離職旅行?每個人的狀況不一樣!」

我也很想說:「就是因為每個人的狀況不一樣,不是每一個人都有勇氣離開舒適圈,也不是每一個人出了社會畢業後就可以選到天職,轉角都會遇到真愛。」

工作跟愛情一樣,有時候剛開始會鬼遮眼以為這是一輩子的牽手,但是到後面,另外一半已經讓你看不見未來,你只是一復一日活著為了他的存在,卻不是為了自己的存在,有一天他拋棄你了,或許你也什麼都不是了!

創造自己的價值,是真的要趁年輕還有勇氣。

現在把人生砍掉重練,在一個完全無法摸索的全新領域,或許之後也會厭倦,但目前真實覺得自己活著,寫的文字我很喜歡,合作的對象我也很喜歡,分享旅行我也很喜歡,我至少活在自己喜歡的世界裡。

三十五歲,我靠旅行見聞養活自己,別說很難,不去做怎麼知道,至少我已經在路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