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一天該是怎麼樣的呢?劇場媽媽第六幕,讓我們用母親溫柔的目光,來看孩子的世界。

每次帶兒子出門,大家都會覺得他很乖,他可以靜靜地坐在那裏聽我們開會或是看我上課,睜大眼睛觀察來到他眼前的人,累了只要喝兩口奶,便可以在吵雜不已的地方睡著。讓人好生羨慕。(當然這理想狀態是最大公約數,隨著季節的轉換,還是常有走鐘的現象。)

但說真的,能如此淡定,實在是因為我們常常跟他說很多的話,介紹我們的行程,我們要見的人,我們今天開會目的,就像跟董事長報告一樣,現在的他不過一歲兩個月,就有超乎常人的穩定性,讓我們來看看,媽媽到底每天跟他說了些什麼?

你會喜歡:20歲的母女對話:我們都是尋求愛的女孩與女人

 

10:03

一早起床,他總是還在睡,不管昨晚多早睡,他總是要睡到近中午才醒。但是睡得越飽他脾氣越好,所以我都傾向讓他睡到自然醒。當他嗯嗯嗨嗨,我會坐到他的身邊,用跟他一樣的高度對他說話。讓他可以不被強迫的迎接這個世界。

「潘雨早安,你昨晚睡得好嗎?想要起床到外面看看了嗎?」

然後我會等待他的反應,看他眼睛打開的程度,他就會自己選擇躺回去繼續睡或是伸開手讓我抱。所以基本上他沒有什麼起床氣,用笑容迎接一整天的開始,這樣很好。然後我會說:「潘雨,剛剛媽媽在外面沒有進來,是因為媽媽在給你弄早餐啊,你要不要看看媽媽今天給你做了什麼?有飯,有橘子喔,有興趣嗎?」

12:04

基本上我真的對追著餵小孩這件事很沒有耐心,我寧可等到他要吃飯了再趁勝追擊,不然我真的覺得花時間在與他的拉扯,實在有點浪費時間。再者是我真的不希望我跟兒子的美好關係,因為一口飯或是一個麵包而怒目相向。讓他有決定的權利。

「潘雨,你想探索食物對不對?除了嘗到它的味道,你還想知道他的觸感,是嗎?」

餵他吃,或者他用手抓,或者他試著用當匙卻把食物拋的到處都是。他可以瞬間把美麗的蛋糕變成一團爛泥,整齊的餐桌變得杯盤狼藉,用餐具當樂器,不斷的敲擊。我知道處理他的殘局是件麻煩的事,但是我還是必須保留給他練習跟犯錯的權利,他才能從中累積經驗,變成一個有自我學習改正能力的人。

13:23

幸運的,如果他乖乖吃完飯,我會開始觀察他的動向,今天是對書,還是工具、衣櫃、廚具、打掃用具哪一個門類有興趣。確定這些箱子裡面沒有危險器具之後,我就讓他隨便翻隨便玩,但是我們可能對「危險器具」的定義比較寬,就算他拿鐵鎚、電線、電蚊拍,甚至是玻璃杯,我都會看著他如何探索這項用品,確定他沒有錯誤的使用方式或是傷害自己的舉動後,我就不會再盯著他看,他必須自己學著跟事物找出和平相處的模式。讓他有自主的權力。

15:00

若是帶他出門,一定要前一天晚上就告訴他,早上起來換衣服的時候業要告訴他今天會見到誰,幫他複習一下,之前對那個阿姨或是叔叔見面的回憶。叔叔阿姨要抱他時,一定先問他「叔叔抱抱你好不好?這個是XX叔叔啊,他上次有跟我一起吃飯。」然後等待,觀察,如果他願意就會伸出手,如果他撇過頭去,就不再逼他。讓他有選擇的權利。

但很多時候,叔叔阿姨或阿公阿婆就會開始說些沒有根據的判斷,不知道是因為自我形象低落或是過去不好經驗的反射。有些人就會這麼說:「太久沒見,你不記得我了齁?」、「不給我抱,不高興喔!你在不高興什麼?」、「你是不是不喜歡阿姨?」、「不給抱!希罕喔,那我也不要抱你!」

很幼稚吧,可這些話都是年紀成熟但是心智年齡不怎麼樣的大人說的喔,孩子此舉的真實原因不詳,但是看孩子聽完話之後逃的更遠,就知道下這個判斷對雙方來說並沒什麼好處。大人可能要學習一下,不要太快給小孩扣帽子,這只會讓他們在內心翻白眼翻到掛,然後回以更多不合作的舉動,表示內心的抗議。請給他不被定義的自由。

18:05

在捷運上,他總是喜歡對周遭的人笑,但是上下班時間,大家不是還沒睡醒就是精神疲累,眼睛還是死盯著手機螢幕,連一個孩子最真誠的笑容都無視。我視孩子的笑容為最即時的療癒,我多希望他穿著「Free Hug」的衣服到處給人家抱,那種信任、接納、喜悅,真的是焦慮都市人的良藥。但是也有笑容不奏效的時候,我就會跟他說:

「潘雨,你看叔叔阿姨,面對工作有好大的無力感跟無奈,所以他們沒有心情欣賞這個世界,不想跟陌生人有什麼交集,我知道你想跟他們做朋友,你就繼續試試看吧,或許你可以融化他們。」

身為常常滑手機的大人,我想孩子一定很好奇,你們到底都在看什麼?那個平平的盒子裡面到底藏著什麼?為什麼大人都這麼專注在這個東西上面?已知是如此,如果我們還禁止孩子看手機看平板電腦,其實也很不合乎常理,因為我們一直釋放出的訊息就是「那東西對我來說很重要」,尊重孩子理解事物的過程。

20:20

結束一天的行程回到家,或許有好的行為也有不良的行為,我會對他說:「你今天好棒,都乖乖坐著,情緒也很平穩,但是你跟小朋友打招呼的方式還是太直接,XX都被嚇哭了說…我知道你很想跟他做朋友,但我們可以試著先跟他握手?不要用力拍他的臉,這樣會痛…」

具體的告訴他,示範給他看,我們覺得他好在哪裡,不好在哪裡,提供他改正的依據。讓他有思索跟感受的空間。

21:01

「潘雨,累了嗎?謝謝你今天陪爸爸媽媽出門,跟我們一起見了好多的人,謝謝你的配合!那你現在想做什麼呢?媽媽陪你一起好不好?」

大人有大人想做的事,孩子其實有不認同的權力,畢竟生命中覺得重要的事情完全不同。但大人常常霸道的要他配合我們的行程,也沒詢問過他的意見,他當然有資格表現出配合或不配合。而不能忘記,他的時間我們也要尊重,讓他享有自己可支配的時間跟空間。

在上述的種種情境裡,其實對孩子來說,「權力」、「尊重」跟「自由」是相當重要的,給他一點思考的時間,給他一些選擇的權力,培養他為自己行為負責的擔當和探索的空間。我們是保護者,教養者,但非他生命的支配者。他是「孩子」,但也擁有「天賦人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