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意味家庭的距離更靠近,劇場導演嘉容透過身體課程,更瞭解自己也更理解孩子,拉開距離,看看演出中的自己是什麼樣的爸媽,如果你是小孩,你會喜歡這樣的爸媽嗎?

讓我們當快樂放暑假的爸爸媽媽

暑假快到了,許多爸爸媽媽都有點煩惱:不必去學校的孩子們,要如何安排呢?某一次課程當中,我邀請大家,分享一個自己最近在生活中想要改變的難題。有一個媽媽伶如訴說她的煩惱:放暑假期間,孩子們都在家裡,她沒有自己的時間,照顧孩子很煩。 

我請伶如用獨角戲的方式,把這個擔憂場景演出來。伶如先演出一個在房間埋頭大睡,不管媽媽怎麼叫也不起床,睡到午餐都沒有起來吃的兒子。再演出一個一直盯著電腦打電動的女兒,不管媽媽怎麼叫,都不肯放下電腦出來吃午餐。伶如自己則是不斷的在兩者之間走來走去,焦慮煩惱。 

原來伶如真正的問題是擔心孩子的健康。伶如說:「我希望孩子能夠多利用時間出去和朋友相處、親近大自然、逛街,而不是只是待在家裡睡覺打電腦。」

延伸閱讀:爸媽寫給孩子的一封信:一起學著當人生玩咖

我詢問現場的其他參與者,有沒有人可以對這困境有些建議? 

家長小芳起身演出另一種可能。 小芳先去叫哥哥:怎麼還不起床?再去叫妹妹:不要再打電動囉!然後就走到書房開始做自己的事情:上網、打電腦,看鄭多燕,然後跳起鄭多燕操。 

小芳說明自己跟孩子相處的模式。小芳家有兩個孩子,哥哥國二,妹妹小五。哥哥有亞斯伯格特質,小芳在一路走來的教養過程中,學會尊重泛自閉症孩子的特性,學校放假時,不勉強也不期待兒子出門,而自己也不被「必須照顧孩子」這件事情綁住。比方說,兒子習慣晚睡,早上永遠叫不起來,現在又有拒學的情形,正在看醫生當中。小芳必須要叫孩子起床去上學,她找到的聰明方法,就是當小芳非得出門不可時,她就會從外面打電話回家叫孩子起床,而不會被「要叫孩子起床」這件事情綁住而不能出門。 

在早餐方面,她和孩子之間也建立了自己的默契,一樣不讓自己被「要照顧孩子飲食」這件事情綁住而不能出門。舉例來說:如果中午回來,她就在桌子上放一份早餐,如果中午不回來,就是一份早餐+零用錢一百元;如果晚上也不回來,就是早餐+零用錢二百元。而如果忘記放錢,媽媽又沒回來,孩子就會拿自己的零用錢先自己去吃飯,等他回來後再拿錢還給孩子。

在家的時候,大家各做各的事。當媽媽自己需要專心不被吵的時候,她就會設下限制:一小時內准吵我喔!

伶如聽了之後深有啟發。她說:好像是我自己太放不開耶。 

 我說,如果現在有任意門,你可以直接走進去,變成你想要變成的媽媽,來處理這個情境,會是什麼樣的情境呢?你要不要演演看?伶如試著演出。  

媽媽走到哥哥房間。媽媽說:哥哥,你怎麼一直躺在床上看手機,還不起床吃早餐!如果近視度數太深,將來長大要雷射,雷射很貴,要花一萬多塊錢,你要自己出喔!我不會幫你付喔。 

媽媽走到妹妹房間。媽媽說:妹妹,妳還在打電動喔!妳早餐中餐都沒有吃耶,這樣會把身體弄壞,以後長大不健康怎麼辦呢?趕快吃!再不吃我就不管妳,我要去做我自己的事情了! 

演完之後,我請伶如分享一下她的體悟。 

「沒想到,雖然撂了狠話,我卻還是有點放不下。」伶如笑著說。 

伶如真正的煩惱是對孩子的焦慮和擔心,但是,當她緊張兮兮地擔憂時,其實並無法改善任何現狀。 

 小芳對伶如說,小時候,自己經常帶兒子去參加各種戶外活動或夏令營,覺得是在幫助孩子成長,但現在兒子回憶起童年參加營隊的經驗,都用臨場感非常強烈的語氣告訴媽媽:當時誰怎麼嚇他,哪些事讓他非常不舒服。小芳才發現,自以為對孩子好的安排,對當事者卻是太激烈了。

她也才了解到,要換位思考,接受孩子本來的樣子,有智慧去理解孩子無法被改變的地方,才不會讓好意變成惡意,成長變成挫折。 

課程結束後,小芳寫了一段話:「今天在課程中,我遇見曾經折孩子的我。自認很會安排活動的我曾認為我給孩子一個多采多姿的童年,寒暑假都不曾無聊過;孩子在高年級時確診是亞斯伯格後,我開始重新思考活動的一切,對於一個肢體不協調、人際情緒有困難、感官又很敏感的孩子來說,真的是多采多姿嗎?不一定呢!在孩子偶爾釋放出的想法中,我才瞭解到有些太過的刺激其實會變成挫折,留下負面的回憶。」

推薦閱讀:《被討厭的勇氣》越是親近的關係,越需要課題分離

孩子也需要時間去處理這些負面,所以我給他時間去處理,即使他的"宅"看起來令人憂心,即使有人不解我怎麼能夠『容許』孩子這麼宅,但是我知道那就是孩子現在真實的需要我去愛的樣貌,我不再折他了。我體會到愛一個人原來的樣子,不去折他,順著他的紋理去了解,是需要覺察和承擔的。」 

謝謝老師請我分享如何看待孩子「宅」這件事,在分享中我更清楚看到自己和孩子的關係,還有自己的成長。讓我們一起當快樂放暑假的媽媽。誰說暑假只有小孩是開心的呢?讓我們來過個瘋狂的暑假吧!」

你會喜歡:一位心理師對憂鬱症媽媽的告白:親愛的母親,犯錯是應該的

另一位學員靜惠也寫道: 

「我今天很清楚看到自己依然很嚴重的『ㄘㄨㄚヽ勒等』的問題,還有根本劃錯重點的煩惱@@...XD~經過這麼久不斷的自我關照,明白輕鬆快樂的自己才是家裡安定成長的泉源……」 

父母在照顧孩子時,常常把目光焦點只放在孩子身上,覺得所有最好的都應該先給孩子,時間心力也都只分配給孩子。但是舉一個比方,大家都坐過飛機。要穿救生衣、戴氧氣罩的時候,空姐會叮嚀,是父母先幫自己穿戴,還是先幫孩子穿戴呢?

答案是,父母要先幫自己穿戴,再幫孩子。如果災難下一秒就發生,大人還有機會幫小孩,小孩卻沒有能力幫大人,所以如果你沒有先把自己的救生衣和氧氣罩穿戴好,就失去了可以繼續保護和照顧孩子的機會。所以,一定要先照顧自己再照顧孩子。快樂的父母,自然擁有快樂的孩子。 

暑假到了,祝每個爸媽小孩,都有一個快樂的暑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