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主持人蔡康永說:「我不在乎說話之術,而是說話之道;我的說話之道,就是把你放在心上。」如何正確表達?

文|安田正


圖片|高寶書版 提供

理解讓人一聽就懂的說話方式的本質

長年從事業務工作以來,我發現了一件事。那就是,人們並不是根據東西的「好」或「不好」來購物,事實上,「喜歡」或「 討厭 」,才是決定購買與否的關鍵。

前幾天,我有一個和某機關高層主管討論研討會業務的機會。雖然說是業務拜訪,但現場的氣氛卻出奇地熱絡,在我們碰面後的兩個小時當中,話題始終繞著一些無關緊要的事情打轉,幾乎沒有提到任何與研討會相關的業務內容。

聊著聊著,對方卻突然丟過來一句話:「我很想趕快舉辦個研討會呢!」我根本都還沒有提到任何與商品相關的說明,可是,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事情呢?

這的的確確就牽扯到「喜歡」與「討厭」的問題了。聆聽他人說話時,和用眼睛看著書本上的文字是不一樣的。一般而言,「聆聽」是包含人的聲音、表情、說話的節奏等諸如此類的綜合性訊息表達。

延伸閱讀:說出影響力:用專業達到影響力

也就是說,談話的內容並不是唯一重要的事情。我們會因為聲音的大小、表情、姿勢等因素,而產生不同的反應。

以前面的案例而言,我想是因為對方在閒聊的過程中,對「我」這個傳達者產生了信任感,因而產生了「這個人說的話應該不會有錯」這種先入為主的看法。


圖片|高寶書版 提供

在這種狀態下,明明你只說了一百分的內容,也會讓人感受到一百五十分或兩百分的魅力。相反的,也有人會讓聽眾有先入為主的負面偏見。

一般常見的案例就是:看起來對自己沒有什麼自信的人。

這種人講話支支吾吾、表情陰鬱、不懂得適時地附和對方幾句,只知道一個勁兒地針對商品做說明。其實,要讓對方產生「我是因為眼前你這個人,才會想要買這個東西」的念頭才是最重要的,不懂得個中訣竅的業務員不曉得在這方面下工夫,只知道埋頭猛 K 商品知識,一點意義也沒有。

滔滔不絕地說了一百分,卻只能傳達其中十分或二十分的好,那是無濟於事的,因為結果往往只會換來對方一句:「我相信你說的沒錯,但是,關於這次的會談內容,請讓我再考慮一下。」

當聽眾聽了說話者所說的話而產生「原來如此」的同感時,很多時候都是在全面性地判斷說話者的表現後,而接受其說法。

因此,我們磨練自己的「聲音」、「表情」、「說話節奏」等能力,也是成為他人口中的「說話技巧好得讓人一听就懂的人」的訣竅之一。

平常說話時如果能夠意識到這件事,也可以磨練出這種能力,但最快的方式就是:請熟識的人針對我們的表現,給予我們回饋。找值得信賴的上司或同事、朋友,問他們這樣的問題。

你會喜歡:說出影響力:用故事說出影響力


圖片|高寶書版 提供
 

「我說話時讓你產生什麼樣的印象?」

「我看起來像是有自信的樣子嗎?」

「我說話的速度會不會太快?」

然後請他們給一個直接而誠實的意見。如此一來,就可以看出「我」這個傳達者在別人眼中,究竟是什麼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