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過,我們如何愛而無傷嗎?愛自己的真義又是什麼?專訪蔡璧名與盧廣仲,從傷口癒合的過程,明白生命的通透;學習靠近自己的心,當我們終於不再用執著的態度面對生命,才能在愛的過程明白何謂無傷、何謂相忘。

「十四年前那場病,是很大轉折,回想在那之前,也許不只我吧,許多人都覺得是愛自己的。比方說,這是我的愛情啊,所以我當然要珍惜,要付出很多;或這是我的學業、工作啊,我付出不就是愛自己嗎?可是我覺得,當一個人把注意力放在外面,你把自己的內在掏空了,你是不自覺的。我們要思考的是,要怎麼付出愛,才會有永恆性?」

當我們談愛自己,蔡璧名老師一段話,劍指核心。

我們該如何超越幻象,找回愛自己的真義?認出真正驅動我們人生、熱情的價值觀?蔡璧名老師在莊子思想中思辨真相,在修煉太極拳法與穴道導引的過程,明白回歸自身、自事其心,指涉內心的追求,才具有橫亙生命的永恆性。

訪問當日,蔡璧名老師腳步輕盈,面色紅潤,身著如花綻放的潔白衣裳,親切地向現場的工作人員一一招呼,老師是習武之人,卻無高冷凝重姿態,相反地,她有種時時敞開,接受新生的氣息;盧廣仲背著大包包走進攝影棚,他體態精實,神清氣爽地在老師身旁坐下,跟著璧名老師學太極、練功的這段日子,漸漸從生活的微小啟示,明白生命自有通透。

蔡璧名老師說,真正的練功,其實沒有那麼生硬、難以近人,「它就是練習將注意力內收,回到自己的心的過程。」

愛是行動的疊加累積:自事其心,讓生活沛然而立

璧名老師先要我們思考,什麼是真正的愛自己?沈默半餉,她說,「我們常覺得自己深愛一個人,其實不是,你是深愛你的付出,因為你愛他愛太久了。不管是暗戀還是迷戀,具體行動還是思維,你付出這麼多,你覺得你好愛他,其實你是愛你的付出。」關係裡,我們常為對方付出,以為不能沒了對方,實則在無意間,是愛上自己日復一日的付出與投入。

老師善譬喻,她希望我們理解,我們終得將自己的生活,看成一棟最需日日付出照料的房子,「如果生活是一幢房子,我應該要把樑柱都豎起來,最理想的樑柱就是你知道什麼時候要練功,什麼時候要吃飯,這個飯能不能供應你足夠的營養,你的手腳是不是有力,你睡得好不好。」

「當你每天的生活都是從關心自己開始,是不是睡好了?吃好了?鍛鍊好了?真的,你就不會因一場情感、局勢變化、乃至於一場疫情,你就犧牲掉曾經那麼愛的自己。有一天,你談戀愛、成家了,你也想跟你心愛的人在這方面一起往前走。」

老師講講自己也笑了,「我的學生常常笑我,上課講來講去就是十二箴言:好好吃飯、好好睡覺、好好鍛鍊。」 真道理總是簡單,卻也最難,日日實踐,即是練功一環。

從好好吃食睡寢、運動鍛鍊,珍愛與自己的相處、連結,在為自己的付出中逐漸明白,能自事其心,愛就能從自身出發,不必外求。這時我們才會漸漸懂得,愛自己是怎樣一回事。

在愛裡,學習「無傷」與「相忘」

璧名老師接著分享,「其實愛是什麼東西?如果你處理得好,你因為相愛,覺得這輩子遇見這個人值了,覺得自己的生活變得非常開闊、自由、幸福,那個愛的感覺,像你擁有一個非常廣闊的海洋能游泳,可是戀愛經驗是這樣的人很少。」

許多戀愛,相愛卻也互相傷害,如何能不愛得遍體麟傷,璧名老師以莊子講述的反本全真來回應,「以莊子來說,特別要講一種愛的模式,應該是『反本全真』之愛。也就是說,如果你愛一個人,你會希望他的心神是安好的,讓對方心神安好是很重要的依歸。」

為自己的身心負責,去療癒、覺知自己的傷口,也是相愛中我們必須練習的課題,璧名老師這樣說,「我覺得當你開始愛,不管這個愛是親情、友情、愛情,你要讓自己變成一個更沒有傷口的人,然後,也希望對方不要因為你而傷痕累累。可我坦白說,為自己負責還是很重要的。」

不指著傷口要別人負責,傷口在自己身上,你也學會包紮癒療。如同盧廣仲於近期推出的新創作《勵志論》,用一種「既然躲不開攻擊,那就學會包紮吧」的精神,面對生命中不可避免的痛,被打倒一萬次,或許就能從「不幸」生出「無懼」,找到自己療傷的方式,勝萬物而無傷。

在與蔡璧名老師學習鬆開自身的功法與太極拳的同時,盧廣仲也開始貼近莊子思想,他說老師口中的「愛而無傷」是值得我們去修練的態度,不只適用愛情,還能擴及生命中所有其他。

廣仲說,「大家談愛總是遍體鱗傷,就覺得如何『無傷』簡直是太神奇的東西。但我認為,『無傷』在面對人際關係或愛,指的不是你是個無敵的人,而是你意識到這個傷口是會好的,你也能把這個必然的康復過程,當成生命中會發生的事情,去接受它。」

也總有些時候,那些傷口,你感覺過不去。老師也溫柔同理,「當你覺得『傷』的時候,一定是有些語言或舉措,讓你覺得受傷了。也許,你覺得對方對你有些善意,可是他真的做了太多聽來太傷的話或行爲。這時候我們去問莊子:那個人怎麼可以這麼對我?我覺得他一定會跟你說:你就把他的善意留在心裡,其他的東西讓風吹走吧。」

善意留著,其他的東西,讓風吹走,廣仲也是,不執著誰造成了這個傷、傷口怎麼來,而是以更平靜、包容的心境,經驗傷口復原的過程。璧名老師談的「無傷」更趨近於順應自然,流血了,不在意血的腥,傷自會隨風而乾。

執著,是對生命最大的綑綁

這種順應自然,不執著的心態,是璧名老師談的「無傷」,也是學習不執著,才能鬆綁自己。

說到這兒,璧名老師分享了一個真實案例:「我有個重度憂鬱的學生,醫生說他已經不適合來學校上課,對他身心傷害很大。我問他,為什麼?他說,只要他聽見台上的老師在講『人應該要怎樣、不應該怎樣』,他就覺得被指責,感覺自己無法達成期待。」

「後來醫生跟他說,可以留下一堂學校的課繼續上,他就選了我的莊子課。我又問,為什麼呀?他說:『莊子這本書很奇妙,它好像從來不會告訴我人應該怎麼樣,也不會責怪我,它只是——靜靜陪著我,像太陽與月亮。』」

說完這位學生的故事,璧名老師的眉頭微微一展,感慨地說,「面對外在世界,人並沒有一定『應該』如何,執著其實是對生命最大的綑綁。」

要活得鬆柔自由,不必執著「非得如何」,同樣的,如要愛得放鬆,也該練練愛裡「相忘」的功夫。如果相愛終有盡時,也能相忘。

璧名老師點出,「你們想想,散是因為有聚才產生的,有聚則必然有散。」

知曉自然,才能忘懷得失,因向死而生,明白每一瞬即永恆,那是愛的法則,也是生命本身。

相忘的練習,璧名老師在莊子《解愛》書中,從聚散講起,「明白了消失與離散都是自然,所以你不會講出『早知半路應相失,不如從來本獨飛』這樣的話。而是時刻有獨飛的自覺,珍惜每次相逢的過程,有日萬一離散,你也不會過於難過,因為你明白——你有過的,已經足夠多了。」

專訪下篇|
如何感覺安全?專訪蔡璧名與盧廣仲:生活難免風雨,練習替自己撐傘

同場加映|
愛人之前,先愛好自己 >> 從《穴道導引》開始,放下執著,無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