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因為賦閒在家的關係,也蠻多不同產業的朋友跟我約了「聊聊」,其中有些像是非正式的諮詢。

 

前後有三個不同產業領域的朋友,都跟我提到類似的計畫「我們希望組一個小團隊,主要做兩件事--設一個網站/部落格產出與我們產業有關的內容,並且經營此一主題的社群。因為經過這一段時間的社群行銷經驗後我們發現,精準且具有溝通效果的內容需要我們自己持續的產出,才可以達到與使用者/潛在消費者溝通的目的,再透過社群的持續互動循環,我們才可以為自己培養一群穩定且逐漸成長的客源。」,通常講完話之後,朋友都會把眼光望向我「老查,有機會邀請你來幫忙組成這個團隊嗎?」「我?為什麼?」「因為你有在寫部落格/拍照,加上也了解社群經營,感覺很適合來做這件事」

 

我是否適合先暫且不提,不過從這樣的現象裡我看到的是:夠敏感的企業主或行銷人員已經察覺到,「內容」會是社群媒體時代中相當有價值的資源,值得投資以取得競爭所需的差異化與優勢。

 

而有一次跟某本雜誌的副總編輯「聊聊」時,談到他們對於雜誌數位化的嘗試與現況,他進一步問我「對於雜誌的數位化,你有什麼想法?」我說「除了現在的「新刊數位化」之外,你們其實還可以嘗試活化你們累積數十年的內容資料庫」「我們的確有這些長久累積的內容資料庫,但是要怎麼樣才算是你說的「活化」呢?」「舉例,最近三星的話題開始熱門起來,固然你們也許新刊也會做專題報導,但是如果把你們過往曾經做過的三星相關報導迅速的編輯成一輯數位「特刊」,以一個不算高的價格透過虛擬通路販售,相信會有一定的銷售量。而除了與新聞或話題有關的主題之外,還有各種主題像是「行銷」、「業務技巧」、「人物」、「企業傳記」...都可以用這樣的方式給「特刊化」,這個作法你需要的是特別有一位編輯專心的來編,因為那跟你們現在的雜誌編務應該是分開的。甚至你們可以開放資料庫權限給某些領域的專家來編,你們再跟他透過分潤等方式讓他得到合理的報酬,如此就可以讓這件事規模變大且不需要擴大人力編制」「其實你說的這種作法,我們一些同業已經用實體的方式在做(就是便利商店或大書店經常看到的 99 元特刊),也證明是有市場的,看來是可以思考的模式」「我認為主題的挑選的眼光與敏感度與編輯與功力會是成功的關鍵」我這麼說。

 

(補充:本文發表後,數位出版的專家傅瑞德大大在 FB 留言中提到:「除了版權之類非技術性的問題之外,其實做數位版也沒那麼難,但前提是前面的編輯出版階段完成之後,檔案要以「下一手還有人要用」為考量來整理保存;否則無論後面要運用的是紙本或數位版,都一樣麻煩。舉個例子來說,如果刊物裡面有幾百張圖檔,但前一手美編是「以自己看得懂為原則」來幫檔案命名(沒有任何命名規則,而且很多是中文檔名),丟在同一個檔案夾裡面,後面一手的美編每要用一張圖,就得大海撈針一次,可能做完一篇文章就崩潰了。這些小地方,都得實際做過才知道,但碰到的時候多半也已經沒辦法回溯改善,只能花力氣硬幹,但往往就沒有下一次了。」,這是非常重要的實務面提醒,特別加註在此)

 

我認為,「內容力」即將成為越來越重要的能力,原因是,在我們每天的社群互動中,非常大的一部分就是「內容」與「資訊」被分享而流動的過程,內容就如同航行在社群之海流之上的船,有好的船才可以乘載你或你的企業、產品、服務等訊息到你希望到的地方。 會是什麼樣的能力?我想也許可以分成以下幾種--

 

創作:原創內容當然是最具差異性,獨一無二的。如何可以透過書寫、影像甚至影片等達到傳達品牌/產品/服務訊息之效果?過往的品牌或企業也許依靠「與既有的內容生產者結盟」的方式(像是廣編稿、部落格置入、聘請寫手...),不過可以預期這項能力將會慢慢需要回歸到企業內部,才可以用有效率/持續/精準/夠深入的方式長期的與顧客和潛在消費者進行持續潛移默化的互動。

 

編輯:除了一般含義中的編輯工作外,需要特別被強調的是選題的能力以及具有對於讀者需求的理解,隨著新聞、趨勢、社會現象、群眾心理、領域的發展與消長...如何運用已有的內容資料庫或是與創作者配合產出新內容,以及為內容做好的包裝,都會是編輯力發揮的領域。

 

策展:與編輯不同的是,策展者思考的將不只是內容,甚至包括主題(可以是無中生有的題目)、形式(實體或虛擬)、場所、人,各種呈現方式與體驗等都會是策展人可以去運用的「內容」,甚至可以這麼說,策展人會是在「發展主題」、「整合資源」、「創造體驗」等方面發揮其價值。

 

 

好消息是,因為創作工具的普及化(連智慧型手機都可以作為創作工具了)、社群網路的連結性與傳播力,只要具有創意、保持觀察與思考,實際去嘗試與執行,透過「計畫 Plan」、「執行 Do」、「檢核效果 Check」、「調整 Action」的 PDCA 循環,加上每個人獨一無二的興趣、愛好、特質與經驗、知識,培養屬於自己的內容力並不困難,套句周星馳電影的對白「只要有心,人人都是食神」,是的,你也可以。

 

 

 

 

掌握趨勢脈動

〉〉社群經理必須具備的十個特質

〉〉六個在社群網絡中勝出的小秘訣

〉〉社群網站 Q&A,戰勝社群的第一步

 

本文轉載自 INSIDE

圖片來源:來源