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F 定期定額是許多小資族、上班族喜歡的懶人投資法,不必每天緊盯盤勢、門檻也相對較低。在選擇 ETF 標的時,還有哪些需要知道的眉角呢?

「投資的理由很重要,其重要程度絕不亞於投資本身的名稱和細節。」——喬許・布朗(Josh Brown)《檯面下我是這樣投資》

選擇適合自己的投資工具很重要,但在這之前你更需要知道自己「為何而投資」,絕對不要因為眾人都這麼做,或是看到市場的追捧就貿然行動。

作為理性投資者,即便是選擇使用被動型投資,秉持屬於自己的信念,讓你自發性的對目的、工具都有更多的思考。

先前我在《錢錢與它的產地|投資不等於投機!給投資小白的六個觀點,掌握才能踏實累積財富》提到,投資需要「徹底了解你的投資標的」。

如果是個股,必須要對公司、產業、經營者有足夠的認識,當然也要知道自己投資的工具是如何運作的,才能更聰明選擇自己投資方法。

近來身邊友人們流行的懶人投資法 ETF,大家俗稱「買進一籃子的雞蛋」,不必每天緊盯盤勢、定期定額扣款簡單又方便,聽起來門檻低,不過大多數人可能都沒有真正了解 ETF 的運作方式。到底錢錢是流向什麼地方?


圖片|Photo by asaya on Pixta

買入一籃子雞蛋的 ETF 究竟是什麼?如何運作? 

ETF 英文原文為( Exchange Traded Funds),中文全名其實是「指數股票型證券投資信託基金」,一般簡稱「指數股票型基金」。ETF 商品將指數的價值由「傳統證券市場漲跌指標」,轉變成具有流動性的「證券」。

ETF 指數成分股票的管理由專業機構來進行,投資人經由購買 ETF 便可以跟隨指數的表現,獲得與指數變動相當的報酬率。

白話一點,以大家最常聽到的元大台灣 50(0050)便是追蹤台灣 50 指數,這個指數是台灣證券市場中市值前五十大的上市公司,因此,在你投資 0050 時也是將台灣市值前 50 間的公司買入。

既然英文名稱裡面也有 Funds,但是跟我們所說的「基金」到底有何不同?

以台灣來說,ETF 是的目的是跟隨指數表現為主,所以只會因為所追隨的指數成分股內容及權重改變,調整投資組合的成分或比重,是一種「被動型管理的投資」。

但基金就不一樣了,基金由投信公司發行,就會由專業經理人操盤,當中由股票、債券或其他各種金融商品投資組合,以達到積極追求績效的目的是「主動型管理的投資」。(註:美股 ETF 也有主動型投資,例如:知名的 ARK Invest 就有推出)

ETF 和一般個別股票一樣可在證券市場買賣,基金則要透過銀行、投信或是其他購買的基金通路如:基富通、鉅亨買基金等平台申購和贖回。

延伸閱讀:錢錢與它的產地|剛畢業不能存錢嗎?PTT 神人A大的零存款新手第一步:這樣釐清貸款債務

ETF 兩種價格 你買貴了嗎?

再來,談到 ETF 也不能不提到,它的「兩種價格」,如果你在券商查詢 ETF 報價,會看到「市值」還有「淨值」如下:


圖片|元大投信

那到底我買到的是哪個價格呢?這邊先來解釋兩種價格的差異。

  • 市價:一般投資人透過證券商買賣股票的方式,是在「次級市場」,交易價格稱為「市價」,市價由市場所有參與者所決定,也就是買賣雙方的強度,但這並不會影響到真實的淨值。
  • 淨值:ETF 在初級市場的真實價值,交易主要以自營商(券商自己的投資部門)及外資法人(如:公司、營利單位)為主;初級市場交易最小單位大多是 500 張起跳。

簡單來說,我們一般交易的就是市價。不過綜觀來看,既然市場有兩個價格在交易,那就會發生兩個價格差距的情況,也會產生「折溢價」。

比方說,你透過券商申購某個 ETF 花了 100 元,但實際上在初級市場上的淨值是 95 元,這樣對你來說是買貴了,就是所謂的「溢價」。

有什麼時候會發生「溢價」與「折價」呢?大家都了解供需法則「物以稀為貴」、「供過於求」的道理吧!

當市場過於熱烈,買方搶購就會發生溢價。比如,先前越南市場受到投資人熱烈追捧,使得去年 4 月富邦越南 ETF(00885)風風火火在上市首日成交量超過 19 萬張,終盤溢價 16%,就在當時創下 ETF 掛牌首日溢價新高。

相反地,若是某個 ETF 流通性不佳,都沒有人要購買,投資人想賣時賣不掉,只好一直降價,就會發生折價。

市場的運作是,當折溢價達到一定程度時,法人會透過初級與次級市場進行低買高賣的套利,不過也藉此讓 ETF 的市價貼近於淨值。

當然,折溢價率也都是公開資訊,想要理性投資的你可以到各券商或是台灣證交所查詢參考。

延伸閱讀:錢錢與它的產地|金錢是夢想的圓心,奔波工作善用手機就能管理財務累積豐盛

 

你是否也忽略了隱形成本?

再來,ETF 最常被提到的是「隱形成本」。

大家都知道股票交易需要手續費,因為在帳面上看得到,因此你會清楚地到被收多少費用,不過在 ETF 投資上有所謂的「內扣費用」(總費用率) 不會直接向投資人收取,因此很容易被忽略。

白話來說,如果把購買 ETF 當作是買入一籃子的不同水果,籃子有草莓、香蕉、蘋果等等,那麼這筆內扣費用就像是這個籃子的租金。

不論你的投資賺錢賠錢、持有多少,只要你持有就會的持續收取,和一次性收取的手續費不同,因此對長期投資來說,內扣費用就相對重要。

內扣費用包含什麼呢?簡單來說,是投資人持有 ETF 時需支付的費用,包含固定額度的基本費、操作投資組合的管理、保管資金銀行的保管費,也有不固定額度的上市費、年費及指數授權費等額外費用。


圖片|Photo by Priscilla Du Preez on Unsplash

每檔 ETF 都會有不同的內扣費用,這個內扣費用大部分的人可能沒有感覺,因為前面談到 ETF 的淨值就是內扣費用後,不是在交割的戶頭扣款,且我們一般在 App 券商平台下單買時的是市價,所以一般人幾乎不會有感。

但你可以想像,假設今天有一個超級強大的投資程式,不需要裝籃,能夠靠著己力去買到完全和籃子裡一樣的水果成分完全一樣,那就就省下一筆費用!

內扣費用多少趴?由於額外費用是不固定的,所以每年的總費用率也會有所變動。

以台灣人最常討論的兩檔 ETF:元大台灣 50(0050)、元大高股息(0056)為例,元大台灣 50(0050)2021 年全年總費用率為 0.46%,而元大高股息(0056)2021 年全年總費用率為 0.74%。

依照每年內扣費用的公式:投入成本 * ETF 年度費用率=一年扣款金額

試算一下,假如你持有價值 10 萬的 0056,一年會被扣 740 元(10 萬 * 0.74%)

這個費用看似不高,但如果原投入的成本數越高,就會有更可觀的內扣費:價值 100 萬元的 0056,一年內扣費就是 7400 元。

如果今天某檔 ETF 一年後沒有任何漲跌,因為內扣費用的存在,其實你的錢錢是變少的!

不過對於主動型的投資人來說,單次交易的賺賠可能就遠遠超過這個數字。

此外,比起主動共同基金年度管理費,內扣費用的比例相對較低,畢竟共同基金是屬於主動型管理的投資,管理費比較高也是可以合理的,通常落在 1.5~3%。

延伸閱讀:錢錢與它的產地|盤點 4 家銀行友善女性金融服務,買房創業不是夢


圖片|Photo by micheile dot com on Unsplash

總結以上,整理一下投資 ETF 的優缺點。

優點:

  • 持有一籃子的股票,增加投資多樣性、分散風險
  • 交易方便,和一般個別股票一樣可在市場買賣
  • 雖有內扣費用,但相對於主動型的基金更低
  • 追蹤特定指數,對於一般上班族來說不需要緊盯個股的盤勢

缺點:

  • 追蹤大盤,容易缺乏對中小型公司的關注,減少潛在的成長機會
  • 遇上大環境波動的系統性風險時,像是金融風暴、戰爭、惡性通膨,大盤整體下跌,成分股同時下跌也讓 ETF 因此產生劇烈波動
  • 折溢價、內扣費用的問題容易被忽略。

這幾年 ETF 投資已是許多朋友的投資工具,作為新手投資人的入門,多數人會透過定時定額投入降低管理時間,並當作「存股」。

不過因為太方便了,大概知道適合長期持有、一次買進多家公司,還可以設定定時定額扣款。

但既然是作為長期投資,是穩定將資金投入,應該不能僅止於此的了解,對於金融商品本身、成分股、總體經濟等都需要保持一定的敏銳度。

當個聰明的投資人,希望看完本篇的你能對自己所投資的 ETF 有更近一步的認識,還在觀望的新手也能幫自己做出更正確的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