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原生家庭困境,怎麼靠自己重拾幸福人生?避免將創傷傳給下一代呢?不如藉由了解自己,找出內在無法被看見的陰影,好好療癒自己吧!

在新時代年輕人自覺革命、進步的過程,呈現了時代變遷下,女性從男性的私人附屬品,逐漸有了更加自主獨立的可能;男性從女性的經濟提供者,逐漸有了更加多元民主的可能。

逐漸脫離舊時代的枷鎖時,但我們卻又發現自己無法完全脫離代際創傷傳遞,某種程度上複製了父母的模式,甚至不小心傳遞給了自己的孩子。

雖然我們逐漸擺脫約定俗成的限制,獨立自主,但是似乎卻也沒有真的擺脫某種隱形束縛,活出充滿生命力的人生。

從心理學精神動力學的視角來看,這些創傷並不是被有意識地傳遞的,而是在無意識中被傳遞下來的。

也因為是無意識的,它很容易被人忽視而不自知。

在下一代成長的過程中,上一代人不自覺地受到那些無法被覺察的創傷驅動了一些行為模式,造成了下一代人也受到了類似的創傷,進而無意識地吸收了上一代那些被壓抑的、沒有被充分處理的經歷、情感和情緒。

但究竟是什麼隱形的枷鎖,讓我們總是下意識地把束縛傳遞了下來呢?

何謂代際創傷?


圖片|Photo by Artem Kovalev on Unsplash

代際創傷,是心理創傷在一代人身上發生了以後,會影響到下一代,甚至影響下下代的心理現象。

比如,父母受到的心理創傷傳遞給孩子。

這類似於生理上的遺傳,但心理創傷的代際傳遞並不是通過基因來遺傳的,而是通過上一代有意無意的行為進行傳遞的。

父愛的缺位,往往使孩子缺乏明晰事情的判斷力

由於舊時代的影響,上一輩男性往往疏於與孩子親近,不是父親在家庭中彷彿不存在,不然就是有一個極其不穩定的父親。

父愛的缺位使得孩子失去明辨是非、設立關係健康界線的能力,使得孩子沒有能力獨力面對孤獨的世界,進而渴望找尋心中理想父親形象的人。

沒有父親或者缺乏父親的引導,女孩會像無頭蒼蠅一樣,成為感情裏待宰的羔羊。

缺乏父愛的女孩會下意識不顧一切的,尋找一個父親的替代角色,而不是健康的情感關係。

然而正是父親的缺位,缺乏明辨是非、健康界線的女孩,遇見的伴侶,往往也是界線缺失,沒有責任感的男性。

沒有一個可以參照的成熟父親,女孩心目中的理想對象,往往也是個「缺位的父親」,代際傳遞產生了。

好片推薦:為你挑片|從《美國女孩》看父親「說不出口的愛」,總是藏得隱晦又深邃

親子關係疏離,源自我們的內在陰影無法被看見


圖片|Photo by Artur Nasyrov on Unsplash

新時代年輕人的反骨,顯示了對抗父權思想的抬頭意識,並萌生出找尋自己生命輪廓的底氣。然而這個反骨,也作用在了親子關係中,使得親子關係容易呈現疏離的狀況。

親子甚至可能會出現競爭的情境,讓本來就疏離的關係,演變成內鬥競爭的慘況。
親子不但不相愛,甚至開始相殺,惡化疏離的關係。

從心理學精神分析來看,親子彼此越是憎恨、厭惡彼此的行為,越是表示自己的內在陰影無法被看見。

實際上彼此是認同彼此行為背後的邏輯的,雙方是有類似的需求的。但同時又不願意承認與接受,雙方藉由競爭、疏離來試圖控制彼此,希望自己被對方看見,但誰也不願意先主動看見對方。

因而有了那句:「孩子總在等待著父母的道歉,父母總在等待孩子的感謝。」

而孩子一味的反骨,使得親子衝突不斷,造成親子關係疏離,但又因為疏離,孩子沒有機會改寫內在的信念。

縱使孩子發誓絕對不會做父母曾經做過的某些事,結果還是去做了那之中的許多事,那就表示代際創傷在你生命中扮演了重要,但隱藏成你意識不到的重要角色,實際上孩子忠實地複製了父母的模式。

你會喜歡:失敗的愛情,大多受原生家庭影響?即使是安全依附,也有自卑的時候

逃離原生家庭,卻建構了另一個依賴束縛

現代青年身上,反骨是很明顯的,勇於對抗父母強加的期望。

然而渴望擺脫父母的束縛,卻讓我們對家庭外的依賴更深了,尤其是親密關係,試圖藉此逃脫舊思想的束縛。這個依賴,表面上是遠離舊思想的束縛,然而,卻使得我們踏入了另一種束縛中。

依賴,可以暫時遠離某種生命的困境,但最後依舊逃離不了面對人生無人可替自己負責的孤獨事實。

我們把自己獻給了伴侶或是朋友,甚至事業工作,把自己的命運託付在其他人事物上,而忘記探索、認識自我,最終,依然逃離不了失去自己力量而產生無意義感。

人的發展有階段歷程,沒有足夠的父母引導以及探索空間,我們將無法有成熟的人格,進而渴望找另一個人、另一件事來滿足自己、拯救自己無助的人生。

然而,面對這樣的原生家庭困境,我們有什麼方法可以避免繼續代際傳遞,活出幸福的人生呢?

同場加映:婚姻不幸福,與原生家庭相關?關係心理學:你的焦慮依附,來自從小的不安全感

不求完美家庭,從自身開始試著停止複製代際創傷傳遞


圖片|Photo by jessie on PIXTA

家庭治療大師薩爾瓦多.米紐慶(Salvador Minuchin)說道:「每個家庭都會遇到各種問題,如果有辦法去修復關係,去應對這些困難和問題,那就是一個足夠好的家庭。」

從米紐慶的理論中,我們可以得知,完美無缺的家庭是不可得的,家家必然有本難念的經,關鍵是我們有沒有具備面對家庭缺陷時的修復能力。

我們的父母可能多少都又各自繼承自他們家庭的代際創傷,這勢必對我們都有巨大的影響,在我們身上鑿出或大或小的成長創傷。

在經歷創傷的過程中,我們心中也難免會冒出「其他家庭比較好」的浪漫幻想,認為其他人的父母比自己的更加優秀,渴望著自己有機會投生於其他人的完美家庭。

然而,我們無法選擇自己的家庭,也無法挽回已經造成的創傷,希望投生其他的家庭以及盼望父母有一天驚覺過去對自己的傷害,都是不切實際的。

我們可以做的,就是試著去理解父母的侷限,試著停止詮釋自己是原生家庭的受害者,用更積極的心態去療癒自己的創傷,暫停耽溺於自己的悲慘命運。

有覺知地理解,是停止代際創傷傳遞的第一步。

不要錯過:過年不想回家?別讓責任壓垮愛:4 個方法療癒原生家庭的傷痛

不一味憎恨或是原諒,需要深深理解後,擁抱這些傷痛

陳年的傷痛在被撫平前,我們若輕易說原諒或滿是憎恨,都將使傷痛深埋入我們的潛意識之中,看似超脫,實際上只是粉飾太平,我們依舊會被那些模式下意識的制約著。

我們需要深深地去理解與追溯那些創傷。

追溯的過程,將需要徹底感受過去一再被壓抑與否認的強烈感受與情緒,這也是停止舊有行為模式最困難的地方。

曾經避開的「危險」,現在卻要反其道去深入感受,將會使過去的威脅感移情到當下。

難受的事實是,我們在處理完自己早年的強烈感受與情緒前,是無暇給予父母愛與理解的。

我們將被過去所制約著,也就是陳年的傷痛在被撫平前,藉由反叛來對抗父母,是我們難以覺察的內在信仰。

去感受,我們成長中缺失的父愛母愛,從書中理解健康的親密關係,甚至需要我們親身投入感受親密關係,看透自己潛意識中的模式,我們才有機會與這些創傷和解。

如果你想要進一步了解如何有意識停止代際創傷,可以花些時間找相關書籍來幫助自己,藉由了解自己,主動停止上一代帶給我們的創傷。

我們的生命不會只定型於家庭經驗,但我們的創傷也無法用反叛來療癒,走向一條溫和不極端的道路,一邊理解父母的局限,一邊覺察、扭轉自己承襲的內在信念,我們才有機會不去活出父母的舊版本,也進而不會讓我們的孩子承襲代際傳遞下來的舊有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