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劇《太陽的後裔》正熱門,許多人反感這樣的「韓劇熱」,背後的意識為何?為什麼我們會覺得看韓劇浪費時間,兩小時更值得一場電影、美劇?關於韓劇刻板印象的討論,就從多元生命故事說起,期待我們都能不只接受一種故事觀點,放心去遇見更多生命劇本的可能。

最近許多人討論「我們為什麼喜歡看《太陽的後裔》」,高顏值男主角被評為少女轟炸機,女主角填滿「新時代女人」想像同時,路上不乏男友們的抱怨:受不了女友最近瘋韓劇、哈小鮮肉。

「你很墮落欸。」

我記得大學時候,同學知道我跟風一部熱門韓劇後這樣說,因為科系緣故平常總是聊劇本、場面調度、剪接、人生意義的我們,好像突然無法「回頭」看那樣的小情小愛了?或許他認為我的觀影品味居然會從情有獨鍾的《頤和園》「下降」到韓劇。當時我不以為意,現在我開始想為什麼韓劇身在主流市場卻被劃分為劣等品,接下來想用三個分享,討論我們該如何迎接更多元的故事想像。

延伸閱讀:好想談戀愛的我們,為什麼看不起小情小愛的電影?

一、韓劇只為女人服務?

「愛看韓劇的女生」好像成為一種指責,示意這個女生把生活局部建立在「無關緊要的幻想」,甚至女孩們自嘲「腦粉」,大方地順應了這個社會貼上的標籤。韓劇一直被視為「為女人服務」,女人迷曾以〈為什麼我嚥不下時下偶像劇:女人不是歇斯底里,就是愛豪門好車〉討論部分偶像劇裡的性別刻板印象。不能說偶像劇都跳脫了「女人被拯救」的公式,但確實看見,近年來的韓劇表現讓多元故事的能見度愈趨明顯。

舉例前陣子正夯的《乳酪陷阱》,不完美的男女主角細膩演繹人性的惡與脆弱;《請回答 1988》一系列青春紀事,談市井小民的生活模樣,也談家人間的情感缺憾;來到《太陽的後裔》,女孩堂堂正正迷戀高顏值主角外,也看見了另一種愛情樣態。

我相信當觀眾抱怨能不能別再讓女主角車禍得絕症失憶嫁好門,編劇們也很努力走出制約愛情公式。至少現在許多女主角可以不只被外星人拯救,也可以主動解救自己;可以不苦守寒窯癡等愛情,選擇專注工作追求成就。

與其說韓劇為女人服務,我更覺得所有故事都是為情感服務。回歸到人們喜歡看戲,是在尋求一種滿足與認同。故事是滿足缺憾,我們應該理解的是為什麼人們需要從「劇情」去建立認同。

反觀思考,為什麼《太陽的後裔》這樣的故事可以滿足主流市場、服務多數女性?或許正有一個缺憾是,女人渴望女主角「自主形象」。女人渴望不必為愛情犧牲工作,女人擁有強悍也能柔軟。也或許是男男女女都看見了一個時代現象——不必信仰純粹永恆的愛、更懂得放手,女人社經地位與男人相仿時,我們有更多人生志業的課題得面對。

二、單一故事的危險:尊重多元故事版本

第二件事,我想討論為什麼我們直觀認為韓劇劣等於電影或是美劇?這樣的污名是比較出來的,「韓劇」的品牌形象接近於愛情,時常落入過於簡易解釋人生的爭辯,「電影、美劇」被視為有知識背景、更有益思考的閱讀文本。所以我覺得這背後有一個意識形態是韓劇是相較不值得討論的「小情小愛」。

我覺得看小眾電影的我沒有比較高尚,追韓劇的我沒有比較無知,這兩者都是我。如果公眾領域只能討論單一故事、一個人只願意理解單面議題,那是危險的。

這讓我想起 7-11 曾熱門販售的 49 元總裁系列,我曾經鄙夷看向走往那區的女孩;我也想起國中班上喜歡 BL 的女同學們,當男孩搶走他們掌心上的漫畫、嘲笑他們是腐女時我默不吭聲。身為「這樣的女生」、不願理解「其他故事」的我有比較優越嗎?

這種「本位思考」是用自己的立場推擠他人的生存空間,知識會帶來權力,權力會帶來優越感,優越產生階級。自古云國家大義先於兒女情長,對我來說是兩個全然不同的討論。愛是親密,是時時刻刻,是一同面向世界。愛不必在知識面前變得拗口羞赧,它不應該放在天秤上被秤量孰輕孰重,如同我們無權定義哪個故事更有價值。(推薦你看:「單身快樂」的單一想像:不是每個女人都能成為凱莉布雷蕭

三、少女覺醒不是女性主義的敵人

有人說韓劇是拍給一群無知少女,那我媽媽真的是很有少女心的人。大約從國小跟著媽媽一起看偶像劇,她從不抗拒我們從電視上認識愛情,甚至在男女主角接吻時媽媽會呼喚我學著點。然後她會一路劇透,告訴我故事會怎麼發展。小時候覺得媽媽好神奇,現在知道是電視上的愛情故事常常太容易。

長大後談了戀愛,知道愛並不容易,並不是所有女孩都是等待王子的公主,甚至作為一個公主不該是一件被譴責的事。許多人會以愛情為中心的韓劇恐怕打壓了另一群不被看見的女人,那群女人的故事從來不被寫在愛情劇本裡。我期待這些女人的故事躍然紙上,被更多人看見,一如我們看見原來不在傳統韓劇公式裡的女主角形象,看見社會正義議題也被編劇填入對白,看見不單面向愛情、真實人生的心動心痛。

同場加映:不完美又如何?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 Vintage 版本

試著別把每段關係都簡化成韓劇愛情想像,也不必抗拒親密關係附帶的依賴。「劇情」只是一種生活模式的參考選項,人生的劇本,沒人能為我們騰上。回到《太陽的後裔》帶來無數讚嘆,很多婆媽姊妹說這部戲召喚了心裡的少女,我覺得是非常棒的。少女對青春充滿感激,少女是無懼的,少女還有勇氣摔跤。

我希望看見更多女人,我希望能閱讀到更多美好的故事,我相信每個故事都值得被尊重。

少女不是女性主義的敵人,我們都曾是少女,也可以永遠是少女。我閱讀女性主義,也還是要相信愛情。

這個世界上有為愛而活的千頌伊,就有為生存拚命的姜暮煙;有柔軟細膩的洪雪,就有幹練率性的池海秀。這些女人,都是與我們一同生存著女性形象。

終於我們不必只信仰一種愛情價值,被同樣的理論馴化。無論你是紅玫瑰還是白玫瑰,你都走過張愛玲那個年頭了,沒有人有權用文化階序 [註1] 評比女人。無論你選擇為愛收服,還是收服愛情,或者拋棄愛情。


[註1]文化階序:自布爾迪厄(Bourdieu, P.)對品味和階級的看法。 布爾迪厄認為除了經濟和教育,文化/品味在階級的形成和複製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文化層次上,階級權力的運作在於強化主流階級的文化品味與美學差異並賦予其正當性,同時藉由他們所擁有的權力資源將弱勢階級的文化貶低為粗俗沒有品味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