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全球關注的強尼戴普與安柏赫德的事件裡,你可以從安柏的辯駁裡看出她可能有的防衛機轉,防衛機轉可幫助個人因應焦慮,避免自己被焦慮所淹沒,像是壓抑、否認、合理化和投射。你也可以看看,面臨焦慮或困境時,你也曾使用以下這些防衛機轉嗎?

美國好萊塢影星強尼戴普(Johnny Depp)與安柏赫德(Amber Heard)的世紀官司,是近期大家關注的焦點。

我自己也追了幾乎每場的官司,也看到網友熱烈的討論及留言。最終判決是強尼戴普勝訴,這也讓強尼戴普的粉絲們歡聲雷動。

某些新聞事件報導後,一開始,網路上一面倒的責怪加害者,但當後來更多證據出現之後,才發現,喊被打的受害者,其實也是加害者。就像六年前,強尼戴普也是被誤解的,很多人形容這次風向改變,世紀官司終於還給強尼戴普公道。

同時,我也看到許多網友對於安柏的批評,例如︰強詞奪理、假裝失憶⋯⋯等,讓許多網友對於安柏的行為感到生氣及不解。

延伸解析:性別觀察|強尼戴普贏,為何我們都希望他可以是贏的那一方


圖|達志圖庫

從心理學觀點來看——安柏的行為,背後的心理機制是什麼呢?

其實,任何問題的行為都是有功能的,是一種「生存策略」,滿足某種內在需求。拿安柏的例子來說,她在法庭上需要為自己辯解,除了想要贏得官司,證明自己是對的,得以在影劇界繼續生活下去,也為自己得到好處及利益。

當律師對安柏交叉詰問時,各種不利證據指出安柏在說謊,但安柏還是不肯承認錯誤。

或許,安柏的心中也很驚恐、心虛,也知道自己有錯;但為了要保護自己,避免下不了台,以維護自尊心。

就像那種常常和別人吵架,吵到臉紅脖子粗的人,他們之所以需要這麼大聲說話,很可能是因為他們自己也覺得自己有錯、站不住腳,才需要這麼大聲地反駁他人,捍衛自己搖搖欲墜的自尊心。

從佛洛依德的精神分析來看安柏的行為,精神分析提出「防衛機轉」(defense-mechanism)這個概念,防衛機轉可幫助個人因應焦慮,避免自己被焦慮所淹沒。防衛機轉有兩種特性:

  • 否認與扭曲現實
  • 通常是在潛意識層面運作。

我們來看看在世紀官司中,安柏如何透過「四個防衛機轉」,幫助自己因應焦慮呢?

  1. 壓抑︰將具有威脅或痛苦的想法、感覺排除於意識之外。例如︰當詢問一些相關事件的關鍵細節,安柏常常說自己記不清了、忘記了。
     
  2. 否認︰否認現實,是所有防衛機轉中最簡單的一種。藉由扭曲想法、感受來運作。例如︰縱使證據擺在眼前,安柏仍否認所有對自己不利的證詞。
     
  3. 合理化︰讓某些行為看起來正當,以緩和自己的負面情緒。例如︰安柏曾宣布將 700 萬美金(約台幣 2.06 億元)的離婚和解金捐出,結果被發現根本就沒捐;被律師交叉詰問時,安柏仍然否認,試圖把「承諾」和「已捐款」視為同義詞,以合理化自己的行為,而被認為是在強詞奪理。
     
  4. 投射︰將自己無法接受的欲望或衝動,歸到別人身上去。例如︰安柏在交叉詰問中,TMZ 前員工在證詞裡,證實是安柏在說謊,安柏卻仍然試圖辯解,「證人會為了巴結,而有作偽證的可能」,試圖把錯誤歸到他人身上。

面臨焦慮或困境時,你也曾使用這些防衛機制嗎?

當自我防衛未達病態程度時,都算是正常的行為,但要注意不能成為個人用來逃避現實的生活模式。

延伸閱讀:性別觀察|胖艾美 Rebel Wilson「被出櫃」,身為公眾人物,她有說「不」的權利嗎?

當我們對於他人感到不解、不滿時,會傾向以「個性」來做歸因

網友的留言裡,我們觀察到許多人批評安柏,探討安柏種種行為。而我們的行為背後,不會是簡單的歸因,而是長時間累積而成的「個性」和「成長經驗」產生交互作用,讓我們長成了今天的樣子。成長經驗,包含了我們的原生家庭怎麼對待我們、是否經歷創傷事件(如遭受霸凌、被劈腿)等經歷。

例如:一個個性較為敏感、心思細膩的女孩,成長在一個重男輕女家庭中,導致孩子感受不到被愛,而得到憂鬱症。倘若這個敏感、心思細膩的女孩,生長在一個功能健全、溫暖的家庭,她可能就不會得到憂鬱症了。


圖|《水行俠》劇照

我們不清楚安柏的成長經驗,我們只看到她的外顯行為︰她與前夫強尼戴普進行了誹謗事件的辯駁,法庭上為自己的言行舉止解釋。事實上,安柏的成長經驗發生了什麼事,對安柏產生什麼影響,可能也只有她自己本人最清楚。

我們傾向用個人的「成長背景」及「經驗」來解讀所見到的人事物。

但這個世界實在太複雜,很多時候,會出現很多讓人難以理解的狀況。

在這樣的情況下,身為旁觀者的我們,因為不解當事人的行為,很容易會將安柏的外顯行為,以「個性」來做歸因。例如︰「她就是個狡猾的女人、她居心叵測」,而這樣的結論,容易引發安柏粉絲及強尼粉絲的對立和仇恨。

每個人個性和成長經驗的交互作用,讓我們成為了現在的自己。

安柏今天會用這麼激烈的方式傷害他人名譽,以捍衛自己,或許也有她不為人知的地方,或難言之隱。當然,這的確不能掩蓋她的錯誤,她仍要為自己的行為付出責任與代價。

現實生活中,你可能也會遇到讓你難以理解的人事物,仇視、憎恨不會讓世界變得更好;相反的,理解才會。

我們不是安柏身邊的人,無法真正理解她經歷過什麼,讓她成為了今天的自己。

但如果我們的身邊,出現讓我們無法理解的行為時,我們可以停下腳步,試著先不急著下定論,用多一些善意試著去理解他,像是去理解他的成長脈絡,或是事件前後發生了什麼事情——或許,人與人之間就能少一些誤會、多一些理解,這個世界也會更美麗、更有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