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節不該只有一天,每天都是必須感謝媽媽的日子。戲劇療遇帶家長回到心中像小孩般的純真。每個家長,都曾經是小孩。放下生活的疼痛,一起找回你的內在吧!

母親節快到了(作者書寫為母親節前夕),有許多媽媽為了讓孩子更好而努力著,但是要怎麼努力,才能夠解決自己和伴侶在教養過程中所承受的壓力,幫助彼此身心放鬆、開心生活呢?在此分享兩位辛苦的媽媽的努力和改變。課程在實康復健科診所進行,主題是透過各種戲劇技巧,練習正向態度和管理壓力的方法。

首先,我運用合作肢體放鬆和自由聯想的劇場身音即興,讓大家放鬆、熟悉、彼此信任。雅菁(化名)此時敞開心扉,對大家訴說她的故事:她不孕多年,打了一百多針試管才受孕成功,懷孕 31 周時卻發現得了盲腸炎,必須動手術。為了怕傷到孩子,術後並沒有打止痛針,憑著堅強的意志力,忍痛到自然生產。孩子上幼稚園時卻發現發展遲緩,她十分自責。

雅菁來上課是希望帶給家人正面的力量:「因為我老公壓力也很大,我有比較正面的心態,一定可以給家裡正面的影響力。」這門課是有作業的。這次的作業是:「每天給自己一句讚美自己的好話。」

(推薦給你:內在小孩快樂牌卡|女人迷 x 諮商心理師蘇絢慧 x 插畫師施暖暖療癒之作,心理療癒牌卡推薦

第二堂課,我問大家交作業的壓力指數有多高?毫無壓力就趴在地上,高達一百就站直,手往上伸。一位學員國芳(化名)卻說她並不值得讚美,也掙扎是否還要繼續來上課。她來上課是因為一起來的先生希望兩人能夠有一小段純粹放鬆的空檔,不要每天困在家裡照顧孩子,但國芳心思一直還是在孩子身上。

國芳說了她的故事:她有兩個孩子,大女兒已經在工作,小兒子是收養的,八歲時卻被被診斷得了罕見疾病,三個月後失明,半年後變成植物人。夫妻倆面對摯愛的孩子還這麼小,生命卻被強迫逐漸退場,只能強忍悲傷地陪伴和撫慰。他們全天候照顧孩子,不願送到長照機構,因為不相信別人會像他們一樣好好照顧孩子。

他們的處境令團體淚流滿面,也對這對夫妻心生敬意。我邀請大家起身擁抱彼此,隨著身體在空間中走動、碰觸、擁抱,以及無言的眼淚,悲傷釋放了,笑聲和幽默出現了。打氣加油後,我引導用雕塑畫面,讓大家表達內心。國芳夫妻那一組幽默地演了一個無法翻身的烏龜,說這就是他們的處境。

同場加映:戲劇工作坊,讓我成為一個更柔軟自在的人

第三節課,學員們必須繳交作業:「本周當你遇到挫折時,你用什麼方法度過?」劇團另一位老師林盈璋也是一位自閉症孩子的爸爸,以及九十幾歲生病雙親的照顧者。他分享了他在照顧的疲憊中跑到公園、淋著雨,在雨水與淚水當中,忽然看見自己的渺小;天地如此寬廣,其實沒有那麼多難受、計較的。於是,他洗滌了自己。我於是邀請大家一起演出一顆土裡的種子,跟隨著盈璋,感覺自己想要甦醒、生長的慾望,讓大家去尋找內在各種潛而未顯的情感。雅菁因為在教室外處理孩子的情緒沒法加入。國芳說:「我想到重生,種子要冒出芽是痛苦的,必須經歷過掙扎。我希望可以慢慢的,讓種子發芽。」

接著,我請每個人選一顆抗力球當作自己的障礙,試試看有那些跟它相處的方法。如果跟它說一句話,會說些什麼呢?有人說:「我要抱著你。我愛你,我覺得很氣你。」有人說:「討厭討厭,走開好了。有人說:「我原諒你。」有人說:「我要征服你,把你打扁。」有人說:「我要過去。過不去,那就背者走好了。」有人說:「不要再跑了,不要再跑了,給我過來,我不信我 hold 不住你。」然後,在職能療遇師帶領下,練習運用抗力球,做核心肌群的訓練。最後邀請大家畫一幅畫,給自己充滿顏色的十分鐘,彩繪自己對抗障礙的方法。

第四節課,我請兩人一組,分享上周的圖畫。雅菁畫的圖是心中有一隻手的心,心下面有一條魚。圖畫的名字叫做:「伴」。 她說:上週做抗力球核心肌群訓練時,在球上努力保持平衡很辛苦,於是一直想到自己的孩子。孩子有肢體協調的障礙,爬樓梯每一步都小心翼翼、戰戰兢兢,一直伸出需要幫助的手,可是現實生活中,別人不會給他這隻手,也沒有辦法一直給他。

但是:「寶貝,不論你走快、走慢、能不能跑,媽媽都會慢慢地陪你踏出屬於你的每一步。」圖上有空白,表示要留白給他,不去比較、不給他壓力;他就是他,就是最獨立最獨特的個體。媽媽能做的就是,不論他去哪,都陪伴著他。「雖然我不會一直伸出那隻手,但是我心裡的手會一直陪伴他。」

國芳畫的是「自由飛翔」。畫面上有很多橘色藍色的球,從左下角往右上生長出去。國芳說:「我很想要自由飛翔,也很希望所有的孩子、所有的人,都能自由飛翔,就算遇到阻力也能衝破,甚至可以借助他人的力量,不要一個人孤獨的飛翔。」

同場加映:有人陪伴卻覺得孤獨?談另一種孤獨的可能

最後,每個人用「表演」來討論或評鑑自己這段時間的變化。我請每個人根據「Before」、「After」做兩個簡單的動作,做一樣的也可以。國芳第一個上臺,她說,之前在家裡是個機關槍,但這三週雖然身體很累,卻沒有發過脾氣,她覺得好開心。她還注意到女兒在客廳看棒球,翹著二郎腿很自在放鬆地笑著,不像之前躲在房間裡不出來。她想:是不是因為這週有給她快樂的感覺?沒有讓她擔心媽媽下一步是什麼臉色,所以孩子願意到公共區跟大家相處?她於是自省,希望孩子與先生可以原諒她。還有,本來她覺得兒子生病,自己怎麼可以去歡樂,但是這週上完課,她想跟先生一起去社區唱 KTV。

有另一位特殊孩子的媽媽說,這四周給她一個覺醒的過程,從很僵硬的狀態,慢慢把人生做了整理。她大學時喜歡跳舞,現在很想再去找回自己的舞蹈。她想去找親子律動課,和孩子一起跳舞。

雅菁則說,之前她腦子的思緒轉個不停,當情緒爆炸時,老公是最大的受害者,她知道雖然參加課程,生命的問題還是在。但課程裡她學到覺知、專心、靜定不亂,懂得去體會自己的感受、去放慢腳步,所以她希望每一天給自己十分鐘,做上課教的一些肢體和發聲練習。先讓自己開心,進而將氛圍帶予家人。

課程還在進行中,面對教養的壓力,遇見身心放鬆、開心生活的自己和伴侶,我們一起在路上!

 

攝影:賴謝煌輝
原文刊登於張老師月刊 2016 年 5 月號 第 461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