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視醫療喜劇《村裡來了個暴走女外科》在黑色喜劇的幽默之下,揭露台灣惡化的醫病關係與醫護人員疫情下的身心俱疲⋯⋯

近期推出的《村裡來了個暴走女外科》改編自劉宗瑀醫師的同名小說,是一部以黑色喜劇包裝,探討醫療體系問題的劇集,短短十集,卻有著完整的笑料、高潮起伏和滿滿議題。


圖片|《村裡來了個暴走女外科》劇照

原著作者劉宗瑀醫師,被戲稱為肉食系網紅,好奇打開她的臉書專頁,發現她真的不是吃素的,喜歡分享猛男肉體照或帶有性暗示的搞笑圖片給粉絲雅俗共賞,她笑稱這是她轉換心情的方式。

而我看著、笑著也不禁感到紓壓,這樣不畏人言、擁抱慾望的女性外科醫師,著實少見。


圖片|《村裡來了個暴走女外科》劇照

她的鮮明形象幻化為《村裡來了個暴走女外科》中的小劉醫生(蔡淑臻 飾),在高壓的急診與外科環境下,小劉調解身心健康的活動,就是去消防局前邊看著健美帥哥洗車邊吃著廟口香腸,還跟村裡的小鮮肉林山君(朱軒洋 飾)談起肉食系戀愛,大大跳脫醫師專業嚴肅的形象。

整部劇集便環繞在小劉醫生因工作瓶頸被轉職到偏鄉的陽光醫院後所遇到的狀況,在幽默的劇情下,濃縮醫院的政治角力、人力短缺、醫病關係、偏鄉醫療缺乏及弱勢照護等議題。


圖片|《村裡來了個暴走女外科》劇照

以肉慾紓壓的女醫師,碰上以淚眼撒嬌的男廚師

小劉與林山君間令人噴飯的愛戀關係,是調劑沉重醫療劇情的一大看點。

除了蔡淑臻挑戰與以往戲劇不同的角色定位,使出渾身解數的無厘頭搞笑,演活了小劉邋遢不羈外表下,藏著抑鬱的心理拉扯,劇中男主角朱軒洋更是將林山君這個在室男乩童加上天菜大廚一角的角色複雜度,表演得真摯動人。

林山君有著鄰家男孩的正直清新,卻也帶有敏感細膩的性格,他將一絲不苟的特質用在最愛的料理中,也用在最愛的小劉身上,面對這段感情所遭遇到的打擊,與因年齡差距而被小劉屢次拒於心門外的挫折,他以眼淚加倍奉還。

渾身黝黑肌肉的直男外型,卻不吝嗇於多次展露柔情與情緒化的一面,讓林山君這個角色成功跳脫以往陽剛形象的刻劃。


圖片|《村裡來了個暴走女外科》劇照

同樣帶著反差萌,小劉冷豔氣質的外型,卻總不計形象,一套髒 T 恤、短褲打天下,各種暴飲暴食、喝酒胡鬧,幼稚的不像成年人的行徑使人捧腹。

然而,在搞怪荒誕的層層武裝下,小劉醫生卻是醫療體系嚴重失衡的受害者。


圖片|《村裡來了個暴走女外科》劇照

女性醫護人員的第二輪班

在亞莉.霍希爾德所著的《第二輪班:那些性別革命尚未完成的事》一書中,她有感於現代職業婦女承受事業、持家與生兒育女夾擊的多重壓力,便針對家庭結構轉變、家事分工與家庭性別角色等議題進行研究分析。

在她的研究過程中發現,僅有 20% 的男性與女性平均分攤家務,70% 的男性分攤多於三分之一但不到一半的家務,另有 10% 的男性分攤三分之一以下的家務。

此外,她也提到大多數男性感受到與工作產生衝突的部分,僅有育兒相關的事務,但女性則經常性地在工作、孩子和做家事間忙得焦頭爛額。

儘管霍希爾德的研究範疇以北美家庭為主,距離此書首次出版也已相距 30 幾年,但職場女性所面臨的困境,在多年後的現代台灣,仍是相差無幾。

擺脫了全職家庭主婦的角色,不再活得如吳爾芙筆下的「家中的天使」(The angel in the house),現代女性昂首闊步邁向職場,卻發現工作上的自我實現,不斷衝撞著私領域的家庭生活。

你會喜歡:「高學歷家庭主婦」在家育兒叫做可惜?賺多賺少,都該是一樣的話語權


圖片|《村裡來了個暴走女外科》劇照

《村裡來了個暴走女外科》中小劉的人生故事,在後半段劇情中慢慢被揭露,她身為外科醫生卻不上刀台的原因,是因為她曾在開刀過程中不幸流產。

面臨人力不足的外科部門,過去被稱為開刀機器的小劉,即使懷有身孕仍日以繼夜的工作,排不完的開刀行程,讓她根本無暇顧及自己與肚裡孩子的健康,過勞的身體最終留不住正在成長的嬰孩。

在流產之後,每當她開刀時,都會聽見嬰兒的哭聲,讓她沒辦法再進行手術,婚姻也在這次事件後分崩離析。


圖片|《村裡來了個暴走女外科》劇照

劇中另一個面對育兒壓力的護理長凱莉(許乃涵 飾),原本是陽光醫院的支柱,無論大小雜事都由她出面處理,在懷孕過程中,她也同樣因為過勞而導致出血,但孩子雖早產,卻仍在小劉的幫助下母子均安,不過她的考驗卻在生完孩子後才開始。

人力短缺,讓剛生完的凱莉只能盡早重返職場,剛誕生的嬰兒需要親餵母乳,婆婆每天氣急敗壞的帶著孫子衝到醫院,對著凱莉就是一陣冷嘲熱諷,因為照顧孩子,凱莉的上班時間與精神狀態都受到影響。

面對院方與家人雙方的不諒解,凱莉最終只能選擇回歸家庭,放棄她努力得來的成就與讓她驕傲的工作。

從前女性沒有選擇,現代女性看似擁有一切,實質上卻被逼著做出選擇。

小劉繼續工作,凱莉選擇家庭,兩人卻都在失去的創傷中殘喘苟活。

延伸閱讀:女人默默在開車中享受的祕密:隨時出發與離開的能力與自由


圖片|《村裡來了個暴走女外科》劇照

醫護人員追求個人生活的平衡,是奢侈也是自私

這次看《村裡來了個暴走女外科》特別有感,新冠疫情已經爆發兩年多,讓原本就高壓的醫療職場,更加不堪負荷。

為了照料病患,長時間配戴 N95 口罩的瘀青壓痕和防護衣下的汗流浹背只是初階挑戰,忙碌到沒有時間脫下層層防護喝水、進食或如廁,連最基本的生活需求都快無法滿足,同時還得擔心是否會因公染疫,或傳染家人,在這樣敬業的職人精神下,是瀕臨崩潰邊緣的身心俱疲。

劇中雖然沒有拍出新冠疫情如何影響醫療體系,但光看偏鄉小醫院每天上演的緊急狀況或醫病糾紛,就讓人無法不敬佩醫護人員的強大意志。

劇組曾在受訪時表示,台灣的醫療資源與其他先進國家比起來差異很大,醫病比更是超標,在人力缺乏的情形下難以兼顧照護品質,導致後續衍生醫療糾紛,成為惡性循環,更有醫生在這樣的情況下失去動力與願景。


圖片|《村裡來了個暴走女外科》劇照

因此在劇中,我們看到當急診室塞滿病患時,護理人員需要在安撫傷患和處理各種診療問題之間,蠟燭兩頭燒,卻每每換來病人的惡言相向。

在患者眼裡,原本應該救人的醫生,沒能成功治療疾病,不理性的怒罵與恐嚇威脅便取代了對醫生的感激與尊重。

背負多重官司與自我懷疑,也沒有多餘時間與力氣排解壓力,醫護人員肩上與心裡的包袱越來越重,什麼生活與工作的平衡,對他們來說只是遙不可及。

真摯推薦:確診日記|確診不是任何人的錯!在疫情嚴峻之時,自我療癒的 15 個方法


圖片|《村裡來了個暴走女外科》劇照

《村裡來了個暴走女外科》除了主角外,也打造不少出人意料的角色形象,讓這部劇集充滿驚喜,不淪於俗套。

以喜劇開場,也以喜劇收尾,中間拋出許多發人深省的問題,同時保有輕鬆不失嚴肅的節奏,帶出醫病環境的困境與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