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njour 我的巴黎情人 旅居法國巴黎,在時尚、精品界工作多年,經常在臉書與讀者分享法國文化觀察,他的字溫柔細膩,讓人看見巴黎底下的眉眼與日常。與你分享〈在法國找實習〉,觀察台灣與法國的兩種同溫層。

文/Bonjour 我的巴黎情人

在法國找實習 

「一直以來我都在同溫層活得太過舒適。」

第一次聽到有同學這樣說,雖然我瞭解他的意思,但我腦袋就是會浮現高中地科課本「平流層,又稱同溫層」這句話,所以我無法不把說出這句話的同學幻想成一台長程客機,所以才有辦法一直舒適地待在同溫層裡。

但後來同溫層開始被媒體廣泛使用後,我開始漸漸覺得「同溫層」三個字蠻精準好用的。我在台灣的同溫層大概是 25 度,同學之間也不是特別競爭,臉書發一些咖啡拉花,或是大眼怪抹茶冰淇淋的照片,大家都非常的悠閒自在;我在歐洲的同溫層大概是 250 度,同學之間彼此雖然競爭但都熱情,臉書發一些拿到倫敦高盛投資銀行部門的 offer,或是去 Harvard 全球金融競賽拿第一名的獎盃合照,是一個讓弱者活不下去的生態環境。


(圖片來源:來源

說到實習 offer,剛到法國我姊就一直提醒我要開始找實習,但因為過去找實習找得太輕鬆,所以沒太放在心上,等到看到同學紛紛拿到offer,覺得火燒屁股不開始不行時,才發現以前是如何的被大公司寵愛著,因為是台大學生,基本上可以到面試的階段,但現在就是想拿到第一輪面試都是祖先庇廕、上帝保佑。

尤其是來 HEC 唸書很多人都是想要轉領域,比如說從 marketing 轉到 consulting,consulting 轉到 finance,所以變成更加困難,雖然大家在原本的領域都有很好的實習,但基本上就連很小的法國公司,都希望實習生有相關實習經驗,所以找實習是一場不思議之旅;所有的公司都會告訴你:「抱歉,我們只要有相關經驗的實習生。」

但問題來了,如果大家都要有經驗的,那沒經驗的人是怎麼找到第一份實習的呢?非常神祕。

就算真的拿到面試了,也只是另外一場修行之旅。有的時候法國公司很熱情地跟你約了面試,時間地點都講好了,但就在面試的前一天對方打來了:「不好意思,我們已經找到實習生,你不用來了。」你試圖想要挽回,法國人也不跟你裝好人,直接告訴你:「請你不要浪費我們彼此的時間」;或是你寄了履歷但幾個月杳無音訊,正當你覺得在法國投履歷就像往宇宙發電報一般時,對方打來了,立刻跟你約面試,時間呢?明天早上九點。宛若青天一記春雷、眼角一道細紋、頭上一根白髮一般,來的防不勝防、毫無徵兆。總之你會好奇自己是在跟對方談戀愛嗎?憑什麼對方一直這樣玩弄你。

然而真的去面試後,你會發現或許對方真的在找戀人。


(圖片來源:來源

我姊以前就一直跟我說對法國人來說最重要的是「感覺」,以前不相信,但面試了幾家後發現果真如此。比如說我在英國投行工作的學姊,就告訴我她公司找人有幾個標準,通常要都達到才有機會進去實習,很公事公辦。但法國公司很奇妙,他要是喜歡你了,你就算 technical 的東西搞得一蹋糊塗,他也還是會把你收進去;他要是不喜歡你,你就算一秒在他面前用 excel 做出金融 model,或是超屌行銷簡報,面試官還是可能會面無表情看著你,眼神之空洞不耐煩,就好像你剛剛跟他說了一加一等於三一樣。

如果搞不懂這一點,面試就是一場停不下來的大災難,像張愛玲說的,已經破壞的,還有更大的破壞要來;已經很爛的面試,還有更爛的面試要來。後來經歷了幾場史上最尷尬的面試後,我才決定求助我姊,最後用了她教的方法,才終於找到實習。

經過了在法國找實習,我才發現其實哪裡都可以成為讓自己很舒適的同溫層,問題只是你有沒有辦法抓到調溫度的訣竅。如果抓不到,那就一直是 250 度熱鍋上的螞蟻,每天急的跳腳,卻什麼事都做不好。

很多人看我寫的文章,以為我很討厭法國人,但這是天大的誤會,其實我很喜歡法國人。拿找實習來說,在別的地方老闆雇用你,常常是因為你的技能,非常拋開情感,鐵面無私;但在法國老闆雇用你,先不管他之後跟你相處得如何,至少在錄取你的當下,他可能因為太喜歡你這個人,而忽略你什麼都不會的事實。

這種我就是喜歡你,其他我什麼都不管的態度,不是非常浪漫嗎?


© Carrefours Hec 
這是 LVMH 到我們學校招實習生,學校拍的官方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