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 歲了仍不想結婚,我會不會和那些已婚已育的朋友們愈走愈遠?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邊緣告白」、寂寞心事,不管你走上哪一條人生道路,風景的精彩都只有自己明白。

對於 31 歲的我來說,近期最邊緣的寂寞心事,莫過於——我不想結婚,不想生小孩。

一旦跨入 30 歲,結不結婚就成了必答題,朋友笑說這好像美圖秀秀的浮水印,不管怎樣就是長在你臉上。

台灣 2020 年的統計資料,30 到 39 歲人口之中有將近 45% 都未婚,照理來說,這是個對於選擇「不結婚」越來越安心的世代,可是我卻感覺到,自己與身邊朋友格格不入。

最好的兩位閨蜜,Z 和 M,一位是立志朝結婚生子邁進的女子,身上散發著慈母光輝,隨時準備好經營一個家庭,讓她投注滿滿關愛;另一位是保持開放心態,遇到適合的對象,結婚生子很好,如果沒有,也不至後悔終生。

三位女子,三種不同的婚育態度,我開始想像萬一當她們兩人都走上婚育,剩下的我是不是就落單了?當她們有了各自的家庭,有了共同的生命經驗,我卻無從共感、體會,原本不進入婚姻這座城內的「選擇」,會不會就變成了我獨留城外的「被拋下」?

另一位朋友 J,婚後幾年生活甜蜜,近期也順利懷孕,舉辦了寶寶的性別揭曉派對,一眾朋友們搶著當乾媽、乾爸,喜悅的樣子讓人也備感幸福。暗自想著如果我跟 J 一樣,也喜歡結婚生子就好了,會不會這樣,我就能感覺不邊緣?


圖片|Photo by Sylwia Bartyzel on Unsplash

仔細回想,我好像從來就不曾對婚姻產生過嚮往。從小聽童話故事「公主與王子最後過著幸福的生活」,或是戲劇裡的有情人終成眷屬,還是會為之悸動;參加朋友的婚禮也會被真摯的誓言感動落淚。

但當我把自己擺進「主角位置」,想像如果那是屬於我的場面,我被求婚、穿上婚紗、抱著孩子時,卻突然沒有半點興奮感動,甚至彆扭、不自在,好像我在扮演別人的故事,而不是我自己。

或許是小時候看著父母、大人們的婚姻,撞見過太多的黑暗面,知道婚姻不保證幸福,有時你還會被另一個人拖累,要爬過一個泥沼,才能重回自由單身。

親身見證過了鬼故事,其恫嚇力比童話故事的號召力強太多,怎麼樣都無法產生「婚頭」的衝動。

與有著同樣困擾的 A 聊起這個話題,就像好不容易遇見的盟友,兩人都真心喜愛獨身生活,但看著身邊朋友往不同方向奔去,也難免懷疑起:「我是不是哪裡有問題?是被原生家庭的經驗牽絆住了嗎?婚育真的有什麼幸福秘密,是我錯過後會後悔終生的嗎?」深根已久的想法面臨動搖,開始感到困惑。

因為我們知道,結婚生子依然是社會主流的「預設值」,符合大家對完整人生的想像。就像人們會問不結婚的人們:「你為什麼不結婚?」卻鮮少去問要結婚的人:「你為什麼要結婚?」那份質疑,往往是落在選擇單身的人身上。

我常好奇地想,如果今天社會的狀況改變,當不結婚的人變成多數,那原本想結婚的人們會不會因此改變?又或者我們拿這個問題來問自己,如果今天社會上的多數人不結婚,那你會想結婚,還是不想?這可以幫助我們辨識出,自己是真的喜歡這個選項,還是只因為社會壓力而做?

我問了自己,如果今天世上 99% 的人都去結婚生子了,那我的選擇是什麼?想一想,還是覺得那不是我要的生活,看來我真的很不喜歡婚育啊(笑)!

時事延伸:「父母為孩子忍讓,孩子其實都知道」反思李靚蕾、王力宏事件:家不必完美,離婚可能讓大家更幸福

跟許久不見的諮商老師見面,我還沒開口,她就問:「妳有要結婚嗎?」「沒有呀!這就是我最近在煩惱的事耶,老師妳怎麼知道!」老師笑說:「妳臉上就印著『結婚』兩個字啊!」看來浮水印是真的存在。

我訴說了怕自己是怪咖、怕落單的心情,老師問了:「那妳有什麼想做卻沒去做的事嗎?」「我想在國外生活一段時間,不管是留學還是工作,我對旅居海外有著嚮往。」

對於自己脫口而出的答案感到驚訝,這個大學時期就誕生的渴望,礙於當時膽子太小不敢去做,過了幾年還是偶爾感覺到它蠢蠢欲動,沒有要放過我的意思,靈魂渴望突破、體驗,哪怕是你再難的事它都想去做。

「這就是答案了!不要管別人結不結婚,那都不關妳的事!妳接下來就是要朝著這個目標前進,去為生命換上一張臉。我們所有想做的事,都要為自己滿足。」

當我將結婚生子的遙想畫面,換上我獨自在異國生活的樣貌,內心的悸動強烈無比,清楚知道了這就是我真正的想望。它讓我興奮、雀躍,也讓我恐懼、焦慮,那真的就是它了,讓你又愛又怕的答案。


圖片|Photo by João Ferreira on Unsplash

你會喜歡:三十情抒|三十歲後的最大願望,是能與自己好好在一起

從「我不想要多數人認定的那個選項,我是不是很奇怪?」到「我知道了我要什麼,即便那可能看起來很奇怪。」不符合多數人的想要,可是我依然這樣選擇。漸漸清晰的專屬答案,取代了臉上的浮水印,成為內在力量的指引。

後來想想,或許選擇結婚生子的朋友,也會有他們自己的「邊緣告白」、寂寞心事,不管哪一條路,沿途的風景都只有真正踏上的人可以明白。

如果能夠是,我分享我這邊的風景,你告訴我那一頭的天氣,世界兩端的邊緣,也能有彼此連結的可能,到底誰在城裡,哪裡是牆外,就都無關緊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