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迷新作者半寧布衣,從格雷的五十道陰影講到電影中的英國文學,聽她對這部片的獨到見解,性虐不過是一種媒介。

作為一個熱愛言情小說、高中每次有機會報告都要講「台灣言情小說公式」、大一英文上台報告“The Formula of Taiwanese romance novels"的人,我一看到被評論為「美國人沒看過台灣言小所以覺得很驚奇的」的《格雷的五十道陰影》要被改拍成電影,就馬上決定要去看了。劇情的發展確實也和台灣言情小說差不多。

推薦閱讀:羅曼史讀者的罪惡快感與 A 級秘密

故事的開始

主修英國文學的大學生 Anastasia Steele 代替感冒的新聞系室友前往採訪傑出校友 Christian Grey,一位27歲的億萬富翁。他們互有好感,但 Grey 卻總是若即若離,甚至直言自己不談戀愛、要 Anastasia 簽下一份契約,接受一段支配者與臣服者的關係。

老實說,把契約內容改成「情婦」的話,大概與十年前出版的百分之八十的總裁系列小說差不多了。看了《格雷》之後,我覺得言情小說中那些不肯好好談戀愛的男主角,只因為對方的爸爸/哥哥/姊姊/阿姨/後母欺負了自己隨便哪一個遠房親戚或追走了青梅竹馬這種爛理由真是不太不誠懇了。其實男主角就只是不想談戀愛,這麼簡單。

這麼簡單的道理,女主角卻花了三個小時的電影時間才終於明白。(同場加映:支配與臣服,格雷讓女人心跳加速的四招

電影中出現三次電梯的場景,第一次是 Anastasia 採訪完之後離開 Christian 的公司,而他在外面目送。這時她已經清楚地感覺到自己深受對方吸引,而他也對她展現高度的興趣。

第三次則是電影最後,Anastasia 沒辦法接受 Christian 對性虐的偏好,決定離開他。在她要離開他的家時,一樣是在電梯內外相望、電梯闔上的鏡頭。

只有第二次是 Christian 要送 Anastasia 離開,兩人一起乘坐電梯,然後在電梯中擁吻。

電梯其實是個極具象徵的場景,封閉、黑暗、無法被外界窺視,這是 Christian 內心世界的反映,而當他有機會置身在一個相對安全的空間時,他做的第一件事是非常侵略性地親吻女主角。從頭到尾,他所感覺到的渴望是性、要的也只是性,這點他很誠實。

而 Anna 跟 Christian 之間的差距藉由前後兩次電梯的開闔表現出來:前者是初識時的陌生、 後者是認清後的隔閡。兩次 Anna 都是離開的一方,在這段關係中雖然 Christian 是支配者,但其實他才是一直被帶動著一直走的一方:比如他說在簽契約前不會碰觸 Anna,但一進電梯就接吻;比如他說從不與人同床共枕,卻讓 Anna 在他床上醒來兩次,

比如他最後根本就沒簽契約。

就因為他這些破壞規則的舉動,Anna 忍不住一步步踏進他所定義的男女關係,試圖以性換愛。每次她試圖退縮,他就會說出一些模稜兩可的話來引誘她:我從未帶人上我的直升機、我會把自己全部奉獻給你。這讓她以為,自己可以接受一段有特殊性關係的戀愛,前提是,只要這是戀愛

關於演員

雖然演員 Dakota Johnson 之前沒有什麼令人印象深刻的代表作,但她的表現是整部戲的亮點。

許多評論說她就是台灣言情小說中典型的女主角:平凡但異性緣很好、純潔、傻傻地付出、莫名其妙地愛上男主角。至少從電影看來,我並不認同這種說法。她並不是傻傻地愛著男主角然後就沒有自己的原則和底限。

Anna 其實一直都知道自己受到 Christian 的吸引,她要的是愛情。她對太昂貴的禮物感到抗拒(即使對方是億萬富豪)、她對這段關係的怪異感到不安、她對 Christian 的若即若離感到受傷。這些在演員的表現中都相當有層次地表現出來了。在 Anna 畢業那天,Christian 來與她見面、調情,然後無預警地離去,她站在樓上看著窗外,目送樓下的車子遠去,她的表情失落、受傷、又強迫自己堅強的複雜抓得很好。Dakota Johnson 使得 Anna 不是個盲目於迷戀的平面人物。

相較之下,男主角 Jamie Dornan 只是負責「站在那裡、非常帥」,使得男主角到底為什麼不願意正常地談戀愛、為什麼不可以被碰觸、為什麼喜歡女主角,都成為謎團。雖然這可能有拍續集的考量,但 Jamie Dornan的演出並沒有呈現出足夠的「深情與原則」的拉扯,足以讓觀眾好奇他背後的故事;也沒法體現出「口嫌體正直」的壓抑魅力,令觀眾為他著迷。只會覺得「好吧,你就站在那裡,很帥,就可以了」。這不但毀了觀眾對於劇情的共鳴、對角色的認同,也無助於續集電影的票房。

Jamie Dornan 表現得最好的一場戲,也是劇情轉折的高潮,是在 Anna 要 Christian 懲罰她的情節。

根據合約,當臣服者違背支配者時需要接受懲罰。而在劇情鋪陳到 Anna 追問 Christian 為什麼需要懲罰的時候,她說了關鍵的一句台詞:

「即使你知道我對懲罰的厭惡就像你對碰觸的厭惡一樣,你還是一樣要懲罰我嗎?」

得不到她想要的答案,她於是要求 Christian 懲罰她,理由是:「我要知道那會有多糟。」但接續前面她一再提出「為什麼不能像一般的情侶」、「為什麼不能碰觸你」、「為什麼不能同床共枕」的質疑,對於懲罰的要求或許也帶有測試的意味:如果你真的愛我,那你怎麼能夠對我做出我厭惡的事情?

雖然在電影前段 Christian 解釋「懲罰」是為了「愉悅」,但從他鞭打 Anna 那六下時猶豫、不忍、心痛的情緒變化,以及一打完就撲過去想看她的狀況來看,他一點都沒有從懲罰中獲得什麼愉悅。這也說明了, Anna 之於他不僅是個臣服者、他也不滿足於只是支配與臣服的關係了。

可惜的是,觀眾都看到了,背對著他的 Anna 卻不知道。對她來說,即使在知道自己厭惡懲罰的情況下, Christian 還是執行了,或許還是非常享受的。這證實這段關係也許有華服美食、高級的直昇機與滑翔機娛樂、英俊多金的總裁、刺激的性關係,但沒有她最想要的,愛。

同場加映:格雷的五十道陰影背後的五種戀愛心理

電影中的英國文學

Anastasia 是個浪漫派。這一點在他們第一次見面時, Christian 就看出來了。

Christian 問 Anna 是哪一個作家影響她選擇主修英國文學:

夏綠蒂・勃朗特?

 

珍・奧斯汀?湯瑪斯・哈代?

哈代。

我以為會是珍・奧斯汀。 

 

 

哈代最著名的小說是《黛絲姑娘》,敘述純潔的鄉下少女被誘騙失身,後來在新婚之夜向丈夫坦承卻被拋棄,最後手刃誘惑她的人、自己也受到法律的制裁。後來男主角送上首刷的《黛絲姑娘》作為禮物。或許, Christian 覺得自己就像《黛絲姑娘》中的壞人誘騙純潔的少女,而他與 Anna 的關係註定會是悲劇,因為,他認為 Anna 是個喜歡 Jane Austen 的人。

有趣的是,Charlotte Bronte 最著名的作品《簡愛》講的是跨越階級的愛情故事,背景卻是最寫實的社會情境:被欺負的孤女、被看不起的家庭教師、精神病患者、男主角的落魄與殘廢。而 Jane Austen 的小說中,看起來歌詠的是理性、自制,披露的是諷刺性的婚姻市場與家長里短,但男女主角的結合無一不是因為真摯的愛情。所以, Christian 揣度 Anna 喜歡 Jane Austen,其實說明了,他認知到 Anna 的本質,是一個追求愛情的浪漫派,根本不可能做一個好的臣服者。而從他沒猜中哈代起,Anna 所有的行為:包括沒有沈淪於快感、持續追問正常戀愛關係的可能、不受財富迷惑、最後選擇離開他,都偏離了他的預想和掌控。

這是我覺得劇情上相當有巧思的地方。

性虐只是媒介

以第一集電影來說,劇情頗為完整:主軸是男女主角對於關係的不同想像,產生了拉鋸、交涉與妥協,像一場雙人舞。

Anna 試圖將性虐當作這段戀情的一個調劑,所以呈現出面對未知的緊張、發現沒有很可怕時的訝異、進而享受。然而性虐畢竟只是調劑,愛才是本質。當她用懲罰證明其實性虐就是他們關係的本質時,疼痛、屈辱與傷心便伴隨而來。(推薦閱讀:真實世界中的「虐戀」是什麼樣子?

而 Christian 從一開始,就是將性當作關係的唯一解釋。因此,面對無聊的大學報訪問時,他的態度是客氣而疏離、帶點不耐煩,他與 Anna 擦出火花的瞬間,是他看到對方咬嘴唇時感到被誘惑,之後,他才對這個代班訪問者產生興趣。相較於「大學生喜歡上英俊多金溫柔體貼又帶點霸道的總裁」,我們顯然會更難以被說服:為什麼女主角對於擁有過十五個臣服者的男主角來說,是特別的?特別得足以讓他打破自己的原則?電影中沒有解釋原因,但,面對「不知道爲什麼冷漠的男主角愛女主角愛得要死」的劇情,觀眾並不陌生,這種劇情的空缺,只能靠演技彌補——

比如經典的Mr. Darcy,在 Elizabeth 解救陷於困境的 Gerogiana 時,Darcy 那混合著深情、激賞、感恩和壓抑的眼神,即使影集和小說都沒有正面解釋 Mr. Darcy 怎麼愛上 Elizabeth ,但我們都不會懷疑,這是愛情。

推薦閱讀:永遠不談戀愛?在愛情戰場中缺席的女性主義者

Well,  Mr. Grey still has long way to go.

最後還是要回到這部電影主打的性虐場景。

在看電影的時候,可能太投射在 Anastasia 身上了,所以將那些場景視作 Anna 試圖去靠近 Christian 的內心、把特殊的性關係當作戀愛的一部分的嘗試。而 Anna 就是普通人,沒有特別有好奇心、特別喜歡追求刺激,所以這些場景帶給她的緊繃感與探索,遠遠超過興奮和投入。因此,作為觀眾,感覺到的也僅是她為了愛情所做出的調適和努力。

而如果要將性虐當作挑逗觀眾的手法,其實有點失敗。

我只看到許多非必要的裸露,女主角伸出手腕和浴缸洗澡那一幕,其實根本不需要拍到胸部。過多的裸露,只是降低遐想的空間,與若隱若現的美感。太過分強調身體的線條與動作,讓一切行為都赤裸地在鏡頭下顯現,因此連「用領帶綑綁手腕」這種言情小說最愛用的梗,都令人感到索然無味。

至於虐待,說來說去就是綁手腕、綁腳踝、遮眼睛、愛心小手拍拍......說真的,台灣言情小說中的一邊騎馬一邊「進行交流」、拿毛筆刷女主角全身都比這個尺度大。

推薦給你:性治療師與性伴侶:讓我們誠實面對「性」

與其說,這是一部與性虐為主軸的電影,不如說是探討男女主角對戀情的不同想像。(「奇怪的愛也是愛」這種主題,應該看一下「怪ㄎㄚ情緣」"Secretary" ,這部電影真的怪得好深情啊)

Anna 想用接受性虐換取戀愛,所以她說:「我不接受的話,我們就不會有其他關係了嗎?」

而 Christian 唯一會戀愛方式是性虐,他以為自己只是將 Anna 視作特別的臣服者,但當他無法從懲罰中獲得愉悅時,這段關係就已經確定變質了。只是直到電影最後, Anna 離開他,兩個人再次被電梯門阻隔時,他都還沒有察覺到。

性虐只是一個媒介,其實可以替換成任何東西。

就如同在《麻雀變鳳凰》中,這個凸顯男女主角差異的媒介是錢。相聚七天後,Edward 想要包養原來是街頭流鶯的 Vivian,看起來是個很棒的建議,但她卻回答:

「如果這是七天前提出來的,我會高興地接受,但現在不能了。」

「你改變了我,沒辦法再改回去。 」

錢已經不是 Vivian 想要的了,她要的是平等的愛情。

雖然在那個當下, Edward 認為自己給不起,因此兩人平靜地分手;但在故事最後,他還是追去 Vivian 的堡壘,擔任了童話故事中拯救公主的騎士。

性虐可以被代換成錢、言情小說中的情婦契約、不公平的家事分配、甚至婚姻版中屢見不鮮地「媳婦責任」與「孝道外包」。在這些故事中,女人接受了這些她通常不喜歡的部分,希望能因此得到她真正在這段關係中想要得到的,愛情。而男人卻往往認為,自己只給得起、也只願意給,愛情以外的部分。

如果不像 Anastasia 與 Vivian 一樣,破釜沈舟地接受失去男主角的可能,勇敢放下包裹著糖衣的毒藥,永遠都不可能得到自己想要的,愛情。只能自己所厭惡的「懲罰」中沉淪。

因為那樣決絕地「不給愛就搗蛋」,電梯門關上,畫面終結在 Anna 心碎的神情時,我也不禁為她感到心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