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言語、性別暴力,你的身體是你自己的,拒絕厭女,從反制各種騷擾、霸凌與威脅言論開始。

自 90 年代起,網際網路已在過去 20 年間成為當代人生活中越來越重要的一個工具與空間,提供著資訊傳遞、人際互動、事件追蹤與紀錄,甚至是倡議與社會動員等功能。隨著網際網路的重要性和普及性提高,如今全球已有超過 30 億名網路使用者,而人們生活中的許多需求也都能夠透過網際網路獲得滿足與實踐。

然而,網際網路不僅帶來好處,某些我們生活中的負面經驗與問題,也可能以網際網路作為平台,被放大、強化,或是轉換成另一種面貌,造成一樣難以承受的傷害。例如,影響全球三分之一女性人口的「性別暴力」問題,正在網際網路上蔓延。

「網路上的性別暴力」(Cyber Violence against Women and Girls)(註1)有許多形式,包括未經同意散佈他人的私密影像(又經常被稱為「復仇式色情」)、網路跟蹤(Cyber Stalking)、騷擾、威脅、霸凌與仇恨言論,以及以網路作為鎖定或引誘其他性犯罪(如性侵害、人口販運和性勒索等)受害者的工具。

根據聯合國的統計,全球約有 73% 的女性網路使用者曾經經歷過網路性別暴力,其中介於 18-24 歲間的年輕女性是受害風險最高的族群。在歐洲,約有 9 百萬名的女性自 15 歲起就曾經歷網路性別暴力。


(圖片來源:United Nations Broadband Commission for Digital Development

網路空間的特殊性使其輕易地成為性別暴力的溫床。匿名性讓加害者們可以更為輕易地隱藏個人的身份;跨地域性讓加害者甚至不需要和被害者同處一地就可以向對方施予暴力;網際網路的普及性和即時性讓暴力可以「輕鬆」又「快速」地被達成;最後,網路的永久性讓這些暴力可以長時間地流傳,甚至輕易地被複製,使受害者難以擺脫。

在各種形式的網路性別暴力中,最常見、卻也最常被我們忽略的類型,應該就是各種騷擾、霸凌與威脅言論了。去年四月,藝人與模特兒楊又穎就疑似因為長期在網路上遭到霸凌而自殺身亡,其中不少言論便以「性別」作為攻擊的主題(註2);去年大選時,自由台灣黨不分區立委候選人的周芷萱在公開一系列性別政見後,便遭到網友的性暴力威脅;而近日在一臉書粉絲頁以言語攻擊特種行業工作者後,更有網友開始「蒐集」從事相關行業的女性的臉書並予以公告,而這些女性也因此開始收到接二連三的騷擾與辱罵訊息……

事實上,我們幾乎每天都可以在社群網站上看到各種對女性的攻擊和騷擾言論,例如對女性公眾入物的品頭論足、對女性身體和性的批評與攻擊,而經常對各種議題公開表示意見的女性名人們更三不五時就要收到各種暴力恐嚇,其中最常見的,就是如「希望你被強暴」、「等你哪天被強暴就知道了」這類的性侵威脅。


(圖片來源:網路

儘管普遍,但這類的言論卻鮮少被認真看待。因為沒有造成「實質」的傷害,這類的恐嚇和騷擾經常被認為只是「嘴砲」,發言者只是「說說而已」。網路上的騷擾也往往不被重視,受害女性可能會被告知,她們只要「不予理會」,或是「停止使用網路就好」,並不會受到「真實的」影響。然而真是如此嗎?網路上對女性的騷擾與威脅言論,難道僅僅只是「鄉民」們的一時性起?

如前所述,對於反性別暴力領域的研究者和實務工作者來說,這些騷擾與威脅言論早已被視為性別暴力的一種。即使這類暴力並不涉及肢體的接觸,但背後的邏輯卻是一樣的。如同現實生活中的性別暴力,儘管男性也有可能成為受害者,網路上的性別暴力大多是發生於男性加害者與女性受害者之間。

延伸閱讀:裙子穿得再短,都沒有人「應該」被侵犯

這背後所反映的是,男女性別在社會上佔據了不同的權力位階,擁有較多權力的男性為了維持自己的優勢地位,便透過暴力行為進行支配與控制。強暴威脅也是厭女情節的具體表現。對於氣質和行為不符合一般性別規範的女性,強暴威脅是男性對其的警告與懲罰;另一方面,強暴威脅將女性化約成可侵略的物品,抹煞了女性的主體性。

這些威脅——就算沒有成為具體的侵犯——也並沒有我們想像中的這麼「無害」。當男性在現實生活中透過暴力製造女性的恐懼與退縮、排除女性獲得資源和權力的可能,進而維持自己的掌控地位時,在網路空間裡也是同樣的模式。因為騷擾與強暴威脅,女性在網路空間中感到不安全,進而失去了發聲的勇氣,甚至可能被迫「隱身」(Withdrawing)。

然而,女性在網路空間的「被消音」所造成的負面影響卻會蔓延到網路以外的空間。當網路已經成為我們獲得知識、交換意見、了解世界的主要管道時,將女性從網路世界中排除,其實就傷害了女性在社會中被看見、聽見的機會;當女性的需求和意見無法被表達,我們對於世界的認知也會越來越偏向單一的男性角度,不同性別之間的權力關係也就更為僵化。這樣的僵化不僅阻礙我們的社會在政治、社會與文化方面上的進展,也會對經濟發展造成影響

網路上的性威脅和騷擾並不是無意義的現象。台灣的網路使用者間流傳著一句話:「認真就輸了」,然而面對網路上的性別暴力,若我們不認真看待,恐怕才會真的輸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