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你知道張瑋軒為自己寫了一個「使用說明書」嗎?你會不會也想知道⋯⋯自己的說明書要怎麼寫,才能與心愛之人好好地互動?

張瑋軒,女人迷創辦人,吾思傳媒 Founder & CEO 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

歷屆總統譽為女性創業家代表,數位時代雜誌選為影響台灣前二十名女人,美國國務院邀請參與全球青年領袖計畫,多次代表台灣參加 APEC 亞太經合會議,在華語世界以大眾化和技術的方式推動性別與多元共融思想啟蒙運動,著有兩本書,致力創造一個讓人能無所畏懼成為自己的世界!

今日女人迷課程邀請到瑋軒為學員們開課,當然保證是獨家課程,而該課程有什麼特別之處呢?

這一切,要從有一天的一則訊息說起⋯⋯

「使用說明書」誕生:從此知道怎麼運用你的力量、怎麼跟你溝通

女人迷公司內部平常使用通訊軟體 Slack 做聯繫。有一天,創辦人暨執行長 張瑋軒於公開頻道發布了一則「瑋軒的使用說明書」,眾人眼睛一亮,底下留言處刷一排回饋。

突然之間,女人迷的夥伴們不是更深地了解她的成長、喜好、待人處事等等,而是突然知道怎麼「使用她」、自己可以在什麼情況下來「使用瑋軒幫助自己」。

不是優點、不是缺點,而是「使用方法」——這到底是什麼概念?

原來是因為瑋軒注意到,許多人在工作和日常與人互動,常常發生以下的情況:

  1. 覺得對方不懂自己
  2. 不知道如何讓對方了解自己
  3. 不知道如何營造良好的互動關係

能夠有效率地利用彼此專長,使工作加倍順暢,用更少的時間更接近理想,用更小的力氣更親近對方——這不就是我們都想要的方向嗎?

因此那一則「瑋軒的使用說明書」帶來的驚艷,不只停留在女人迷的內部,而是被認真地規劃為課程,以系統化的方式,一步一步地擬出專屬個人的「使用說明書」,提供給在職場上、關係中不知道怎麼去跟別人溝通、互動甚至合作的人,有足夠的指引與覺察技巧得以運用,讓互動和合作可以變得簡單輕鬆,甚至趣味十足!

而這,就是這門獨家課程被創造出來的原因與目的。

同場加映:女人迷創辦人張瑋軒:真正的英雄主義,是在認清生活真相後依然熱愛生活

說明書除了讓人懂你,還能讓你更懂自己

女人迷創立十年來以「文字療癒」出名,也有大量長期關注我們的粉絲。我們希望能想貫徹女人迷宗旨「讓每個人無所畏懼地成為自己」,減少無謂的情緒內耗是很重要的第一步。

第二步是什麼?我們希望能透過課程與實作學習,讓人們意識到其實自己有主導權,並有方向地去主動創造改變。

「使用說明書」能帶來什麼改變呢?

瑋軒笑說這個概念不是她發明的,其實很多名人都有做過類似的事情,但她的使用說明書有一個概念和眾人的非常不一樣⋯⋯

大部分使用說明書的主角是自己,也就是我是什麼什麼,然後對方要配合我;「但我的使用說明書跟他們的相反,使用者才是主角,」瑋軒仔細說明這兩者的差別。

將自己比擬成一個產品,一個工具,「如果我是一個資源,大家要怎麼來使用我?」

所以瑋軒在寫自己的說明書時,不是寫她的好(噢,優點是寫不完的),也不是寫她的壞(哎呀,她自嘲缺點也寫不完),而是用過去做過的事情,來證明自己所能提供的資源,讓團隊夥伴清楚知道要怎麼使用自己。

也就是說,「換位思考」是在做使用說明書時,最重要的核心理念,這能幫助撰寫者變得更客觀。

原本我們可能沒那麼認識自己,在做換位思考時,反而更能屏除情緒帶來的誤差,例如「我無法像 Steve Jobs 那樣有創意」或者「我超優秀所以沒有缺點」這樣的盲區,用第三者的角度來觀察自己,更能認清真實的樣貌。

與你一起:張瑋軒行筆|把握時間的意義,在於學會好好生活


圖片|Photo by Dorota Dylka on Unsplash

「人際關係」的說明書,是為了產生「有價值的互動」

現代人習於過著多重身份的日子,不只在職場有上、下屬、同事的關係,人際關係中也有各種身份要兼顧,那在關係中的「使用說明書」又要怎麼使用呢?

面對另一類生活層面的使用疑問,瑋軒了解大家可能會有的疑慮,也就是感覺上好像把人給「物象化」了,她笑笑地解釋:

「其實,『使用說明書』是要教大家如何能夠產生『有價值的互動』!」

有時候我們可能會有很愛的伴侶、很愛的公司、很愛的同事⋯⋯但當無法與對方產生有價值的互動時,那互動就是無效的;當互動是無效的,其實每個人都會很痛苦,而且愛越深,就越痛苦。

如果我們將自己的使用說明書整理好,並交付至對方手上,那每次互動就會產生回饋,大家也能根據這些回饋對自己做微調,漸漸地,這會形成一個良好的循環,讓人與人之間的溝通變得更順暢,彼此更開心,愛也能加深了。

你會喜歡:下班後的迷人俱樂部|如何好好說話?鄺麗君「非暴力溝通」創造職場雙贏,打造關係親密

什麼樣的互動,就有什麼樣的人生

瑋軒覺得所謂的「有價值的互動」,可以用兩千年前的孔子的一句話「友直、友諒、友多聞」來判斷:

  • 友直:互動對象是否可以給予很直接、正直的回饋?
  • 友諒:看待事情能否用 inclusive 包容、共融的概念去看?
  • 友多聞:朋友是否能激勵我們生出更新的想法、通曉更多未知?

相反的,沒有價值的互動呈現出來的樣貌是「固定式思維」,例如「這個設計不行」、「這永遠做不到」等等,人性常常讓人不自覺地說出這種話,但瑋軒認為這對事情沒有任何幫助,沒有導入任何行動,只是徒增彼此的沮喪。

因此她特別強調——由其是剛進入職場的人——要很有意識地去練習「成長性思維」,抱著「我不會我就學」的信念,不論在何種艱難的情況也能看向解決問題的一面,不放棄地尋求答案,這就是有價值的互動、有價值的產出,這樣的人也會擁有「有價值的人生」。

而這些價值互動,也可以比喻成「短期暴利 v.s 長期投資」:前者是當下感受很過癮,但暴漲暴跌,很快就失去價值;後者是穩健地放長線,讓價值不斷地提升——瑋軒認為這樣的概念,無論在人際關係中或工作中都很重要!

推薦閱讀:錢錢與它的產地|奧客是怎樣煉成的?四種付錢習慣分析,背後都有潛在的人格與需要

重要的概念清楚之後,就會在課程中進行實際操作。瑋軒直言大部分的人都不夠充分了解自己,因此課程中會手把手地指引學員,寫下對自己的分析,讓這一堂課程不是聽過就算了,而是能有真實產出,讓學員帶回生活中去使用的。

兩個小時,課堂終有結束之時,但可以在你的心裡種下一顆種子,而你也知道了要如何對它灌溉施肥⋯⋯

於是,短短的時間獲得大大的啟蒙,瑋軒的課程帶來的是開端、方向與方法;

於是,藉著你思考深度的擴展,課程的生命也就延續了下去,並能傳散出去,幫助自己、幫助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